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汽车这个圈子,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到底还有谁会再卷价格”,说白了就是哪家又想靠打骨折的价拿份额。但领克10 EM-P来了,这车和它背后的品牌思路,倒是把我搞出了不少想法。咱们总说消费升级,有的人搞成了价格战,有的人却开辟了新路,问题是到底什么才算得上真正的高价值?
先说句实在话,现在买车的人被训练得跟个精明算盘先生一样,哪个车能多给点配置,别明面上少,但暗地里要花大价钱的那种,大家都清楚得很。领克这回直接“入门即高配”,甚至标配四驱和激光雷达,这个气势就让人不得不琢磨:为啥现在市面上还有不少车,入门版配置低得跟素面条似的,啥都没放,想要点啥好点的安全辅助、动力点都得上高配,钱包就得更鼓,车才配得上。领克这想法,我猜可能是琢磨明白老百姓到底想要啥了:啥叫真正的物有所值?不是说你花个便宜的钱,把能上的料都给抠出来,而是就算是最低配,开的也是让你一上车就安心、用着顺手、体验接近旗舰的好东西。
这点说到本质,就是车企和消费者心理的拉扯。真有几个人能忍心给自己(或者家里人)买个基础版,然后每天心里头琢磨“我要是加点钱配置会不会更好”,还是大多数人都希望把主要的钱一次花明白,别事后追悔莫及。领克10 EM-P你一上来就是高配底线,明码标价,省得给你来那套“买个基础版回头再选装”或者“捆绑包额外花钱补全”,买个省心,这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真的太有吸引力了。谁不想买东西一次到位?
不过你真以为这事容易办吗?要在市场上混,别人都在卷低价,拼命压缩成本、砍功能、堆芯片省零件,谁愿意往产品里加真金白银?更何况,激光雷达+四驱,这些不是随便弄弄的纸面PPT参数,是要实实在在投入的硬件加码。别人都在算赚一分钱是一分钱的时候,领克倒好,选择了相反路子,这就引发一个尖锐设问:在市场已经被“价格论”洗脑的情况下,用高配做门槛,是慢性自杀还是高瞻远瞩?
再大胆说点,车企的品牌形象,其实走到这一步都得过一关,那就是“你到底拿什么撑起你家品牌的调性”。很多品牌喊着原创,其实看着都差不多,隔着几米远,除了车标,全是德味、日范、特斯拉那几样。可偏偏有的厂家还是硬含泪模仿大佬,然后再想方设法想低价碾压对手。领克从头到尾的风格,哪怕我不算是他们粉,也得承认,人家就是有一股子“不一样”劲,从设计到配置语言坚持走了一条自己的路。外观设计,没去照搬爆款、哪怕再火也没变形抄,家族脸谱塑造得挺有辨识度。你说这个有现实意义吗?我倒觉得有。咱买车哪怕不比面子,至少不想撞衫,况且谁愿意花钱买个路上随处都是、一点记忆点都没有的玩意?
我觉得,这种坚持不是装文艺范。设计、质感乃至车漆本身的审美真的做到了可感知,自然就让部分用户产生了需要感、尊严感,这才叫消费升级。你想,默克Xirallic的珠光漆,比一般车漆耐腐蚀耐划伤,车看腻了都会因为光影发点小脾气换换色,这种细腻感不是拿来营销用的,是日常使用的真体验。
又有人要问:花这么贵,用户真的在乎吗?咱们得承认,并不是所有人都把顶配当刚需,有的人买车就是“够用就好”,能拉人能代步稳当安全就行。但问题是这样的人不会形成追随者,也不会写口碑,车市不是靠最低价来建立品牌壁垒的。而且每年一大堆新品牌新车型,拼便宜往往换不来忠诚度,换不来品牌身价。真正的一流车厂,想抢“上行”市场都是这条路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配置和技术,赢一句:“这车确实有料”。别拿平常心看,这其实是把主动权放到自己手里,而不是被竞品牵着鼻子走。这就像买房,有的开发商天天搞特价,有的用建筑品质、园林、配套吸引改善型客户,其实一个道理。
技术底子也是关键,现在国产品牌都在追混动、追电动,人家领克EM-P这套混动系统——1.5T热效率47%多,P1P3P4三电机乱炖,0-100一脚狠的,又能省油——这一整套玩下来,不算“黑科技”,但绝对是目前同价最能打的之一。动力和能耗兼得,这事只有自家技术过硬,平台成熟,才敢大规模普及到主力车型。要不就成了PPT造车,只能做几台展车摆那儿。
技术难做,价格更难定。你不可能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打价格战里,毕竟那一套有极限,哪天没了便宜大家都得散。真正高端化,是你敢抬起门槛,喊出“我的底线就是高配置高价值”,让用户信得过。配置入门就是体验的天花板,不玩套路,不耍心机,光明正大迎出来买单的用户。你愿意相信这品牌,也会更容易二次购买或推荐别人。
所以,我特别期待,领克这“入门即高配”的模式是不是中国车市新启蒙?毕竟,比拼价格早晚走不下去了,拼价值才是正道。走到现在,哪家能保持定力不做价格上的妥协,坚持技术原创和高品质输出,时间就会证明谁最终收获到口碑和溢价能力。
归根到底,只要你产品底子硬,品牌坚持有调性,再能抓住新需求,哪怕不是销量冠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市场里最有说服力、最有想象空间的存在。谁都拿得出来一咬牙玩价格卷,但敢不卷价格还追高价值的,真没几个。这样拼出来的份额、口碑和信任,才可能支撑一家中国品牌真正站到世界车坛的C位上。
所以,领克10 EM-P这个做法其实丢给整个市场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想要便宜点,还是想买个安心、买个“用得起的高端”?如果你还是被低价“按头安利”,说明你追求的只是性价比。但人总要一步步往上走,有天你会发现,高价值和高体验本身,就是让你生活变好的“升级包”。这才是活出个性、买车有态度的开始。
谁能率先破局,看吧,未来见分晓。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