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是真凉透了!三菱汽车,那个曾经在中国车市呼风唤雨40年的“发动机之王”,昨天(7月22日)正式把最后一根火苗掐灭——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工厂彻底易主,改名“沈阳国擎动力”,股东名单里再也找不到“三菱”两个字。 曾经给比亚迪、长城、华晨、猎豹等一众国产车提供“心脏”的沈阳工厂,如今连名字都换了,接盘的是北京赛苜。这不是战略调整,这是彻底退场。我开过它巅峰时期的帕杰罗,也试驾过它最后挣扎的欧蓝德,今天,我想和各位车友聊聊,这台曾经的“技术流鼻祖”,是怎么一步步从神坛跌成“博物馆展品”的。
一、发动机拆了,但“心”早就停了
说到三菱,老车迷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发动机。80年代,它靠4G6系列发动机打进中国市场,那会儿国产车还在用化油器,三菱的电喷技术直接降维打击。沈阳航天三菱最辉煌的时候,年产发动机超过80万台,全国三成国产SUV的心脏,都是“三菱造”。我当年开朋友那台老帕杰罗V31,4.0L V6的4M40发动机,一脚油门下去,那种线性又浑厚的推背感,至今难忘。它不像现在电动车那样“踹屁股”,而是像一头老牛,沉稳、耐造、不娇气。
可现在呢?去年沈阳厂产量暴跌到20万台,只有巅峰期的四分之一,客户只剩众泰这类边缘车企。为啥?因为中国车企早就“断奶”了。比亚迪的DM-i、长城的柠檬混动、吉利的雷神,哪个不是自研自产?三菱的技术,从“香饽饽”变成了“老黄历”。你还在研究VVT和可变进气,人家已经玩起P1+P3双电机串并联了。不是中国车市抛弃了三菱,而是技术迭代的速度,把三菱甩在了身后。
二、设计理念:从“越野标杆”到“换标糊弄”
我试驾过2018款欧蓝德,那时候它还能卖到14万辆,算是合资SUV里的“性价比王”。外观方正硬朗,内饰虽然塑料感强,但实用性强,后排空间大得能“躺平”。可到了2023年,它还是那张脸,那套内饰,连车机系统都还是上古版本,点个导航得靠手机投屏。三菱的决策慢到什么程度?换个车灯都要报日本总部审批,人家国产车三个月一改款,它六年憋不出一辆新车。
最让人无语的是那台“电动欧蓝德”——其实就是广汽埃安V换个标。我试驾过,底盘调校还是三菱的风格,偏硬朗,过弯支撑性不错,但动力输出、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全是埃安的壳子。车主吐槽:“这玩意儿也叫三菱?” 不是不能合作,而是你得拿出诚意。 大众和小鹏合作搞L4自动驾驶,丰田和比亚迪联手造电动车,都是深度整合。而三菱呢?连研发团队都撤了,靠“贴牌”续命,这不叫转型,这叫“等死”。
三、真实车主怎么说?情怀还在,但现实很骨感
我认识一位老哥,2003年买的帕杰罗V33,跑了30万公里,没大修过,就换过两次轮胎。他说:“这车皮实,走烂路从不趴窝。” 可他也无奈:“现在4S店越来越少,保养得跑外省。” 三菱官方说售后还会持续,配件至少供10年,但4S店网络收缩是事实,维修便利性大打折扣。
更扎心的是二手车市场。有车商告诉我:“去年欧蓝德还能卖5万,现在挂3万都没人问。” 为什么?保值率崩了,品牌力没了,消费者不认了。 你开一辆比亚迪宋PLUS DM-i,一年后还能卖个八九成新价;你开一辆三菱,三年后可能连一半都回不了本。这不是车不好,而是市场用脚投票。
四、横向对比:同样是合资,差距咋这么大?
我们拿三菱最后的主力车型欧蓝德,对比两位“老对手”:本田CR-V 和 丰田RAV4荣放。
维度 三菱欧蓝德 本田CR-V 丰田RAV4
动力系统 2.4L自吸+CVT(老技术) 1.5T+CVT / 2.0L混动 2.0L自吸 / 2.5L混动
智能化 基础车机,无L2辅助驾驶 Honda SENSING(L2级) Toyota Safety Sense(L2级)
更新频率 6年无换代 3年一改款,5年大换代 4年一更新
售后网络 大幅收缩 覆盖全国,维修便捷 网点密集,服务稳定
你看,差距在哪?不是动力差,而是整个体系落后了。 CR-V和RAV4都在推混动、上智能、搞本土化研发,而欧蓝德还在吃20年前的老本。消费者要的不是“皮实”,而是“智能+省油+安全”的综合体验。
五、为什么三菱会输?三个致命伤
技术迭代太慢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月销已超80万辆,比亚迪一周订单15万。而三菱还在卖2.4L自吸发动机,油耗高、动力弱、排放老。你拿20年前的技术,怎么打2024年的仗?
决策机制僵化
三菱在雷诺-日产联盟里话语权弱,中国区想推新车、改设计,都得等日本总部点头。人家国产车企“以周为单位”做决策,你“以年为单位”走流程,不输才怪。
本土化严重不足
大众在中国有超过5000名研发工程师,丰田在南沙建了电动车工厂,连奔驰都在推“中国专属”车型。而三菱呢?没有本土研发,没有电动平台,甚至连营销都懒得出新花样。
六、未来还有机会吗?恐怕很难
有人说,三菱会不会像铃木一样,未来靠越野车复活?比如帕杰罗的继任者?暂无相关数据表明三菱有重启硬派越野的计划。 而且,现在连丰田普拉多都在推混动版,强调“越野+智能”,三菱拿什么打?情怀?情怀不能当充电桩用。
也有声音说,它会不会像菲亚特一样,专注小众市场?比如进口跑车?但三菱目前在全球已基本停止新车研发,连日本本土市场都在收缩。 连“心脏”都卖了,你还指望它造“灵魂”?
七、给车友的几点建议
如果你是现车主,别慌
官方承诺配件供应至少10年,常规保养和维修还能保障。但建议提前储备一些易损件,比如传感器、皮带等。
如果你考虑买二手三菱,要谨慎
车辆本身耐用,但保值率低、维修便利性下降是现实问题。建议优先选择保有量大、配件充足的车型,比如老款帕杰罗或劲炫。
如果你在选车,别被“情怀”绑架
买车是理性消费。三菱的技术曾领先时代,但现在已落后于时代。 同价位你有比亚迪、长安、吉利等更多智能化、电动化选择,何必为“回忆”买单?
结尾思考:三菱的退场,给谁敲响了警钟?
三菱不是第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它的退场,不是偶然,而是中国车市规则巨变的必然结果。
过去是“技术换市场”,你带先进技术来,就能躺着赚钱。现在是“速度定生死”,你反应慢一步,就被甩出赛道。大众、丰田、奔驰现在哪个不是拼命搞本土化?哪个不在推中国专属车型?
所以,别再说“国产车靠补贴”“电动车不靠谱”了。当你还在质疑的时候,比亚迪已经用刀片电池、CTB技术、云辇系统,重新定义了什么是“三大件”。
三菱的退场,像极了班里那个曾经考第一,后来天天吃老本的学霸。中国车市不需要“老古董”,它要的是能跟上节奏的“新玩家”。
最后,我想问各位车友:
如果你有一笔20万的购车预算,你会选择一台皮实但落后的老派合资SUV,还是一台智能、省油、科技感十足的国产新能源?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另外,有车友问我:“三菱发动机真的那么神吗?” 我说:它曾经是,但现在,时代变了。
我会回复每一条留言,也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