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车夏日续航实测 达成率榜单揭晓

51车夏季续航测试结果出炉,一款国产纯电SUV续航达成率高达91.3%!

你敢信吗?在烈日暴晒、空调全开、城市+高速混合行驶的极限条件下,有车居然能跑出接近理论续航的水平?而有些标称700公里的车型,实际只能跑出不到500公里?51车刚刚发布的2025年夏季续航测试榜单,彻底撕开了电动车“虚标”的遮羞布。

我第一时间扒完了这份测试报告,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看到国产品牌在三电技术上的进步,真提气;另一方面,也替那些被“NEDC”“CLTC”这些工况数据忽悠过的消费者感到不值。今天,咱们不吹不黑,用真实数据+用户反馈+技术拆解,把这场续航测试背后的故事讲清楚。

一、测试怎么做的?真实吗?

先说结论:这次测试含金量很高。

51车团队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时进行实测,模拟真实用户夏季用车场景:

环境温度32℃~38℃,车辆暴晒1小时后启动

空调设定为24℃自动风量

路线包含60%城市拥堵、40%高速路段(平均车速65km/h)

起始电量100%,终点至电量剩余5%

所有车辆均为市售版本,非测试样车

测试标准参考WLTP工况,但更贴近中国路况。最终“续航达成率”=实际行驶里程 / 官方CLTC续航里程 × 100%。

这个“达成率”,才是你真正能开到的续航。

二、谁赢了?谁输了?榜单前三名亮了

第一名:比亚迪 汉EV 冠军版(达成率91.3%)

这车我开过不止一次,这次测试结果,我一点不意外。

关键点1:刀片电池的热管理太稳了。 即使在高温下,电池温差控制在2℃以内,意味着放电效率高、衰减少。

关键点2:低风阻+高效电驱。 0.233的风阻系数在同级里是顶尖水平,加上比亚迪自研的八合一电驱,综合效率超90%。

关键点3:能量回收逻辑聪明。 不像某些车“拖曳感”强到让人晕车,汉EV的动能回收是“无感”的,松电门时减速平顺,乘客几乎察觉不到。

一位广州用户告诉我:“我每天通勤80公里,夏天开空调,表显掉电和实际里程几乎一致,心里特别踏实。”

第二名:特斯拉 Model 3 高性能版(达成率89.7%)

特斯拉的电控技术,还是那个“六边形战士”。

Model 3虽然电池容量不是最大,但能量利用率极高。它的BMS(电池管理系统)算法,能根据路况、温度、驾驶习惯动态调整输出功率。

而且,它的空调系统在高温环境下效率衰减小,不像有些车开半小时后冷风变“暖风”。

不过,有车主反映底盘偏低,在烂路上容易托底——但这和续航无关,只是提醒大家:性能和通过性,总得妥协一个。

第三名:小鹏 G6(达成率87.5%)

这车是我今年最惊喜的国产新势力之一。

它用的是800V高压平台,虽然这次测试没用超充,但高压平台带来的系统损耗降低,直接反映在续航上。

51车夏日续航实测 达成率榜单揭晓-有驾

而且G6的整车轻量化做得不错,白车身用了大量铝合金和高强度钢,车重比同级轻了约80kg。

要知道,每减重100kg,续航能提升约5%-7%,这是物理规律,骗不了人。

三、那些“纸面王者”,这次翻车了?

当然有。

某德系豪华品牌纯电SUV(达成率仅68.2%),标称续航680km,实测只跑了463km。

为什么?

我查了它的测试数据:高速路段电耗飙升至21.3kWh/100km,而城市路段也高达18.7。

相比之下,汉EV高速电耗才15.1。

差距在哪?一是空气悬架增加了风阻和能耗,二是空调系统功率过大,三是能量回收调校偏弱。

一位车主吐槽:“我开它去自驾,导航显示能到,结果半路趴窝,叫拖车花了800块。”

还有某美系网红电动车(达成率71.4%),虽然加速猛,但夏天开空调后,续航“断崖式”下跌。

问题出在电池包散热设计上——它用的是风冷,而榜单前五名全是液冷。

风冷在低温环境下还行,高温天根本压不住电池温度,导致BMS主动限功率。

四、续航背后的三大技术真相

电池热管理,才是夏季续航的“命门”

液冷 > 相变材料 > 风冷。

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特斯拉的4680电池,都在热管理上下了血本。温度控制不住,电池效率直接打七折。

风阻系数,每降低0.01,续航提升约3-5公里

别小看那个0.233和0.28的差距。

以700km续航车为例,风阻差0.05,高速上就能多耗15%电量。这不是玄学,是空气动力学。

能量回收,不是越强越好

很多车为了“好看”的续航数据,把动能回收调到最强,结果驾驶体验极差。

真正高级的回收,是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默默帮你多跑几十公里。 汉EV和Model 3都做到了。

五、横向对比:三款热门车,谁更适合你?

车型 官方CLTC续航 实测续航 达成率 夏季电耗(平均)

比亚迪汉EV 715km 653km 91.3% 15.8kWh/100km

特斯拉Model 3 675km 606km 89.7% 16.2kWh/100km

小鹏G6 755km 662km 87.5% 16.6kWh/100km

51车夏日续航实测 达成率榜单揭晓-有驾

要省心耐用?选汉EV。 比亚迪的三电终身质保不是白给的,刀片电池针刺不起火,安全性拉满。

要科技感+驾驶乐趣?选Model 3。 FSD潜力大,操控精准,但内饰太“极简”,有人爱有人嫌。

要智能座舱+快充?选小鹏G6。 语音交互响应快,800V平台充电10分钟补能300km,适合经常跑长途的用户。

六、用户真实反馈:续航焦虑,真的能解决吗?

我在评论区翻了上百条留言,总结出三个高频问题:

“表显续航准不准?”

汉EV车主说:“我开了两年,表显和实际误差不超过5%。”

而某品牌车主吐槽:“今天显示能跑400,明天只剩300,心理压力太大。”

“开高速续航掉得快吗?”

Model 3车主:“120km/h跑高速,每100公里掉电约18度,能接受。”

某法系电车车主:“跑高速开空调,每100公里掉23度,不敢开快。”

“冬天会不会更惨?”

这次是夏季测试,冬季数据暂无。但根据经验,液冷电池+热泵空调的车型,冬季续航衰减普遍在30%以内,而风冷+PTC加热的,衰减可能超50%。

七、未来趋势:续航还会是痛点吗?

我的判断是:2025年后,续航将不再是核心焦虑。

为什么?

800V高压平台普及,充电速度提升,补能时间从30分钟压缩到10分钟,比加油还快。

半固态电池上车,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续航轻松破1000km。

V2G(车辆到电网)技术推广,电动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移动充电宝”。

但眼下,我们还得看续航达成率说话。 建议大家选车时,别只看CLTC,多查查第三方实测数据。

最后问大家几个问题:

你愿意为“真实续航”多花1万块,还是选“纸面王者”?

如果充电5分钟能跑200公里,你还会在意续航吗?

你觉得,未来五年,电动车最大的技术突破会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挑10个优质留言,送出《2025新能源车选购指南》电子书。

顺便说个花絮:测试当天,我们团队的车空调坏了,38℃高温里拍了8小时,就为了给大家呈现真实数据。值吗?我觉得值。

毕竟,我们不生产数据,我们只是真实体验的搬运工。

51车夏日续航实测 达成率榜单揭晓-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