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速腾干式双离合升级,越野性能大突破,城市SUV新选择

说起大众汽车,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立刻浮现出一个词:干式双离合。

这个代号为DQ200的变速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车主们心中一个又爱又恨的复杂符号。

爱它的人,喜欢它换挡快、传动效率高带来的省油和轻快感;恨它的人,则对它的顿挫、过热甚至涉水报废等问题深恶痛绝,当年的维权风波和“死亡闪烁”的警告,至今还让一些老车主心有余悸。

大众速腾干式双离合升级,越野性能大突破,城市SUV新选择-有驾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市面上的大众速腾、朗逸等主力车型,依然在使用这款变速箱的最新版本,但奇怪的是,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似乎平息了许多,甚至还有人说,现在开着速腾,心里踏实多了,下大雨都不怎么怕了。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大众用营销手段掩盖了问题,还是德国工程师们真的痛定思痛,把这块曾经的“短板”给补上了?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不吹不黑,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好好捋一捋。

要弄明白它现在好在哪,就得先回忆一下它当年到底差在哪。

其实,老款DQ200变速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问题,恰好都和咱们中国的实际用车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它特别“怕水”。

这听起来很奇怪,一个安装在车底的大铁疙瘩,怎么会怕水呢?

大众速腾干式双离合升级,越野性能大突破,城市SUV新选择-有驾

问题出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设计上,叫做变速箱通气孔。

它的作用就像我们房子的窗户,用来平衡变速箱内部和外部的气压,防止油封被压力差挤坏。

但早期的设计师,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把这个通气孔的位置设计得非常低,而且开口朝下。

在路面平坦、气候干燥的欧洲,这可能没什么大不了。

可一到中国,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说来就来,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又跟不上,马路变成“小河”是常有的事。

当车子驶过一个稍微深一点的积水路段时,水就很容易从这个低位的通气孔倒灌进变速箱里。

变速箱内部可不是简单的齿轮,而是布满了精密的机电控制单元和离合器模块,这些东西一旦进水,后果就和把手机扔进水里一样,短路、生锈,整个变速箱总成很快就宣告报废。

当年,多少车主就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收到了一张上万元的维修账单,这种因为设计缺陷导致的损失,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第二个大问题,是它在拥堵路况下的“过热”。

大众速腾干式双离合升级,越野性能大突破,城市SUV新选择-有驾

干式双离合,顾名思义,它的两组离合器片是在空气中工作的,靠流动的空气来散热,不像湿式双离合那样是泡在油液里散热的。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在通畅路况下,没有油液的搅动阻力,传动效率非常高,换挡速度也快,所以特别省油。

但是,设计它的德国工程师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大城市里那种“地狱级”的堵车环境。

想象一下在早晚高峰的环路上,车辆以每小时几公里的速度蠕行,走走停停。

这时候,变速箱为了维持车辆的缓慢移动,不得不在1档和2档之间频繁地来回切换,离合器片也处在不断的结合、分离、半联动状态。

这种工作模式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而此时车速又极慢,根本没有足够的迎面风来给它降温。

热量越积越多,最终导致过热。

轻则仪表盘上亮起一个扳手形状的警示灯,强制车辆进入保护模式,动力中断;重则离合器片直接烧毁,车里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焦糊味,伴随着严重的抖动和顿挫。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款干式双离合的车主,一遇到堵车就精神紧张,甚至要切换到手动模式,强行用2档起步,以减少变速箱的换挡次数。

大众速腾干式双离合升级,越野性能大突破,城市SUV新选择-有驾

面对中国市场口碑的急剧下滑和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大众终于意识到,如果再不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款被寄予厚望的“黄金动力总成”恐怕就要砸在自己手里了。

于是,一场彻底的技术革新开始了,尤其是在最新的第四代DQ200 EVO变速箱上,我们看到了几个关键性的改变,可以说招招都打在了要害上。

首先,是彻底解决了“怕水”的问题。

这个改进方案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把那个变速箱通气孔的位置,从原来底盘的低处,通过一根管路,一直引到了发动机舱的高处,和发动机的进气口差不多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这个改动虽然不大,但效果立竿见影。

这意味着,只要积水还没有淹到发动机盖的高度,变速箱就是安全的。

这让新一代大众车主在面对城市内涝时,有了充足的底气,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看到水坑就绕着走了。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态度的转变,表明了厂家开始真正重视并适应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

大众速腾干式双离合升级,越野性能大突破,城市SUV新选择-有驾

其次,针对堵车过热的问题,大众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

硬件上,他们更换了全新的离合器摩擦片材料。

根据一些专业机构的拆解分析,新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比老款有了质的提升,能够承受更高的工作温度而不至于性能衰减或烧毁。

这就好比给一个怕热的士兵换上了一套更高级的隔热服,让它在恶劣环境下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软件上,则进行了一项非常聪明的优化,叫做“二档保持”逻辑。

新的控制程序被写入了变速箱的“大脑”,让它学会了如何应对中国的堵车。

当车辆在低速蠕行时,变速箱不再像以前那样傻乎乎地在1档和2档之间来回折腾,而是会智能地判断路况,尽可能地保持在2档,通过离合器的轻微滑动来控制车速。

虽然半联动也会产生热量,但一来新的硬件能扛得住,二来避免了频繁换挡带来的冲击和额外的热量累积,整体的发热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个改变,极大地提升了在拥堵路段的驾驶平顺性,也让车主告别了对过热的恐惧。

大众速腾干式双离合升级,越野性能大突破,城市SUV新选择-有驾

在解决了这两个致命的生存问题之后,大众还进一步优化了它的性能表现。

通过对内部齿轮和轴承的精细化设计,以及采用更低粘度的润滑油,新一代DQ200的传动效率被提升到了惊人的92%左右。

这个数字远高于传统自动变速箱(AT)普遍在85%上下的水平。

更高的效率直接转化成了两个好处:一是动力响应更直接,踩下油门,车子的反应更快,开起来感觉更跟脚;二是实实在在的省油,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日积月累下来,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总的来看,大众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的这段演变历程,很能说明一个道理:任何技术都不能脱离实际使用环境而孤立存在。

早期的DQ200并非一无是处,它在欧洲那种路况好、车流顺畅的环境下,确实表现优异。

它的问题在于,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后,没有考虑到我们这里独特的暴雨气候和拥堵的城市交通,最终导致了“水土不服”。

而它的逆袭,正是源于制造商放下了身段,认真倾听了来自中国市场的声音,并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升级去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干式双离合的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在极限情况下的耐用性,可能仍然比不上结构更稳健的AT变速箱或成本更高的湿式双离合。

它需要车主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它不是被神化了,而是通过不断的改进,从一个有着明显缺陷的“偏科生”,努力变成了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更加均衡的“好学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