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以为我这台新提的吉利银河E5在跟我开玩笑提车两个多月跑了2100多公里,才发现不同路况对续航的影响如此巨大

真以为我这台新提的吉利银河E5在跟我开玩笑

提车两个多月,跑了差不多2100公里。刚开始觉得挺靠谱的,最起码上下班每天都能跑完,电耗还能接受。路程的话,通常是20公里左右,除了平时上班,还会偶尔周末出去转转。对车的感觉还算客观——毕竟工厂调校的就是这套续航和性能,但最近发现一个问题,让我有点懵。

我惯开着空调和音乐上下班,发现续航稳定在大约170公里左右(这数据有点估算,因为我不太喜欢搞得太死板,也不爱带仪表盘啥的)。一开始我还挺满意的,觉得能跑个平原上下班,电池还能保证,算是合理的续航。可是有一天我下班的时候,试了个新套路,我把空调关了,车里一点噪音都没有,结果续航反而要比平时少了10公里——这让我一头雾水。

真以为我这台新提的吉利银河E5在跟我开玩笑提车两个多月跑了2100多公里,才发现不同路况对续航的影响如此巨大-有驾

这就让我开始琢磨,到底怎么回事?难不成我买的电池出问题了?刚想打电话给售后问问情况,但又犹豫。转念一想,开电车跟开油车不一样。油车那点油耗,基本上受路况和驾驶惯影响不大。要真差出一倍,我还能接受。但电车能量管控实在太细腻。

于是我百度了一圈,也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所谓的能量管理系统(这东西比比亚迪、蔚来的还要先进啊?)会根据路况调节能耗。第二,我刚才翻了下手机APP,居然可以看到实时的能耗数据,显示每一公里具体用了多少电,啊,原来除了你跑的路程,还有个能量消耗效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得一样,同样的距离,续航差得那么明显。

我不禁开始怀疑:是不是我一直忽略了坡度的影响?也是,你说,油车什么时候会多注意到一个缓上坡或缓下坡的区别?除非你开赛车或者开老爷车打赛。电车对这个敏感得太厉害(这段先按下不表),尤其是在城市中,起伏的路面像调音师一样调节着你的电池表现。

我记得有个朋友说,电动车就像浮力伴侣,总是想找个平坦的海面。其实不光如此,电池和能量管理就像厨房里的调料瓶,哪用到加盐、糖,细节多了去了。比如昨天我碰巧遇到堵车,那段时间,车子不停地加速减速,电耗瞬间变高。反倒是在开阔的高速上,电池效率还能稍微好点。这个,大家试想一下,跑长途时总会给自己脑补个续航模式。但受到路面影响很多——比如我朋友在北京郊区跑高速,就感觉续航比城区多出了10到15公里。

我还玩笑跟她说,你是不是抄个坡都要带个气压表?她笑出来,说,你这要真懂点电,才知道这些‘微小’的变化,才是真正的学问。这让我陷入沉思。不是说这个车多牛逼,最多是比油车多了个算计。事实上,像我这个普通用户,还得学会用数据和感觉去欺骗自己——停在加油站想,都挺方便,油多便宜,下一次换哪个油还是个悬念。而电车的这个算法,更像个迷宫,走错点路,续航就得换个思路。

真以为我这台新提的吉利银河E5在跟我开玩笑提车两个多月跑了2100多公里,才发现不同路况对续航的影响如此巨大-有驾

这中间还夹杂着一些想象的空间。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还是车的设定。反正我最近在打哈欠的时候,有个念头:能不能给那能耗控制中心加个感情?像人一样,心情好的时候就能跑得快点,不开心就扯后腿。要不,然后算法也能帮我减点压力。

(这段先按下不表)

又说回来,看到一些同事的车,虽然品牌不同,但续航表现也挺让人崩溃。有一个朋友说:这玩意儿,就是个泡面锅,空调一开就倒,一关闭续航也跟着变。我想,或许是我太敏感了,但其实每次测试,都能感受到不同的能量泥潭。除了坡度、风阻、载重(我开车里面除了我,还有个大趴趴熊玩偶),其实最微妙的是驾驶惯。油车觉得,轻踩油门几乎不用注意什么,可电车就不一样,踩慢点,能耗看得见。

我试过模拟用力踩油门,续航马上就缩水了5公里左右(大约3%的关系吧)。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我看到车友晒续航,我都在想:他们是不是故意不告诉我们一个秘密——驾驭的秘诀。或者说,这个秘密本身就是电池在调皮。

真以为我这台新提的吉利银河E5在跟我开玩笑提车两个多月跑了2100多公里,才发现不同路况对续航的影响如此巨大-有驾

说到这里,有点自我更正。也不能太夸张,毕竟还是实验室里的数据和真实用车体验有差。我想,可能之前说续航靠的就是控制,少了点实际调研。实际上,车厂花了多少心思在能量管理上,这上面我也没法考究。只从司机的角度来看,路况、天气、路面泥泞,全部都在影响能耗。

这让我陷入一个疑问——是不是所有开电车的,都得变成天气预报员或能耗分析师?猜测也很肤浅,没细想过,可能还得靠算命或者试错。可能每个人都得安排一份能量日记,记载每条不同路的能耗表现,逐渐做出优化方案。(这也是我目前的感受,没有啥科学依据)

我还特别关注了一下续航的实际表现。比如百公里耗电量,我心里大约算个数。在市区开,一般能跑14-16度(这是极平均状态,不一定精确),换算成续航,170公里算合理。这次我试了个有趣的事,计算了一下,如果车子采用高速模式,平均每公里电耗可能会暴增到20-22度(我猜的,不加强调,毕竟少跑点理论上可以省点电)。所以,实际中,所谓续航100%充满的数字,就是给你画的圈圈,但到头来还得自己琢磨。

到车友们,谁来帮我解答个问题?在你们的实际体验中,有没有发现:那些路况细节真的能影响续航到这种程度?我有个猜测:是不是因为,电池内部的电芯平衡,也会因为路面颠簸而变得不平衡?

唉,人生就是不断试错,我不过是在这个新世界里摸索个章法。总觉得,既然电动车跟油车不一样,懂点用电的学问也许才不至于被套路走。

真以为我这台新提的吉利银河E5在跟我开玩笑提车两个多月跑了2100多公里,才发现不同路况对续航的影响如此巨大-有驾

你们说,未来是不是会出现一种智能导游,告诉我们哪条标线附近的坡多,能耗最省?或者,早晚会有人开发出续航助手,帮忙预测下一段路的电耗变化?反正我还在继续观察,就是希望,哪天能在真实环境里找到个续航的秘籍。毕竟,最靠谱的,还是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经验——就像我现在每天想着:开车是不是要更细心点?还是说,只要你够会开,剩下的,纯粹靠运气?

不过这个问题,留给你们猜猜:你们的电车经历,哪个细节让你印象最深?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