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汽车上的反人类设计,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人人都见过但不一定人人都能用明白的东西——隐藏式门把手。这个玩意儿火起来也没几年,什么科技感、极简、流线型,仿佛谁不用个隐藏式门把手,谁就是时代的落后者。但凡事都得讲个道理,这玩意儿带来的麻烦可一点不小。
你说,科技发展是为了啥?无非就是让大家日子舒坦点。咱拿车说事,最早的拉手,直接挂个把手外边,肉眼可见,手一拽就开,好操心好用,技师修起来也能一眼明白。后来呢,啥都讲个“隐”,跟玩魔术似的,把手必须得藏起来;天冷了冻住打不开,手脏了抠不出来,紧急救援时连下手都找不到位置。这样的“科技”,到底是服务人,还是把人困在了科技的牢笼里?
再聊点实际。表面上隐藏式门把手确实增加了科技感与颜值,让整车看着滑溜溜,似乎从风洞实验里出来的。但究竟省了多少电,降了多少风阻?一个门把手省个零点零零几的风阻系数,几百公里电车顶多能多跑出个五六公里,真那么重要吗?换来的代价是成本更高,维修复杂,可靠性差,这买卖划得来吗?
最怕的其实不是麻烦,而是危险。你看,多少起事故,外面的人来了救不了,里面的人急得砸玻璃。门把手一个感应坏了、卡住了,哪怕只是断了电,拉门的机会都没了。车子关键时刻成了铁棺材,你说这是造车的初衷么?科技是给人用的,用到最后把人一把关在里头,这叫什么科技美学?
你再看看这种设计流行的背后——跟风。从特斯拉开始掀了个潮流,到后来像长城、小鹏这些新势力,你有我也有。问题是,大家用的零件、设计水平都有差距。技术好的,备用供电、机械冗余,还有专门救援措施,技术差的学个皮毛,全靠电子死板硬撑。别说紧急情况了,平常有个感应失灵都够一个车主闹心的。就为了那点“美”,把安全搁一边,不是本末倒置吗?
有人说,这玩意儿禁用太绝对了,为什么不能给市场一点选择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咱们国家没人做过统计,到底有多少起因为门把手救援失败的事故?但每一个被困车里的生命背后,难道不值钱吗?一句“个案”,能成为设计不顾安全的理由吗?要我说,只要出过一次问题,就说明这个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反人类”。
再说车企。都说中国车企创新能力强,这些年真的是不比外国人差,但有时候太追潮流未必是好事。你瞅瞅新车发布会、广告片,一个比一个“未来感”,主打各种智能化、交互,大灯能打字,门把手消失得干干净净,到真正用起来,大家还是得回归本质:开门得开得出来,关门得关得牢,出了事得人能第一时间帮到你。这才是车的本分。
这回国家终于出新规了,2025年开始执行,2027年后新车隐藏式门把手直接全禁了。有人一愣,这以前不是国标认可的吗?说白了,咱们国家造车这几年有点太快,科技潮流一波又一波,有些地方的技术和安全评估没想到前头。这次算是亡羊补牢,针尖对麦芒,对隐藏式门把手一刀切,直接规定新车不能装全隐藏的,必须有机械冗余,哪怕半隐藏的造型,也得保证人在外头能随时物理打开,这不就是理性回归吗?
你可能问,这样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吗?其实也很难说。政策出来,关键还看执行。车企迂回空间大不大,会不会搞“创新玩法”,把门把手伪装成半隐藏,实则又难操作;监管部门能不能把控细节,把“机械冗余”真正落到实处。说到底,禁用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车主的生命安全再多上一道“保险栓”。
如果你真的在乎极致美感和那几公里的续航,可能确实会觉得全隐藏式很酷。但车是拿来开的,更重要的时候是能救命。就像小米SU7这样搞个半隐藏,外面一翻拉手还是能掀起来,其实一点不丑,科技感照样有。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美,可任何一项工业设计,只要有一点点可能把安全排在了美观之后,那就是行业的退步而不是进步。
前些年电子手刹刚出来时,也喊着机械冗余,有的造车还凑合,有的直接取消,结果呢?电路一坏全线瘫痪,那才真急死人。隐藏式门把手也是一样,谁能保证用十年八年还那么利索?车不是短命玩意,用个二十年都不是稀罕事。关键时刻一旦因为门把手坏了耽搁了救援,那是设计师良心欠了账啊。
我觉得最可怕的是现在这个行业氛围:汽车设计上,什么都能为了美感妥协,包括安全。公关文案全是“科技感”这种词,好像讲安全就是落后,追求功能就是土气。你说咱司机是勒紧裤腰带买的车,不是用来当科技展览品的。安全这事,一点都不能模糊。门把手藏得有多深,车企的责任心就有多浅。
有人说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潮流的是勇敢的人。现在好了,政策把这难题兜底了,可能还会有一些声音,觉得这样管得太宽了。但你别忘了,真正的自由,是你在紧急时刻能毫不犹豫地把车门打开,而不是成为门把手设计的牺牲品。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买车时会因为一对“隐藏式门把手”而心动吗?有了安全保障的普通门把手,难道你就觉得落伍了?有没有什么设计,是你真心认为再美也不能拿命去赌的?设计的第一使命不是满足科技幻想,而是让人用得更安全、更踏实。骗子的把戏,给人看的只有表象,真正的巧手工匠,做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靠。如果美感和安全非得二选一的话,我看还是得先保条命,把命攥在手心里,再说那点面子工程的事吧。
汽车行业过去以为什么都能科技解决,但真正解决问题的,往往都是最原始、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开门这件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才发现难。可能,以后再没有谁会因为门把手的设计再误了救命的时间,这,就是行业发展最该有的进步。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