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高金 Thor 650 一上市就炸了锅。官方价 28980 元,首批 650 台还能再减 1000 块,27980 元就能拿下。这价格,直接把同级别对手逼到了墙角。
毕竟,这可是 3 万元以内唯一的 650cc V 型双缸巡航车。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配置,现在突然变得触手可及。
先看这台车的样子,就够唬人的。2330 毫米的超长车身往那儿一摆,比印第安侦察兵还多出 100 毫米,光看气场就赢了一半。1645 毫米的轴距配上 200 毫米的宽胎,停在路边,路人都得多看两眼。
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变身功能。30 秒就能拆掉后座,从双座巡航车变成单座 Bobber,上班通勤能装东西,周末出去玩又能耍帅,一台车顶两台用。
不过有人可能会嘀咕,255 公斤的重量是不是太沉了?但你再看看 710 毫米的座高,就算是小个子也能轻松双脚着地。这种 "看着大,骑着稳" 的设计,其实挺懂国内骑手的需求。
打开钥匙拧油门,这台 80 度 V 型双缸发动机可不是吃素的。650cc 的排量能爆发出 41 千瓦的功率,62 牛・米的扭矩。简单说,就是红绿灯起步时,轻轻给油就能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
而且它还装了德尔福电喷系统和 FCC 滑动离合,换挡顺滑得很。最关键的是,3000 转就能输出 90% 的扭矩,市区代步根本不用频繁换挡,骑起来特别轻松。
19 升的大油箱也是个惊喜。实测下来跑 400 公里没问题,周末跑个小长途,不用总惦记找加油站。
配置方面,高金这次是下了血本。双通道 ABS 加 ASR 牵引力控制,雨天骑车心里踏实多了。据说湿滑路面上,比普通车反应快 0.3 秒,这零点几秒可能就是安全和危险的区别。
倒置前减震加分体式中置后减震,还能调预载,不管是带人还是 solo,都能调出舒服的感觉。
不过传动方式有点意思,分皮带和链条两种。皮带版用的岱高配件,安静又省心,但链条版便宜 3000 块,用的是征和链条,后期维护成本低。这就看你是图省心还是图实惠了。
把 Thor 650 往市场上一放,其他车压力可不小。奔达金吉拉 500 卖 26800 元,排量差了 150cc;无极 CU525 要 31999 元,不仅排量小,价格还贵了 3000 多。
更别说 Thor 650 用的全铝车架,还是零焊点的螺栓工艺,比同级别的钢架高级不少。这配置,这价格,说是降维打击一点不为过。
现在年轻人买车,想法可多了。既想要双座能载朋友,又想要单座能耍酷。Thor 650 这套 "一鱼两吃" 的设计,算是把 Z 世代的心思摸透了。
原厂还出了边包、护杠、风挡一套改装件,才 2719 块。比起自己瞎改,既安全又有格调,买回来直接就能上街炸街。
但 Thor 650 这步棋,也把整个行业逼到了墙角。650cc 的车卖不到 3 万,意味着中排量市场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了。其他厂家要么跟进降价,要么就得拿出更硬的货,不然真没法玩了。
这股内卷风还刮到了国外。Thor 650 和奔达 500 都通过了北美 EPA 认证,要去跟哈雷正面刚。但哈雷卖的不只是车,更是百年的品牌沉淀,的车能不能在海外打开市场,还真不好说。
往东边看,欧洲的欧五排放标准升级一下就得花 200 万美元,成本压力不小。再看看东南亚,本田 Rebel 500 价格咬得死死的,想进去分杯羹也不容易。
更让人揪心的是电动化的脚步越来越近。海南都明确说了 2030 年禁售燃油车,虽然是针对四轮,但对两轮市场的影响肯定不小。
有数据显示,63% 的 25 岁以下年轻人觉得电动才是未来。这些从小玩电子产品长大的孩子,对机械声浪的执念可能没深。
Thor 650 的出现,其实抛出了几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中国品牌真的能打破 "排量大就该贵" 的定律吗?从 Thor 650 来看,好像有点门儿。
机械的震动和声浪,跟电动车的安静平顺,哪一个能赢得年轻人的心?现在还不好说,毕竟各有各的粉丝。
最关键的是,摩托车厂家该怎么平衡?一边要用燃油车赚钱,一边又得搞电动技术,这可不是件容易事。
不管怎么说,Thor 650 的上市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它不仅让更多人能圆大排量的梦,也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不进步,就会被淘汰。
你觉得,像 Thor 650 这样的燃油巡航车,还能火几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