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车市巨变:比亚迪罕见失速,吉利却在身后疯狂超车

好的,我们这就开整。

一觉醒来,车圈这天又变了。

乘联会八月的销量榜单,就像一份热气腾腾刚出炉的战报,扔在桌上还带着硝烟味。

我跟你说,这玩意儿比任何一部宫斗剧都刺激,因为这里面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厮杀,是无数工程师、销售彻夜不眠换来的勋章或伤疤。

所有人都习惯性地先把目光投向了王座上的那个名字——比亚迪。

没错,大哥还是大哥,零售31万辆,批发37.2万辆,两张榜单死死地把第一的位置攥在手里,那架势,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朕的江山,稳固着呢。”

可就在这片“稳固”的江山图景里,一抹极其刺眼的颜色出现了:零售同比下滑18.3%。

8月车市巨变:比亚迪罕见失速,吉利却在身后疯狂超车-有驾

等等,下滑?

而且是两位数的下滑?

那个一路狂飙,把合资车按在地上摩擦,甚至一度让对手产生“既生瑜何生亮”绝望感的比亚迪,竟然踩了刹车?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儿。

这就好比你一直看着一个百米飞人每次都刷新世界纪录,突然有一次,他踉跄了一下,虽然还是第一个冲过终点,但所有人都看到了他脸上那一瞬间的挣扎。

这18.3%的下滑,就是那个踉跄。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市场的世界里更没有永远的神。

这个下滑,究竟是迪王打了个盹,还是说,牌桌上的对手们,终于找到了破局的法门?

8月车市巨变:比亚迪罕见失速,吉利却在身后疯狂超车-有驾

先别急着下定论,我们把镜头摇到另一边,看看那个正在疯狂庆祝的家伙——吉利。

如果说比亚迪是那个守城的王者,那吉利就是那个扛着攻城锤,眼里冒着火光的挑战者。

零售21.4万辆,排第二,这不稀奇。

但那个同比增量57.2%的数字,简直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

第一!

增量第一!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里,整个市场上新增的购买力,有相当大一部分被吉利这块巨大的磁铁给吸走了。

这简直是个奇迹。

8月车市巨变:比亚迪罕见失速,吉利却在身后疯狂超车-有驾

要知道,如今这车市,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蒙眼狂奔的时代了,它更像是一个拥挤不堪的地铁车厢,每个人都在拼命为自己多争取一寸空间。

吉利能在这种环境下,硬生生挤出这么大一块地盘,这已经不是“优秀”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这是“凶悍”。

我仿佛能看到李书福和他手下那帮虎狼之师,在泥潭里摸爬滚打,终于磨砺出了一身削铁如泥的本事。

他们不再是那个只会在低端市场打转的“老吉利”了,现在的吉利,高大、年轻、充满能量,银河、极氪、领克,一套组合拳打出来,虎虎生威,招招都往对手的要害上招呼。

所以你看,故事是不是一下就变得有意思了?

王座上的比亚迪露出了疲态,而挑战者吉利则气势如虹。

8月车市巨变:比亚迪罕见失速,吉利却在身后疯狂超车-有驾

这一幕,像极了武林大会上,老盟主内力运转稍有迟滞,台下那个隐忍多年的青年高手,便抓住了这千分之一秒的机会,一剑递出,寒光凛冽。

当然,这场大戏的主角不止他们俩。

别忘了那个一直闷声发大财的“理工男”——奇瑞。

这家伙有意思,零售榜上,10.8万辆,排第五,看起来不温不火。

可你一旦翻到批发榜,魂儿都得惊掉一半。

23.3万辆!

行业第三!

同比增长14%!

批发量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厂商对未来的预期,代表着他们生产出来、并且压给经销商的车辆数量。

8月车市巨变:比亚迪罕见失速,吉利却在身后疯狂超车-有驾

奇瑞这操作,说好听点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市场充满信心,提前把弹药库给备足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用批判性的眼光看,这会不会是一种豪赌?

把海量的车压给经销商,如果终端销售跟不上,那这些车就会变成一座座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库存大山。

奇瑞这是在告诉所有人,我的技术、我的产品就是硬通货,我不怕卖不掉。

这种自信,甚至带着点偏执的劲儿,让人既佩服又替他捏把汗。

8月车市巨变:比亚迪罕见失速,吉利却在身后疯狂超车-有驾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消费者越来越精明的时代,到底是比亚迪那种“品牌+全产业链”的王者之道更有效,还是吉利这种“多品牌+技术并购”的集团军战法更胜一筹,亦或是奇瑞这种“技术为王+渠道猛攻”的偏锋能杀出一条血路?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比亚迪的下滑,可能只是暂时的产品周期波动,又或者是去年同期基数太高导致的数据“失真”。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月卖30多万辆车,这实力依然是断层式的领先。

但这个“裂痕”的出现,给所有追赶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原来神也是会流血的。

而这场战役里,还有一些身影值得玩味。

比如特斯拉,批发卖了8.3万辆,却没挤进零售前十。

8月车市巨变:比亚迪罕见失速,吉利却在身后疯狂超车-有驾

这说明什么?

马斯克的算盘打得精着呢!

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大部分都装船运往欧洲和亚太市场了。

人家的格局是全球市场,中国市场的这点内卷,在他看来可能只是全球战略的一小部分。

这就好比一群人在一个村子里为了争当首富打得头破血流,而村子外面来的那个“外乡人”,想的是怎么把全世界的生意都做了。

还有那个上汽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暴涨了将近80%,荣威、MG这两个老品牌,在新能源的浪潮下,似乎也找到了焕发第二春的密码。

所以,你看,这八月的榜单,根本就不是一张简单的排名表。

它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是一幅描绘中国汽车工业激烈变革的浮世绘。

比亚迪的“退”,吉利的“进”,奇瑞的“赌”,特斯拉的“局”,共同构成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商业大戏。

这里面有阳谋,有暗战,有对技术路线的豪赌,也有对市场心理的精准拿捏。

随着第四季度的到来,传统的销售旺季,加上各大厂商为了年底冲量必然会祭出的“价格屠刀”,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几个月,这场战争只会更加惨烈。

也许下个月,我们又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座次表。

但无论谁上谁下,有一点是确定的:那个合资品牌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写在销量榜单上,不容置疑的事实。

而对于我们这些看客和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因为神仙打架,凡人才能捡到宝。

你说是这个理儿不?

年底想买车的朋友,不妨再等等,我敢打赌,年底的优惠绝对会让你笑出声来。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风云变幻的牌局里,你更看好谁的未来?

是暂时休整的王者比亚迪,还是势头正猛的挑战者吉利,又或是剑走偏锋的奇瑞?

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当个预言家。

我跟你讲,八月份这车圈销量榜单一出来,我常泡的几个车友群直接就炸了。

真的,比菜市场还热闹,一堆人@我,问我怎么看。

有意思的是,大家伙儿讨论最热烈的,不是谁又登顶了,而是那个一直被供在神坛上的家伙,好像…趔趄了一下。

对,我说的就是比亚迪。

大哥还是大哥,这没得说,零售榜一屁股坐稳了第一。

可那份风光背后,藏着一个数字,简直就像优等生试卷上一个扎眼的红叉:同比下滑18.3%。

我看到这数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通宵看球看花了。

这还是那个高喊着“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一路把合资品牌打得找不着北的比亚迪吗?

这就好比看一场重量级拳王卫冕战,那个你以为永远不会被击倒的冠军,打了半天, вдруг,他脚下一个踉跄,膝盖着地了。

虽然他立刻站了起来,眼神依旧凶狠,并且最终还是赢得了比赛,但全场观众都看到了那一瞬间的脆弱。

那个18.3%的下滑,就是拳王着地的那一下膝盖。

它告诉所有虎视眈眈的挑战者:原来,神也是会流血的。

正当所有人的镜头都对准了这位趔趄的拳王,想研究他到底是左脚绊了右脚还是体力不支时,擂台的另一边,有人直接把对手给KO了。

说的就是吉利。

这家伙简直是“杀疯了”。

零售销量同比暴涨57.2%,那个增量,全场第一。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在市场这个巨大的自助餐厅里,当大多数人还在小心翼翼地计算着盘子里的食物时,吉利直接端走了一整个海鲜台。

这种增长势头,已经不能用“勇猛”来形容了,这简直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突袭。

我总觉得,过去几年吉利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个掉下山崖、闭关修炼的主角。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退出江湖纷争的时候,他带着一身神功回来了。

你看看他现在的架势,银河、极氪、领克,三板斧轮番上阵,招式完全不重样,打得人眼花缭乱。

以前我们总调侃吉利有点土气,现在呢?

人家时髦得让你高攀不起。

你看,这故事一下就从“王者独孤求败”变成了“双雄争霸,江湖再生波澜”。

一个王朝的统治出现了裂痕,而另一个新兴的帝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

当然,这场牌局上,还有个玩家的打法特别诡异,那就是奇瑞。

这哥们儿在零售榜上表现平平,就一普通选手。

可你只要把视线挪到批发榜,嚯,那家伙,直接空降第三。

批发量干嘛的?

简单说,就是车企生产出来,塞给全国经销商的货。

奇瑞这操作,就像一个坚信自家粮食天下第一的农场主,不管米价如何,玩儿命地把谷仓全堆满,然后拍着经销商的肩膀说:“兄弟,信我,这米绝对不愁卖!”

这到底是胸有成竹的战略远见,还是孤注一掷的疯狂豪赌?

说实话,我看不透。

我仿佛能听到无数奇瑞4S店老板深夜打算盘的声音,一半是激动,一半是冷汗。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理工男”思维,让奇瑞这个人设充满了该死的魅力。

要么一飞冲天,要么……库存积压到怀疑人生。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前些年手机圈里小米和华为的大战。

当时华为凭借技术和品牌力一骑绝尘,就像今天的比亚迪。

而小米则通过多品牌、极致性价比的打法,硬生生从侧翼撕开了一道口子,不断蚕食市场。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今天的吉利,像不像当年那个不服输的小米?

所以,比亚迪那18.3%的下滑,真的只是因为去年同期卖得太好,基数太高造成的“数字游戏”吗?

或许有这个原因,但肯定不止于此。

我觉得,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审美疲劳”。

当一个品牌强大到成为街车,它的个性和稀缺性也就在慢慢消失。

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惊艳,但当满大街都是“宋”“秦”“汉”的时候,年轻人会不会想来点不一样的?

就像你天天吃山珍海味,偶尔也会怀念一下街边的麻辣烫。

吉利、长安,甚至那个闷声发大财的上汽,它们提供的就是那碗风味各异的“麻辣烫”。

它们或许在某一个单点上不如比亚迪的“佛跳墙”那么用料扎实,但胜在新鲜、刺激,总有一款能戳中你奇怪的味蕾。

说到这儿,还有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特斯拉。

批发榜上有名,零售榜上无踪。

马斯克就像那个班里最有钱的同学,压根不屑于参加班级的期末考试排名,人家心里想的是华尔街的财报和全球市场的星辰大海。

咱们这儿打得头破血流,在他看来,可能只是地球村某个分舵的日常KPI罢了。

说到底,八月的这张榜单,与其说是成绩单,不如说是一张X光片,照出了每个车企的内脏和骨骼。

有的看似强壮,但可能有了骨质疏松的迹象;有的正在疯狂生长,骨骼清奇;还有的,则是在用一种我们看不懂的方式进行着自我进化。

接下来的第四季度,传统意义上的金九银十,加上年底冲业绩的巨大压力,价格战这把火只会烧得更旺。

可以想象,那将是一场刺刀见红的巷战。

所以,别再问我谁会赢了。

在这样一场神仙打架、风云变幻的牌局里,预测未来是最愚蠢的事情。

唯一的赢家,可能就是我们这些持币待购的消费者。

我的建议是,都别急,稳住,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年底前提车的时候,你手里的钱,一定会比现在更值钱。

那么,你呢?

看完这场大戏,你的筹码想押在谁身上?

评论区里唠唠,我搬好小板凳等着了。

哥们儿,咱这么说吧,有时候看这销量榜单,比看世界杯决赛还刺激。

决赛好歹你知道谁跟谁踢,这榜单不一样,你以为是楚汉争霸,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记闷棍把所有人都给干懵了。

8月份的乘联会数据就是这么个玩意儿。

一堆数字扔出来,我扫了一眼,差点没把早饭喷电脑上。

所有人都习惯性地去看比亚迪,嗯,老大还是老大,31万辆的零售,跟玩儿似的。

可旁边那个同比数据,-18.3%,绿得发慌。

就这个数,让整个车圈的空气都凝固了三秒钟。

十八个点啊。

这可不是什么市场正常波动,这简直就是王朝的根基上被人硬生生撬下来一块砖。

要知道,过去两年,迪王给人的感觉就是“天兵下凡”,一路平推,神挡杀神。

突然之间,这尊金身竟然掉漆了?

这事儿可比它拿第一有嚼头多了。

就在大家伙儿围着比亚迪,想看看这尊神是崴了脚还是动了凡心的时候,另一边,吉利直接把庆功的香槟给开了。

零售销量涨了57.2%,这哪是增长,这简直是地壳板块运动。

李书福和他手底下那帮人,过去几年估计是天天窝在实验室里憋大招,现在一股脑全给你扔出来了。

什么银河、极氪、领克,一套天马流星拳,打得市场嗡嗡作响。

你还没反应过来,人家已经把你碗里的肉给叼走了。

这局面,绝了。

一个看似固若金汤的帝国,城墙上出现了一道裂缝;而另一个蛰伏已久的对手,正扛着云梯在城下集结。

这火药味,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

那你就太小看这场乱战了。

往后翻翻,奇瑞的数据能让你笑出声来。

这哥们儿是真的“轴”。

零售卖得一般般,没啥亮点。

可批发量,也就是塞给经销商的库存,干到了23.3万辆,全行业第三。

我都能想象出奇瑞工厂里热火朝天的场面,生产线呜呜地转,跟下饺子似的把车往外运。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一种“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霸道总裁精神。

奇瑞好像在跟所有经销商说:“甭管别的,先把枪发下去,弹药管够!至于能不能打中人,那是你们的事!”

这操作,要么是神机妙算,要么就是一场豪赌。

成了,就是一代枭雄;败了,经销商的库房能直接变成汽车坟场。

所以你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这背后是三家企业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比亚迪走的是“屠龙术”,用全产业链和巨大的体量优势碾压一切;吉利玩的是“合纵连横”,组了个联合国军,用不同的品牌去打不同的细分战场;而奇瑞,则是个坚定的“技术原教旨主义者”,信奉“只要我的发动机够牛,就一定能征服世界”。

谁对谁错?

天晓得。

这乱局里,还有个幽灵般的角色——特斯拉。

批发榜上露个脸,卖了八万多台,然后“嗖”一下,消失了,零售榜前十根本没他。

马斯克这老哥的心思你别猜,他压根就没想跟咱们在同一个次元里玩。

上海工厂就是他的全球军火库,生产出来的家伙,大部分都打包海运,送去欧洲给那帮老牌车企上眼药去了。

咱们这儿打得再热闹,在他看来,可能就是斗蛐蛐。

这么一圈看下来,你还觉得这只是一张销量表吗?

不,这是一张藏宝图,也是一张生死状。

它指向了未来,也埋葬了过去。

那个合资车随便换个壳就能加价卖的时代,算是彻底被埋进土里了。

接下来就是第四季度了,传统的“金九银十”,再加上年底冲KPI,各大厂商肯定得把压箱底的优惠券都掏出来。

可以预见,那将是一场极其惨烈的肉搏战,价格战的刺刀估计都要拼卷刃了。

下个月的榜单,座次怎么排,谁都说不准。

这局面,对咱们这些掏钱的消费者来说,简直不要太爽。

神仙打架,凡人得利嘛。

年底想换车的朋友,我的建议是,再等等,别着急,让他们再卷一会儿。

说真的,看完这场戏,你兜里的钱,准备投给谁?

是那个打了个盹的王者,还是那个气势汹汹的挑战者,或者是那个神神叨叨的技术宅?

来,评论区聊五毛钱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