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汽车圈藏不住的大新闻来了——宝马刚刚官宣了新世代系列的第一台量产车,正是咱们眼前这台全新宝马iX3。 说它“开启新局”一点不夸张,因为它可是基于全新NK平台打造的首款量产车型,这意味着现在咱们能买到的宝马3系、5系、7系,还有X3、X5、X7这些热门车型,都正式迈入了“上一个周期”。
最让潜在车主心动的,还是它实打实的硬实力:CLTC续航直接拉到920公里,10分钟快充就能补能427公里,输出功率达到345千瓦,百公里加速仅需4.9秒——而且要强调,这还只是基础款的表现。 对于纠结电动车“续航焦虑”和“补能慢”的朋友来说,这样的数据是不是一下子就戳中了需求点? 更贴心的是,不少人担心“它来了,燃油版X3会不会没了”,答案很明确:不会! 两款车分属不同产品线,互不影响,咱们选车时不用因为“喜欢燃油”就放弃对新科技的期待。
初见这台全新iX3,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宝马变了,但又没完全变”。 它几乎抹去了以往宝马标志性的设计语言,没有了大家熟悉的夸张双肾格栅线条,也少了复杂的车身棱角,整体轮廓变得更简洁、更具未来感。 有位开了5年宝马X3的老车主跟我聊起时说:“第一眼没敢认,但多看两眼又能感觉到那股子宝马特有的豪华劲儿,就像老熟人换了一身更利落的新衣服。 ”其实这种设计调整挺聪明的,毕竟汽车设计从来不是“比谁更复古”,而是要为新的技术和体验服务——想想看,以后开着它在城市里穿行,既不会和满街的老款车型“撞款”,又能悄悄透露出对新科技的追求,这种低调的独特感,反而很对当下消费者的胃口。 而且不用急着适应,以后的新世代3系、新世代5系都会沿用这套设计,慢慢就能get到宝马的新审美了。
坐进车内,之前在ICE展会上亮相过的全新数字座舱果然没让人失望。 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所有功能区域都围绕“实用”和“流畅”展开。 比如座椅用的是亲肤的合成材质,坐上去支撑性很足,我之前试驾时开了两个小时高速,腰背也没觉得累;中控区域的屏幕和仪表盘连在一起,操作起来像用手机一样顺手,不用低头找按键,语音指令也能快速响应——比如喊一句“打开空调24度”,系统秒执行,比自己伸手调还方便。 有朋友调侃说:“以前开宝马觉得‘操控爽’,现在开这台iX3,还多了‘用着省心’的感觉。 ”这种从“驾驶机器”到“智能伙伴”的转变,其实很符合家用车的需求,毕竟谁不希望开车时能少点麻烦、多点轻松呢?
动力和续航,绝对是这台新世代iX3的“王牌”。 920公里的CLTC续航是什么概念? 如果从北京出发去上海,全程大概1200多公里,中途只需要补能一次,而且10分钟就能充进427公里的续航——相当于进服务区买杯咖啡、上个厕所的时间,车子就又能跑四百多公里,完全不用像以前开电动车那样,在充电桩前等上一两个小时。 我之前在高速上试了试它的加速,4.9秒破百的推背感很明显,但不突兀,就像被稳稳地往前推,没有传统燃油车换挡时的顿挫感。 在城市里通勤更舒服,起步时很平顺,就算堵车时反复启停,也不会有“闯动感”;遇到需要超车的情况,深踩电门,动力马上就来,超车时特别有信心。 这种“够劲又平顺”的表现,既保留了宝马的运动基因,又兼顾了日常驾驶的舒适性,不管是年轻人开还是家庭用,都能适应。
很多人选SUV,其实很看重“空间实用性”。 这台全新iX3的后排空间很宽裕,我180cm的身高坐进去,膝盖到前排座椅还有两拳多的距离,就算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也不会觉得挤。 周末带着家人去郊游,孩子在后排能自由活动,老人坐着也不憋屈。 底盘调校得也很舒服,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时,能很好地过滤掉颠簸,不会有“硬碰硬”的颠簸感;隔音效果也超出预期,常速行驶时,车内几乎听不到外界的噪音,高速上风噪和胎噪也控制得很好,一家人在车里聊天、听音乐,完全不用刻意提高音量。 这种“安静又舒服”的体验,对于经常带家人出行的车主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最后不得不说,宝马这次的“新世代”布局,最让人好感的一点就是“不偏执”。 它没有因为推出电动化车型,就放弃燃油版X3,而是给了消费者充分的选择——喜欢传统燃油车的操控感,可以选燃油版X3;想体验新科技、告别续航焦虑,就可以考虑这台全新iX3。 这种“尊重不同需求”的态度,其实比任何参数都更打动人。
仔细想想,豪华品牌的“新世代”,从来不是单纯堆科技、改外观,而是要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比如让电动车不再有续航焦虑,让智能配置不再是“花架子”,让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台全新宝马iX3,其实就是用这样的思路,给我们展示了电动豪华的新可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