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这个在新能源浪潮里被屡屡唱衰、被无数人预言“行将就木”的古老品类,却在今年7月给了所有唱衰者一次响亮的反击——你说我快凉了,但销量数字说:我还活着,而且活得相当滋润。
先别急着把燃油车送进历史博物馆,不妨先看看最新的终端销量排行榜:19款燃油车月销破万;合资品牌前十占了八席;轩逸和朗逸双双破两万,星越L、迈腾、途岳等老将新兵扎堆冲榜。如果没有新能源,你会觉得这场比赛还是十年前的配方,十年前的味道,甚至还带着点意料之外的坚韧和隐秘的狂欢。
有人或许纳闷,为什么新能源车瞄准的正是这些“老将”?答案很简单:只要他们还活着,车市的主角就不会彻底换人。毕竟,火锅都能卷出番茄锅和牛油锅,汽车圈难道不能油电同台?凉的只会是味同嚼蜡的唱衰。
合资燃油车稳如泰山,轩逸、朗逸包揽冠亚军,销量双双突破两万辆。如果说以前市场是四大天王坐镇,如今轩逸、朗逸几乎成了头牌。第四周销量不降反升,雷打不动。大众系火力全开,帕萨特、途观L分别站在第四、第五,各自贡献了1.5万以上的月销量——这组合拳打得国产品牌没什么脾气。丰田靠RAV4、凯美瑞霸占第六、第八,速腾也混进前十,A+级家轿这块,消费者用实际数据嘲讽了“燃油大溃败”的论调。自主品牌虽只剩星越L和博越L入列,但前者第四周销量已经接近5000,无愧为新晋黑马。
中游阵营起落不算大,日系SUV继续扎堆卡位。卡罗拉锐放、锋兰达、本田CR-V都榜上有名,像是日本制造的三颗定心丸;长安CS75 PLUS、逸动、艾瑞泽8、瑞虎8们,维持在1万到1.25万之间,表现稳健。值得一提的是,豪车圈的“抢滩登陆”也在本月上演。宝马3系、奥迪A6L、红旗H5稳扎稳打,9千到1万的区间打起了“绅士篮球”,不在乎冠军,只要有排面。丰田亚洲龙、本田雅阁等B级标杆虽然排名略有后移,但仍被老用户死死抱住,根基不动摇。
而跌出头部后,销量分化加剧。宝马5系、奔驰C级、奥迪Q5L与GLC、奔驰E级们,月销基本都在7-9千之间,但像奔驰GLC这种,第二周还出现销路腰斩的尴尬,仿佛豪华车主有个“按周选号”的小团体。工具型神车五菱宏光需求下行,手握性价比和情怀却挡不住消费升级的大势。家轿里的卡罗拉、帝豪守在6千出头的位置,日韩品牌SUV诸如逍客、汉兰达等抓不住热点,只能躲在榜单末尾悄悄数月票。
所以你看,“燃油车已亡国”,其实只能说是新能源圈里的一厢情愿。现实却是,没有1万辆的月销量,你连前15都挤不进去。新能源有冲劲,但燃油车不是白纸扔进水里就化了的老照片。它们是市场习惯,是家庭刚需,是保值率和使用成本之间博弈出来的理性选择。消费者不是一窝蜂喝彩的看客,更像舞台上自带脚本的编剧,什么时候换角儿,主动权始终在他们手里。
说到底,合资燃油车像是广场舞里的大妈,不惧网红新风,从容摇曳,用步履一遍遍证明“生活没你想象的那么快”。国产自主拼到最后,有的人泯然众人,有的人跻身新贵,这场战争继续打,赢家和输家,远未分明。别着急给燃油车盖上棺材盖,谁输谁赢,还在雾里看花。下一轮牌局,新能源未必就能一把通杀,燃油车也未必真的就此退场。
最终,榜单只是数字,数字背后才是趋势。燃油车的坚挺,不是陈旧的顽抗,而是用户对“稳定、成熟、放心”三板斧的肯定。在光鲜的新能源秀场之外,燃油车依然是无数家庭日常出行最可靠的选择。这才是市场最动人的地方——不是谁淘汰谁,而是谁能抓住人心。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