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6这次上线,李想说了句挺有意思的话,叫“多了一个外挂”。你要让我琢磨,啥是这“外挂”?说句不好听的,“外挂”这词儿搁游戏里一般不是什么好事——大家都知道,开外挂的都是想赢不想练的人。但李想这意思显然不是骂自己的产品,而是说理想i6多了点儿啥能让用车体验有质变的东西。你琢磨琢磨,这就有点意思了:原厂拖车钩,这玩意儿不是市面上的基础配置,是理想这波专门给客户“加持”的,目的也很直接,就是让年轻人能玩得更远、花样更多。
你说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买车到底是在买啥?有人图个代步,有人图个面子,有人直接就奔生活方式去的。之前大家买车主要看动力、操控,后来又看空间、座椅舒服,现在得加上“能不能让我去撒野,能不能让我朋友圈比别人精彩”。拖个自行车去爬山、拖个小野炊车去露营烧烤,这些年早就成了年轻人追求的新“生活场景”。理想汽车看得明白,往产品上加个原厂拖车钩,不但把马路变得更加多元,还让这个车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得不止是“开着点A到B的买卖”。车还能帮你把生活半径给拉长,这算不算把外挂的味儿玩明白了?
但再换个角度问一问,这种创新到底是鸡肋,还是下一个突破口?拖车钩听起来挺实用,可真到现实里,能有多少人用得上?我国法规跟国外还不太一样,在很多城市路上拖挂有不少限制,而且年轻人看着是愿意折腾,可最后真肯动手的其实没多少,更多的还停留在“想象力”里。但理想偏偏就抓住了这根线,你说这是勇气还是无奈?要我说,是他们试图拉着用户一起想象另一种可能:哪怕你暂时只是朋友圈里收藏那点风景,有拖车钩你感觉自己随时能出发,有点“生活方式自由”的意思。消费升级并不仅仅是买更贵的东西,而是消费背后的那种潜在的自由感和可能性。
你再看理想i6的发布时间和交付节奏,基本上就是冲着国庆假期去的。你说这算不算一种精妙的营销?中国人一到节假日,仿佛集体陷入“去哪玩的焦虑”,车企抓住了这点,把交付和假期紧紧绑在一起,目的很简单——你不仅仅是买了一辆车,你是买到了一个节日的“期盼”。理想就直接把场景给你画出来:开着理想i6拖着自行车去赛里木湖,拖着野炊车去露营烧烤。实际上可能未必有多少人真就这么干了,但想象力的附加值已经算是卖给你了。
说到理想i6的车本身,你看,定位是中大型纯电SUV,跟理想i8的设计基本一致,尺寸也够用——4950mm的车长,这车怎么也得能装下一家四口的行李。动力参数、续航数字都给得漂亮,什么四驱、后驱,什么87度电大电池,快充也不拉胯,顶多你担心的“续航焦虑”也能缓解。再说内饰,三幅式方向盘、双联屏、怀挡、AR-HUD,全是今年流行的元素,一样不落。你可以说理想很懂大家胃口,什么火就上什么,产品经理天天泡论坛做问卷,根本不像2010那个“把电动车做出来就是创新”的年代。现在不是大家需要什么功能厂家想办法做,而是厂家提前把你能想得到的场景都包里了,让你买车好像买的是一段“未来生活”。
不过你换个角度看,这种事儿觉得新鲜是新鲜,真要说冲击有多大,还不是靠想象撑起来。像车市里的创新,不是每个人都会用拖车钩,也不是每个人都要去露营。现实场景很多人压根就没机会。所以这次理想这么高调,是不是也有点“为创新而创新”?毕竟在电动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厂家必须要找点能挂在嘴边的特色。不然你看,现在SUV都电动化了,那些动力、续航都卷得天花乱坠,产品差异性哪来?这是个“所有人都差不多”的局面,剩下的只能靠“场景创新”撑事。
还有一层意思,车企说的“新形态生活”,你说把拖车钩放在车上就够了吗?生活方式不是挂个拖钩、买个帐篷那么简单。大多数人其实换来换去,最后还是在家附近超市和学校那转悠。说的“自由”其实很大部分是消费里的那点“可能性”,而不是现实里的真正发生。所以理想的这波营销,其实更像是一场“卖憧憬”的实验。你买了理想i6,你的朋友圈、抖音视频就有了内容,哪怕你实际还一直在城市开,心里也觉得自己随时可能去远方。
价格这一块,预估25万起,这数字在现在的国产纯电动SUV市场,算是进可攻退可守。你要说买中大型纯电SUV,25万这个价位,不贵也不算便宜——但只要你愿意为新鲜、为生活方式买单,这车就对得起你这钱。如果你对拖车钩、场景化的东西不感兴趣,那要不要买理想i6,还是得看你对品牌的信任和实际用车的需求。
说到底,理想i6多了个外挂,是个“把想象力变成硬件”的尝试。至于是不是有用,看你用不用得上。中国的车市现在已经不是当年的“技术为王”,而是“谁能帮用户讲出最动人的故事”。拖车钩或许不是所有人的刚需,但它体现了理想汽车的一种思路——不靠参数卷死你,而是打开你的生活半径,把车变成某种生活的伙伴、玩伴。哪怕你平时不常拖什么东西,也可能因为车上有拖钩,哪天就真的去一趟郊外,或者至少有了这样一种可能和冲动。而这份“可能”,本身就比参数好看得多。
你要我说,现在买车就是买个“期待”。理想i6通过一个拖车钩这么点东西,实际上找到了和年轻车主的共鸣。年轻人想逃离城市、想追求新鲜感,想拥有不被限制的生活半径,理想给了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按钮。这不单是功能,更是一种情绪的满足。你可以质疑没几个人真的去用,但你不能否认那种“随时可以出发”的感觉。其实很多时候,车不是带你去哪,而是让你觉得自己能去哪。
理想i6的这一波操作,我觉得是一种顺着社会变化来的“产品人性化”。每个人心里其实都住着个“逃跑计划”,你上班烦了、周末闷了,总想有一天,能换个场景生活。理想汽车也看得明白,哪怕只是一个拖钩,给你的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一个小小出口。你说拖车钩会不会像天窗一样,最后变成一堆人有却很少用的“标配”?谁知道呢。这事儿跟市场有没有用关系不大,关键是,你买的不仅仅是铁皮和电机,而是你对自己期待生活的一个承诺。这大概就是李想所谓的“外挂”。
车企之间的技术比拼已经变成了场景比拼。“我不仅让你开车舒畅,我还帮你想象未来的假期”。像理想i6这样一步步把细节都安排上,也是当下国产新势力创新的套路。你想用就用,你不用却也多出了一层选择。对比那些只会堆配置、拼续航的厂,理想汽车至少试图把与用户的关系变得更深。至于最后有多少人真拖着车去野外烧烤,谁知道呢?但只要年轻人心里还有“远方”,这种产品和营销的思路就不会过时。
说到底,这玩意儿就是让你买了车,不仅能开,更能做梦。是不是“外挂”,最终还得你的生活来验证。理想i6的官方拖车钩,是一个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纽带。有人用它拖野炊车,有人用它挂自行车,更多的人可能什么都不拖,但都能感受到“可能性”的味道。你要是喜欢这样的可能性,那理想i6,或许也就是你心里的那个“外挂”。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