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我看到一篇特别有年代感的文章,讲的是部队老兵怎么解决解放牌大卡车“摇车反火”这个上古难题。就是那个用摇把启动,一言不合就给你来个“回旋踢”,轻则胳膊脱臼,重则直接送走的大铁坨子。一位老战友用一套极其硬核的物理学和玄学结合的手法,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看完之后,没有一丝对过去峥嵘岁月的怀念,反而陷入了一种巨大的、荒诞的沉思。我悟了,兄弟们,我真的悟了。这个摇车反火的问题,跟今天所有新势力车企吹上天的智能驾驶,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
不装了,摊牌了。现在所有车企搞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在我看来,都是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一场不计成本的“赛博摇车”。
怎么讲?
那个老兵大哥解决反火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是把那个叫分电器的玩意儿,那个控制点火时机的“节律魔盒”,通过一套逆时针旋转、观察跳火的“独门心法”,调到了一个绝对正确的时机。这个时机,不是说明书上的标准值,而是考虑了凸轮磨损、白金间隙、甚至可能包括当天空气湿度和司机心情的一个“田野勘探”最优解。
这叫什么?这叫对真实世界的绝对敬畏和终极洞察。这是一种把物理规则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道”。
现在你再看看我们的智能汽车。
它们是怎么解决路面问题的?堆料。疯狂堆料。激光雷达不够?给你加。算力不够?英伟达Orin拉满,两颗不够上四颗。摄像头像素低?直接干到800万。恨不得把哈勃望远镜都给你装车上。然后发布会上PPT一拉,各种名词乱飞,“BEV鸟瞰图”、“端到端大模型”、“时空联合规划”,三体人看了都得先重启一下才能明白这是在说啥。
结果呢?
结果就是,你这台号称算力堪比超级计算机、能提前预判八百米外一只蚂蚁要左转还是右转的“未来座驾”,在早高峰的菜市场门口,被一个骑着“老头乐”、放着《套马杆》、走位如同布朗运动的大爷,直接给干宕机了。
你的车停在原地,传感器疯狂闪烁,CPU温度直逼太阳核心,风扇转得跟直升机起飞一样,系统后台可能正在以每秒一亿次的频率进行着一场宇宙级别的哲学辩论:“这玩意儿是人吗?它的意图是什么?它下一秒会出现在哪个量子叠加态上?我应该撞过去维护交通规则的尊严,还是原地自爆以示对这种混沌存在的敬畏?”
这就是典型的“技术崇拜”带来的傲慢。
自动驾驶的关键根本不在特斯拉,也不在蔚小理,而在老头乐。只要你一天搞不定横冲直撞的老头乐,你所有的技术都是在实验室里自娱自乐。那位部队老兵,他面对的是一个机械的、诚实的“对手”,虽然会反火,但它的规律是确定的,是可以被一个经验丰富的人类掌握的。而今天的智能汽车,它面对的是一个由无数个不讲道理、不守规矩、充满了随机性和情绪化的人类组成的“黑暗森林”。
你用一套无比精密的、理性的、基于规则的系统,去应对一个混乱的、感性的、视规则如无物的世界。这不就是拿着微积分公式去跟一只猫解释它为什么不该挠沙发吗?猫只会觉得你脑子有病,然后给你一爪子。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特斯拉,也开过各种新势力,现在甚至对一辆五菱宏光充满敬意的人,我越来越觉得,我们现在造车的思路,坏了菜了,从根上就有点问题。
我们不是在解决用户的真实痛点,而是在创造一种“技术信仰”。
就像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标一样,很多新势力最值钱的就是那套“我比你懂未来”的叙事。用户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通往未来的船票”。这张票的核心价值,就是让你觉得你比那些还在开油车的“旧人类”更高级。为了维护这种高级感,你必须忍受偶尔的系统卡顿、莫名其妙的BUG、以及在关键时刻智驾系统突然“怂了”需要你接管的惊吓。
这是一种爱,你懂吗?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会主动为它的不成熟找理由,你会发自内心地捍卫它,你会觉得那些吐槽它的人都是异教徒。这和当年那些坚信自己的大解放经过“爱的抚摸”就不会反火的老师傅,在精神内核上,是高度一致的。
所以,你看,现在车企的竞争法则也变得极其魔幻。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而是掀桌子式的“修仙渡劫”。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当一个品牌把价格打到所有人都没利润的时候,它不是在搞市场竞争,它是在“自爆”。它的潜台词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大家一起死,看谁能原地复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有些品牌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顺便把餐厅给点了。
所有的技术发布会,本质上都是一场“亮肌肉”的表演。今天我发个8K屏,明天他就搞个全车无死角屏幕;你搞个半固态电池,我就预告一个全固态;你搞一体式压铸,我就把整个工厂都变成一个巨型3D打印机。加大,加大,再加大。快,快,再快。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一个老爷车问题和自动驾驶硬扯在一起,显得我特别像个杠精。但是,我乐意。因为这背后的逻辑是通的。
那个老兵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降维打击”。他没有试图去升级发动机,而是用最土的办法,摸清了这台机器的“脾气”。这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妥协和智慧。
而我们现在的智能汽车,是一种“升维幻想”。它试图用更高的维度、更复杂的算法去覆盖和碾压现实世界。但现实世界,就像那个菜市场门口的大爷,它根本不跟你讲道理。它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来一下狠的。
当然了,我也不是说技术进步不好。我只是觉得,在技术一路狂奔的时候,我们似乎丢失了一些对现实最基本的敬畏。这破玩意儿到底什么时候能开明白啊!我承认,让我现在去摇一台大解放,我肯定不行,而且我也不想。我只想安安稳稳地坐在车里,吹着空调,听着歌。
所以你看,人的需求就是这么矛盾。嘴上怀念着过去的纯粹,身体却无比诚实地享受着科技的便利。
那么,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可能没有解决方案。真正的解决方案,也许就是承认我们永远无法用技术100%解决现实世界的混沌。最终,在任何一台智能汽车里,最有价值的那个部件,依然是驾驶位上那个会骂街、会犹豫、会犯错、但也能在关键时刻靠直觉和本能做出最优解的人类。
而那个能修好摇车反火的老兵,他不是被时代淘汰了,他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变成了所有智驾系统背后那个永远无法被完全编码的“幽灵协议”。他代表的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性时,人类独有的、近乎耍流氓式的适应能力。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