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的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那就是岚图汽车联合央视新闻,办了一场很特别的发布会,正式推出了他们自己研发的一套名为“岚海智混”的新技术。
这事儿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岚图这次不仅是发布了一项新技术,更是直接把这项技术放到了全国观众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了一系列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公开测试,并且当场宣布,搭载这个新技术的三款新车马上就要上市了。
这一下就让很多人好奇了,这“岚海智混”到底是个啥?
它真有那么厉害,能改变我们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看法吗?
咱们老百姓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心里最惦记的无非就那么几件事:续航里程够不够长?
充电方不方便,快不快?
还有就是,这电池到底安不安全?
岚图这次发布的“岚海智混”技术,可以说就是冲着解决这几个核心问题来的。
我们不妨把它拆开来,用大白话聊聊,看看它到底新在哪里,好在哪里。
首先,这套技术最核心的东西,叫做“全域800V碳化硅高压系统”。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理解起来不难。
您可以把汽车的电路系统想象成一条供水管道。
过去,大部分新能源车用的是400V的系统,就好比是一条普通口径的水管,水流(也就是电流)要通过,速度和流量都有限制,时间长了还容易发热,造成能量的浪费。
而800V系统,就相当于把这条水管的口径直接加粗了一倍。
水管粗了,同样多的水流通过时就更顺畅,阻力小了,发热少了,输送效率自然就高了。
反映到车上,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充电速度能变得飞快,同时在行驶中电能的损耗也更小,跑得也就更远。
再加上“碳化硅”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它就像是给这条加粗的水管内壁又涂上了一层超级光滑的涂层,让电流跑得更欢,能量损失进一步降低。
那么,这套系统具体能带来多大的改变呢?
岚图给出了几个实实在在的数据。
第一,纯电续航里程能达到360到410公里。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现在市面上很多卖得不错的纯电动小轿车,续航也就这么多。
这意味着,如果您买了一台搭载这个技术的岚图混动车,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可能一个星期都不用启动发动机,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动车来开,享受纯电驱动的安静和平顺,用车成本也大大降低。
第二,综合续航超过1400公里。
这就解决了长途出行的焦虑。
有了发动机作为后盾,您想从北京开车去广州,中途只需要正常进服务区加油就行,完全不用再像以前开纯电车一样,得提前规划好沿途的充电桩,生怕车子在半路“趴窝”。
解决了续航问题,再来看充电。
岚图宣称支持5C超级快充,电量从20%充到80%,最快只要12分钟。
这个“C”是衡量充电速度的单位,5C就代表着极高的充电倍率。
12分钟是什么概念?
就是您在高速服务区停下车,去上个厕所,买瓶水,回来的时候,车子可能就已经充满了大部分电量,又能精神饱满地跑上好几百公里了。
这种“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的体验,才是真正能让大家彻底放下对电动车补能焦虑的关键。
当然,参数说得再好,也得经得起实际检验。
岚图这次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拉着央视新闻一起,把最严酷的测试过程直播给全国人民看。
他们做了两项非常“狠”的实验。
第一项是极端温度下的充电测试。
我们都知道,电池对温度很敏感,天太冷或者太热,性能都会打折扣。
测试人员就把车子分别推进了零下24摄氏度的冷库和高达52摄氏度的高温环境里。
在这样一般车子都受不了的环境下,岚图的5C超充功能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这说明它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非常强大,能让电池时刻保持在最舒服的工作状态,不管您是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还是在酷暑难耐的南方,车子的性能和充电速度都能得到保证。
第二项测试就更刺激了,是关于安全性的。
他们对电池包进行了“针刺”和“高空跌落”的组合考验。
先用一根钢针直接刺穿电池包,这是为了模拟电池内部发生短路这种最危险的情况。
直播镜头下,被刺穿的电池包没有冒烟,更没有起火。
紧接着,这个刚刚被“针灸”过的电池包,又被吊车吊到5米高的地方,然后直接摔下来,模拟车辆发生严重碰撞后电池受到的冲击。
经过这一系列“折磨”,电池包依然安然无恙。
敢于在全国直播中做这种远超国家标准的极限安全测试,岚-图无疑是想向所有消费者证明:我们的电池,绝对安全,请您放心。
技术说完了,测试也看完了,最关键的还是产品。
岚图这次没有让大家等太久,直接宣布这项技术“发布即量产”,并且会立刻应用在三款即将上市的旗舰车型上。
这三款车覆盖了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三种车型:一款是主打高端商务和家庭市场的MPV——新款岚图梦想家;一款是定位豪华轿车的岚图追光L;还有一款是全新的大六座旗舰SUV。
这就意味着,无论您是需要商务接待,还是家庭出游,或是日常通勤,都能在岚图的产品线里找到一款搭载了这套最新800V混动技术的车型。
岚图也因此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在轿车、SUV、MPV全品类产品上都用上800V混动技术的品牌。
这种全面的布局,显示出他们对自身技术的强大自信,也是在向整个行业宣告,一个由中国品牌引领的,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混动汽车新时代,已经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