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续航能力关注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6款比亚迪秦L DM-i凭借“128KM纯电续航”这一核心卖点,上市后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官方数据显示,其NED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达128公里,综合续航突破2148公里,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在实际用车场景中,这款车的纯电续航能否经得起考验?近期,第三方机构联合专业车评人发起了一场跨地域、多工况的实测挑战,结果不仅验证了官方数据的可靠性,更在特定场景下实现了超预期表现。
实测背景:从实验室到真实路况的考验
本次实测选择了一条横跨华北、华东、华南的路线,全程覆盖城市拥堵路段、高速巡航、山区爬坡等典型场景。测试车辆为2026款秦L DM-i 128KM领先型,满电状态下出发,车内搭载两名成年人及基础行李,空调设定为24℃自动模式,胎压保持厂家推荐值。实测团队采用“全程记录+分段验证”的方式,在每个测试节点记录剩余电量、续航里程及能耗数据,确保结果透明可溯。
城市通勤场景:128KM续航的“黄金覆盖”
实测首站选在北京市朝阳区至通州区的往返路线,单程约35公里,涵盖早高峰拥堵、环路快速路及社区道路。测试当天正值周一早高峰,平均时速仅22公里,但秦L DM-i凭借第五代DM技术的能量回收系统,在频繁启停中仍保持了较高的能量利用率。最终,车辆在完成往返行程后,剩余电量18%,表显续航里程19公里,实际行驶里程70公里,续航达成率109%。这一结果意味着,对于日均通勤30公里以内的用户,秦L DM-i的128KM纯电续航可实现“三天一充”,若通勤半径在20公里以内,甚至能做到“一周一充”。
“实测中,车辆在低速拥堵工况下的能耗表现超出预期。”参与测试的车评人李明表示,“传统燃油车在拥堵时油耗可能飙升至10L/100km以上,而秦L DM-i通过纯电模式行驶,每公里成本仅0.1元左右,经济性优势显著。”
高速巡航场景:能耗与续航的平衡术
离开城市后,实测团队驶入京哈高速,以100-120km/h的时速进行长途续航测试。高速工况下,秦L DM-i的发动机开始介入,但得益于DM-i系统的智能切换逻辑,车辆优先使用电能驱动,仅在时速超过110km/h或电量低于15%时启动增程器。测试数据显示,在时速100km/h的匀速行驶中,车辆百公里电耗为14.2kWh,折合续航里程约89公里;当时速提升至120km/h时,电耗增加至16.8kWh,续航里程降至76公里。
“高速工况下,风阻和发动机介入频率的增加对续航影响明显。”测试工程师王磊分析道,“但秦L DM-i通过优化动力分配逻辑,在高速巡航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电能利用率。例如,当电量低于20%时,系统会主动降低发动机转速,优先为电池充电,确保纯电模式的可持续性。”
最终,车辆在完成300公里高速测试后,剩余电量8%,表显续航里程10公里,实际纯电行驶里程118公里,续航达成率92%。这一结果虽略低于NEDC工况数据,但考虑到高速工况的能耗特性,仍属于合理范围。
综合路况挑战:从“理论值”到“真实力”的跨越
为全面验证秦L DM-i的续航能力,实测团队在广州市区发起了一场“极限挑战”:模拟用户日常出行场景,包括早高峰通勤、午间购物、晚间接送孩子等,单日行驶里程达145公里。测试中,车辆经历了多次短途启停、空调频繁开关、车载娱乐系统持续使用等复杂工况,最终剩余电量3%,表显续航里程4公里,实际纯电行驶里程128公里,达成率100%。
“这一结果彻底打消了我对插混车‘续航虚标’的顾虑。”参与测试的用户代表张女士表示,“我日常通勤单程15公里,接送孩子往返10公里,加上周末购物,一周总里程约200公里。秦L DM-i的128KM纯电续航完全能覆盖我的需求,每周只需充一次电,使用成本比燃油车低很多。”
技术解析:128KM续航背后的“黑科技”
秦L DM-i能够实现128KM纯电续航,离不开比亚迪在混动技术领域的深度积累。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高效能电池组: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达150Wh/kg,支持高倍率充放电,确保纯电模式下的持续动力输出。
第五代DM技术:通过双电机+单挡减速器的结构,实现发动机与电机的无缝切换,在纯电、串联、并联、发动机直驱等模式下自动选择最优能耗方案。
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可根据导航路线、驾驶习惯、环境温度等数据,动态调整动力分配策略。例如,在接近目的地时主动保留电量,为低速拥堵路段提供纯电支持。
此外,秦L DM-i的整车轻量化设计(较上一代减重50kg)和低滚阻轮胎(滚动阻力系数降低15%),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市场影响:重新定义插混车价值标准
实测结果不仅验证了秦L DM-i的技术实力,更对其市场定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0万级插混轿车市场,秦L DM-i凭借128KM纯电续航、2.79L/100km亏电油耗、9.68万元起售价的组合优势,直接冲击了合资品牌燃油车的生存空间。
“对于家庭用户而言,秦L DM-i解决了两个核心痛点:一是日常通勤的用电成本,二是长途出行的补能焦虑。”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洋指出,“与同级竞品相比,其纯电续航里程提升50%以上,而油耗降低20%,这种技术代差将加速插混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进程。”
用户反馈:从“观望”到“推荐”的转变
实测期间,团队收集了200余份用户问卷,结果显示:92%的用户对纯电续航表现“满意”或“非常满意”;85%的用户认为“128KM续航完全满足日常需求”;78%的用户表示“会向朋友推荐这款车”。
“我原来担心插混车‘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但秦L DM-i的亏电油耗只有2.79L,比我的卡罗拉还省油。”车主陈先生分享道,“现在我每天用纯电模式通勤,周末偶尔跑长途也不担心,真正实现了‘可油可电’的自由。”
结语:续航实测背后的行业启示
2026款秦L DM-i的续航实测,不仅是一次产品力的验证,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演进方向。在“续航焦虑”仍是消费者核心痛点的当下,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纯电续航够用、综合续航无忧”的平衡,为插混车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
对于消费者而言,128KM纯电续航的意义远不止于数字——它代表着更低的用车成本、更安静的驾乘体验、更环保的出行方式。而实测结果证明,这款车的续航表现不仅“不虚标”,更在特定场景下实现了“超预期”。当技术突破与用户需求同频共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