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利润暴跌,关税压力剧增,电动车市场遇冷

如果你站在沃尔夫斯堡工厂的装配线上,本该热火朝天运转的机械如今只剩下冷冷的铁皮,空气里充满了稀薄的金属味。这些本该催生百亿利润的生产设备,变成了最贵的展示柜。玻璃窗外,或许有几位技术员在小声讨论:“Golf还能再开多久?” 这是一个没人敢说答案的问题。站在这里的我,心里清楚,今天的数据会让负责财报的人顺利升入冷汗大厂。

保时捷也没能幸免。在最新的业绩报告里,利润直接从40亿欧降到4000万欧,暴跌整整99%。别误会,这不是调皮财务总监的手一抖,也不是CEO揉错了眼。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是会计师们在无数次核对后几乎怀疑自己Excel公式出错的数据。曾经选保时捷的客户,可能没想到,当初买车的那份“身份感”也快成了金融黑色幽默的一部分。恐怕我下次跟客户喝咖啡时,都不敢轻易提“利润”这俩字,怕引起现场集体尴尬。

欧洲汽车制造业,这个曾经的利润乐园,现在像是投资新手输光了积蓄的赌场。你看到的不是单一厂商的偶然失误,而是整个行业的坍塌式“溃败”——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集团无一幸免,全部在同一个季度里变成了“利润稀缺动物”。那些曾高高在上的豪车利润回报率,从14%跌到零头,纯属让会计部门怀疑人生。

如果你跟着我翻看几份财务报表,会发现一个值得警惕的细节:营业收入只是微降,利润却跳崖式下跌。这不是简单的市场疲软或者销售战略失误,而是盈利能力遭受多重打击后的结果。你能在每一张财务表格后面嗅到一点恐慌和无力感。

这场“完美风暴”,其实早就露出蛛丝马迹——美国加征关税的锤子落下那一刻,德国车企的利润就决定了要掉牙。保时捷光是今年三季度就因为关税多花了3亿欧元,全年预算直接被“税务官”打劫掉7亿欧元。奥迪、保时捷这些还没在美国建厂的高端品牌,现在被27.5% 的关税按在了北美地板上摩擦,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咬牙吞下成本,利润萎缩;要么敢于涨价,销量下滑。实际情况是,德国人一直觉得可以两头兼顾,但你如果看北美市场42万辆的销量下滑,就知道这道数学题有点高阶,算来算去还是负分。

你又想问,“供应链全球化不是能降成本吗?为何反而成了致命隐患?”——这问题问得好,不然荷兰政府不会突然把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直接“收归国有”,连管理层都一锅端了。安世半导体可是全球车用芯片的隐形英雄,一辆普通车要几百颗芯片,电动车还要更多。中国反击速度堪比刑警找嫌疑人,不到一周就对芯片出口管制,欧洲车厂从此体验了什么叫“供货率从95%降到3%,交期翻到一年”。我怀疑,大众在董事会聊“断供危机”时,已经开始考虑修订年度损失预测表,毕竟现在一天就能亏掉4000万欧元,这账连顶级财务专家都不敢随便拍胸口。

这还没完,电动化转型号称“起死回生”的解药,结果一瓶下肚,反倒成了杀菌剂。欧洲人在新能源领域恨不得一夜之间造出行业新标杆,没想到投资、研发、供应链——啥都烧钱,啥都卡壳。比如保时捷,为了电动化推迟新车、终止自制电池,前前后后多花了27亿欧元。瑞典北方伏特公司本来被看做“欧洲电池圣杯”,结果一夜破产,连累奥迪和保时捷连夜重新规划供应链。

你要我说,保时捷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战略决策,就是继续推迟纯电车型推出,硬着头皮再多卖几年燃油和混动。新能源的交付占比只有27%,大家都在等,但客户和股东的耐心总有到期日。Taycan车型销量下滑近50%,电动车的未来似乎也不是一盆香饽饽。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关税压力剧增,电动车市场遇冷-有驾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关税压力剧增,电动车市场遇冷-有驾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关税压力剧增,电动车市场遇冷-有驾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关税压力剧增,电动车市场遇冷-有驾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关税压力剧增,电动车市场遇冷-有驾

更忧心的是中国市场。短短几年,中国品牌的本土化率超过90%,价格战如火如荼,比亚迪、吉利都在教国际大佬怎么用“薄利多销”套路收割业绩。保时捷曾经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到2024年,销量暴跌28%;到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继续下滑。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感的需求远远超过保时捷的车机流畅度。欧洲人自信“重三电,轻软件”,结果智能座舱一对比,客户连车主群都开始怀疑买的是不是“过气天花板”。

讲到底,是风吹进了所有门缝。贸易政策、地缘政治、全球供应链、电动化转型、本地竞争压力……多重攻击下,德国汽车业如同老刑警办案,能坚持的都是靠专业和冷静。可再冷静也不解决芯片短缺和利润下跌的现实。所有人都在喊“关键变革”,但谁也说不准德国汽车工业还能撑多久。

你要说这是不是倒闭的前兆?未必。毕竟欧洲制造业习惯了风险,也见证了太多起落。但这绝不是一场无痛转型,更不会是几个季度能修正的“小插曲”。这轮冲击真正考验的,是整个产业的应变智商——在全球格局变乱、电动化战役未决、中国市场重塑的多重荒原里,谁能“活下来”才是最终赢家。

至于那些临时被按下暂停键的生产线,究竟是短暂修整,还是漫长休克?在下一个季度财报出来之前,谁也不敢赌。问问你自己——如果你是工厂一线负责人,是否还能相信那个“欧洲汽车神话”?或者更实际一点,面对全球化的风暴,车企到底还需要坚守哪些底线,哪些必须“断舍离”?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企业,每个工人,都正在亲身体验属于自己的一场完美风暴。

欧洲车企利润暴跌,关税压力剧增,电动车市场遇冷-有驾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