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新车上市被群嘲:“435km短续航+代工生产,谁买账?”
当车企高管还在PPT上吹嘘“颠覆性创新”时,首批试驾媒体已经默默翻出计算器——每公里续航成本高达340元! 吉祥汽车首款车型AIR顶着均瑶集团光环登场,却因续航里程和代工模式引发行业地震。更讽刺的是,其代工方云度汽车去年刚因销量惨淡登上“车企倒闭预警名单”,这种组合堪比让濒临倒闭的餐馆给五星酒店代工年夜饭。
续航打脸:435km能跑多远?
CLTC工况测出来的435km续航,放在2025年堪称“电动圈行为艺术”。实测数据往往要打七折,这意味着真实续航可能跌破305km。对比同价位选手:比亚迪海豹续航700km版本售价18万,零跑C10续航530km仅售14.58万,银河E5用户实测续航达成率超过90%。
更扎心的是电池配置。吉祥AIR搭载的瑞浦兰钧电芯,市场零售价约0.8元/Wh,按60kWh电池包计算成本不到5万。反观宁德时代同级电池成本约7万,这2万元差价直接反映在续航缩水上。有业内人士戏称:“这续航水平放在五年前能打,现在只能打脸。”
代工危机:移动的定时炸弹
选择云度代工堪称“自杀式操作”。这家福建车企2024年销量不足2000台,生产线常年处于半停工状态。更致命的是其品控黑历史:2023款云度π1被曝出电池包密封不严导致雨天短路,这种品控能力代工新车,相当于让实习护士主刀心脏手术。
自建工厂与代工生产的差距,从车身接缝处就能见分晓。某车企工程师透露:“代工模式下,车身公差普遍比自建工厂大0.3mm,这个数据在高速行驶时会放大成致命隐患。”当年蔚来咬牙花50亿建合肥工厂,现在看来这钱花得值。
定价迷局:谁给的勇气?
14.78万的起售价,在2025年纯电市场堪称“迷之自信”。横向对比深蓝S09增程大六座才卖15万,吉利银河L6顶配带AR-HUD不过13万。纵向看自家产品:530km续航版本敢卖15.98万,每公里续航溢价高达301元,比特斯拉Model 3每公里成本还贵23%。
配置表更是处处透着“鸡贼”。顶配才有L2级辅助驾驶,座椅加热还要选装,这种操作让人想起iCAR V23上市时被骂上热搜的“韭菜套餐”。消费者现在精得很,隔壁零跑C10把激光雷达和Orin芯片都装上车了,吉祥AIR还在玩“顶配以下皆丐版”的老套路。
生死时速:转型or出局
均瑶集团或许想复制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神话,但航空巨头跨界造车的成功率,比飞机上遇到明星的概率还低。业内人士建议:“与其硬刚C端市场,不如学威马转做B端。”机场接驳车、航空地勤用车倒是契合品牌调性,至少比让消费者为“吉祥”二字买单现实得多。
眼下最焦虑的当属云度工人——生产线动起来才能发工资,可谁愿意买“代工界差生”生产的车?这场跨界造车实验,很可能变成航空大佬与落魄车企的“双输狂欢”。
(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