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传统燃油车的购车服务,也比新能源购车服务下滑了不少。8月7日,J.D.Power|君迪正式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满意度研究SM(NEV-SSI)》(以下简称新能源购车服务满意度研究),2025年的新能源购车服务满意度不仅同比2024年提升了8分,更关键的是相比2025年传统燃油车的销售服务满意度总得分,更是高出了23分。
J.D.Power给出的2025新能源购车服务满意度总得分是781分,而7月24日发布的传统燃油车购车服务满意度总分为758分——不仅出现了8年来首次下滑,相比新能源购车的服务体验更是差了一大截。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连续26年的《2025中国销售服务满意度调查(SSI)》(主要以传统燃油车为调研对象),《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满意度研究(NEV-SSI)》是J.D.Power首次发布,所以对比数据之中,还参照了《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客户体验价值研究(NEV-CXVI)》的购车阶段客户满意度进行对比。
首次发布的新能源服务满意度研究,评测对象为拥车期2-12个月的11060位新能源车主,数据采集自81个中国主要城市,覆盖61个品牌,其中47个品牌达到足量样本。
新能源汽车服务满意度研究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购车体验的整体满意度,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从最早的信息收集、到店体验、店内看车、试乘试驾、用户跟进、购车方案到交车过程的7大环节全部覆盖,总分值1000分,2025年首次公布的总分值781分。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日益提升,新能源的购车体验也越来越好。而且从J.D.Power的研究中,看起来车主们并未受到新能源车大量“期货”的影响,即便是下订之后需要等待,满意度依然很高。
J.D.Power分析认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客户在“购车方案洽谈”、“用户跟进”、“交车过程”满意度上升明显,分别上升16分、10分和9分;从品牌阵营来看,主流品牌增速明显,与豪华品牌差距进一步缩减,自主新势力品牌则在销量、收入、用户满意度齐头并进,快速拉升市场地位和用户口碑,七大购车满意度因子中,自主新势力品牌在“到店体验”、“店内看车”、“用户跟进”三大环节领先度最高。
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并没有和传统燃油车进行对比,但J.D.Power认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领域正围绕“用户决策链路”进行系统性重构。用户购车已不再是单纯比较产品功能的过程,而是而是一段由 “信息锚点 — 场景体验 — 信任构建 — 成交决策” 构成的动态旅程。在此背景下,销售服务模式已从“功能展示”转向“情境共鸣”。当销售人员结合具体场景讲解产品功能时,能显著增强客户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其购买意愿。研究数据显示,接受过场景化介绍的购车客户,“更想买车” 的意愿上升了 18.6%。与此同时,定制化的试乘试驾服务日益成为建立技术信任、引爆用户口碑的关键环节。更关键的是服务节奏的把控,尤其体现在客户离店后的跟进上:当天跟进的销售顾问,成交转化率和客户满意度更高。
当然,站在一线市场来看,其实有些品牌是属于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同场销售,所以从服务理念上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既然是新能源,当然还是要有些新概念。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来说,其实整个购车过程没有差异,但在这一过程之中,会有新的方式,比如J.D.Power研究发现,“场景化体验”可以加速决策,“试乘试驾”助推成交转化——简单归纳就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人员用“场景化”给消费者讲故事,并将车辆从“出行工具”升级为“生活解决方案”。而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对定制化试驾线路的需求上升了9.8%——喜欢试驾的时候“听故事”。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的线上线下联系也更加紧密,实现了全旅程无缝服务。同时新能源汽车销售强化了离店跟进,“交个朋友”能够有效提高成交率,特别是在消费者离店当天就跟进,成交率更高——客户满意度比次日跟进高出12分,一周内成交占比高出25.6%。
J.D.Power认为,2025年,用户口碑已经从“附属指标”跃升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的核心驱动力和价值验证标尺,口碑不仅直接拉动销售转化,也成为促进用户留存的关键因素——因“品牌口碑”选择本品而非其他品牌的新能源客户,占比较2024年上升了12.5%,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在试乘试驾环节服务的专业水平达成的。
作者:刘英LY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