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电动车是不是有点“跑偏了”!非标车能生产,就应该允许上路!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围绕电动车上路违法展开了严厉的整治行动,执法力度空前。交警严查电动车超标非标、无牌无照、改装等违法行为,本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但是一些执法方式却引起了广泛争议。

严查电动车是不是有点“跑偏了”!非标车能生产,就应该允许上路!-有驾

当看到交警在街头使用电子称给电动车称重,甚至进行空载测速时,不少市民不禁要问:这样的管理方式是否真的科学?严查电动车是不是有点“跑偏了”?

管理初衷与执法偏颇

电动车管理绝非小题大做。随着国内电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比例逐年攀升。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机动车事故总量的10%。随着电动车的快速普及和发展,这一数据还会上升。只有加强电动车管理,遏制日常交通违法行为,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句话说完,电动车管理的初衷就是为了安全。

严查电动车是不是有点“跑偏了”!非标车能生产,就应该允许上路!-有驾

但问题在于,管理方式不能适当,执法手段应该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现在的电动车管理,确实出现了一些让人不理解的地方。当执法人员拿着仪器对电动车进行空载测速时,测得的数据能否真实反映车辆实际行驶状态?当在街头对电动车现场称重,是否考虑过不同配置、不同电池型号带来的重量差异?这些看似“科学”的检测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准确反映车辆真实状况,其检测结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自然受到质疑。

超标电动车:能生产为何不能上路?

更令人困惑的是,许多被查扣的“非标车”本身就是从正规厂家生产、经合法商家销售。消费者花了辛苦钱购买,按规定办理了登记备案,却被严格限制使用期限。不能上路。这不禁让人质疑:如果这些车不符合标准,为什么允许它们生产?如果能生产,为什么不允许上路?

严查电动车是不是有点“跑偏了”!非标车能生产,就应该允许上路!-有驾

这种“生产端不管控,使用端严打击”的管理模式,明显存在逻辑矛盾。它把管理责任完全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而对产业链上游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监管不足。有电动车车主直言:“我们在正规商店买的车,开了发票,交了税,现在却说车不合格,这责任到底该由谁承担?”

管理办法要科学合理

在当前的电动车执法中,还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有的地方将电动车管理简单化为罚款、扣车;执法标准不一,朝令夕改;还有的地方开展“运动式”整治,风头一过一切照旧。

严查电动车是不是有点“跑偏了”!非标车能生产,就应该允许上路!-有驾

执法部门应当明白,管理的目的是维护秩序、保障安全,而不是单纯追求处罚数量。执法手段必须经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检验,否则即使初衷再好,也难以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电动车的需求各不相同,管理政策应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对于依赖电动车谋生的外卖骑手、快递员,以及将电动车作为主要通勤工具的普通市民而言,一味禁止、限制可能影响他们的生计和生活。有市民无奈表示:“我也知道安全重要,但电动车是我接送孩子、上下班代步的唯一交通工具,如果被扣了,确实会影响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严查电动车是不是有点“跑偏了”!非标车能生产,就应该允许上路!-有驾

管理政策应当考虑社会多元需求,寻求最大公约数,而不是简单地禁止。例如,对于超标电动车,应该根据车型设置过渡期,尽量减少资源浪费,满足老百姓使用需求。对于不同用途的电动车,更需要分类管理。

电动车管理不能一禁了之,一罚了之,而应当走人性化、科学化、精准化道路

首先,违法要从源头抓起。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电动车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非标车流入市场。对于新国标实施前购买的车辆,应当设立合理的过渡期,通过以旧换新、回购等方式逐步淘汰,而非粗暴禁止上路。

严查电动车是不是有点“跑偏了”!非标车能生产,就应该允许上路!-有驾

其次,重教育优于重处罚。 电动车交通违法现象普遍,与骑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密切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骑行人守法意识。对于轻微违法,可以采取警告、教育等方式处理,而非一味罚款。

再次,科学施策代替一刀切。 电动车管理政策应当基于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管理措施。例如,可以探索电动车专用道建设,优化道路交通设计,为电动车提供安全的行驶环境。

严查电动车是不是有点“跑偏了”!非标车能生产,就应该允许上路!-有驾

电动车是涉及数亿民众的民生问题,管理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执法需要更多温度和智慧,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人性关怀。严查电动车不该“跑偏”,非标车的困境必须解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精准施策,才能找到安全管理与便民利民之间的平衡点。对于电动车管理,大家有什么意见或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