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飞度跨界版7月上市,涨价3000元,用户直呼改款超值?

咱们今天来聊个身边挺常见的事儿,就是关于买车。

说到买车,本田飞度这款小车,相信很多人都特别熟悉,它在国内和日本都是出了名省油、耐用、空间大的“平民神车”。

最近,这款车在日本那边搞了一次所谓的“改款升级”,特别是它的跨界版Crosstar,马上就要在7月份开卖了。

可消息一出来,不少日本消费者心里就犯了嘀咕,感觉这事儿有点不对劲。

本田飞度跨界版7月上市,涨价3000元,用户直呼改款超值?-有驾

为什么呢?

因为这次改款,主要就是换了换车身的颜色,调整了一下内饰的配色,可价格却实实在在地涨了,基础款就贵了五万多日元,换算过来差不多两千多块钱,但对于日本人的收入体感来说,这涨幅可不小。

大家都在问,就这么点变化,多花这些钱,到底值不值当?

这到底是本田对自己产品太自信,还是把老用户当成理所当然的“粉丝”了?

咱们先来看看这次改款到底改了些什么,是不是真像大家感觉的那样,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首先从外观上看,这次的Crosstar跨界版最显眼的变化,就是多了一种专属的绿色车漆,官方叫“丛林绿”,听起来是挺有户外那股子野味的。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小修小补了。

比如后视镜的外壳,以前是黑色的,现在统一刷成了银色;车门把手也从黑色变成了和车身一样的颜色,显得更统一了些。

车屁股后面,多了一根带着本田车标的银色装饰条。

说实话,你要是不拿着新旧款的照片一帧一帧地对比,可能压根都看不出区别来。

这感觉就像是你准备出门,没换衣服没换裤子,就是换了双新袜子,然后跟朋友说自己今天特意打扮了一番,多少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本田飞度跨界版7月上市,涨价3000元,用户直呼改款超值?-有驾

再坐进车里看看内饰,变化比外观稍微多了一点点,但也没到能让人“哇”一声的程度。

最主要的变化是方向盘,从之前的三辐式换成了现在的双辐式,而且统一是黑色。

中控台的一些装饰板,颜色从灰色变成了深蓝色。

座椅也换了新的材料和配色,用了灰色、蓝色和黑色三种颜色拼接,上面还有白色和黄色的缝线点缀,想营造出一种活泼的感觉。

可问题也来了,那个新换的双辐方向盘,被很多日本网友说看起来太老气了,有点像几十年前老车的设计,跟飞度这种小巧灵活的年轻定位不太搭。

你再看看它的老对手丰田Yaris Cross,人家车里是酷酷的全黑内饰,两相对比,飞度的这套内饰就显得有点想努力跟上潮流,但审美却没跟上趟。

更关键的是,那些真正体现科技感的东西,几乎一点没动。

车机系统还是老样子,不支持苹果的CarPlay手机互联,这在今天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毕竟在国内,十万块的国产车都把这个功能当成标配了。

仪表盘也还是老式的机械指针配上一小块液晶屏,跟人家日产Note那种整个都是液晶显示的全数字仪表盘比起来,科技感一下子就落后了一个时代。

所以说,这次改款,本质上就是一场“换肤”运动,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完全没有变化。

既然改动这么小,那本田涨价的底气是从哪来的呢?

本田飞度跨界版7月上市,涨价3000元,用户直呼改款超值?-有驾

官方的说法是,因为现在全球的原材料和运输费用都在涨,他们涨价也只是为了覆盖这部分增加的成本。

这话听起来好像没毛病,大环境确实如此。

但有意思的是,这次飞度基础款涨价的幅度大概是3%,这个数字比日本同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还要高一些。

这就让消费者心里不平衡了,感觉这不仅仅是覆盖成本那么简单,更像是在借机多赚一笔。

本田敢这么做,其实还是仗着飞度在日本市场多年积累下来的好名声。

飞度在日本的地位,就跟咱们这儿以前的捷达、桑塔纳差不多,是家喻户晓的“国民车”。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质量可靠,轻易开不坏,而且特别保值。

一辆飞度开个三五年,再卖到二手车市场,亏不了多少钱,甚至比它的老对手丰田雅力士还要保值。

这种“硬通货”的属性,让很多日本家庭在买车时会优先考虑它,觉得买它就是买个放心,是一种稳妥的选择。

再加上日本政府对混合动力汽车有购车补贴,所以飞度的混动版本卖得非常好,占了总销量的六成以上。

虽然这次混动技术也没升级,但只要有政府补贴在,它的价格对消费者来说就依然有吸引力。

本田飞度跨界版7月上市,涨价3000元,用户直呼改款超值?-有驾

但是,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大家都会货比三家。

把新款飞度的价格放到整个市场里一看,它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

比如三菱的Mirage混动版,起步价才167万日元,马自达2的燃油版更是只要149万日元,都比飞度便宜不少。

而这次改款后的飞度Crosstar,顶配的四驱版本价格已经快要到260万日元了。

花这么多钱,一些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可能就会想,我为什么不去买一台更好玩、更有个性的铃木吉姆尼呢?

所以说,本田这次涨价,更像是在考验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看看有多少人愿意为“本田”这两个字和它所谓的“保值率”多掏腰包。

从这次小小的改款和涨价风波里,我们其实能看到本田作为一个传统汽车巨头,现在正面临的尴尬和焦虑。

一方面,它要照顾好那些喜欢它可靠、实用、保值的中老年忠实用户,所以不敢在设计上做太大的改动,生怕把这些基本盘给吓跑了。

另一方面,它又很想抓住年轻人的心,所以就搞了这些换颜色、改内饰的小动作来吸引眼球。

结果呢,可能两边都没讨好。

老用户觉得没啥实质变化还涨价,不划算;年轻人又觉得你这改得不痛不痒,不够酷,科技配置也太落后了,跟不上时代。

本田飞度跨界版7月上市,涨价3000元,用户直呼改款超值?-有驾

这种矛盾,如果放在咱们中国市场,会显得更加突出。

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简直是“卷”上了天。

同样是十万块钱左右的小车,国产品牌能给你超大的中控屏幕、智能语音助手、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配置表拉出来能让你眼花缭乱。

本田飞度这套东西,如果原封不动地拿到中国来卖,估计会被打得找不到北。

这也恰恰说明,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我们的自主品牌在产品力、技术更新速度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已经走在了许多传统合资品牌的前面。

日本车企那种一套技术用十年,小改小动再卖三年的保守做法,在中国已经行不通了。

本田的焦虑还体现在电动化转型的缓慢上。

它计划到2026年才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纯电动车平台。

在这之前,它只能依靠现在这套混合动力技术来撑场面,作为一个过渡。

所以,这次飞度的小改款,本质上就是一种“续命”操作,目的是在纯电车还没准备好的这几年里,维持一下产品的热度,尽可能地从现有平台上再多赚一点钱。

但市场不等人,尤其是在欧洲和中国,电动车的浪潮一波接一波,你晚来一步,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这次换汤不换药的涨价,到底值不值?

对于那些非飞度不买的“铁杆粉丝”,或者只看重保值率和省心耐用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咬咬牙也就接受了。

但对于更广大的普通人,尤其是越来越看重科技感和性价比的年轻人来说,这个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价格调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汽车巨人在时代变革的十字路口,所表现出的犹豫、保守,甚至是一丝丝的傲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