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二手车看奔驰变英里,检测填错惹纠纷,买家维权找说法

买二手车就像买彩票,结果杨旭开箱验货,直接买到个“进化版”:本来说好只跑了20万公里,实际一看竟是20万英里,真是“距离产生美”,换算一下都快奔着地球一圈半去了。听到这消息,你有没有突然怀疑自己家的电饭煲,煮出来的饭是不是也是外国米?

谁能想到呢,一辆16年6个月高龄的奔驰大哥,在平台上标价看着挺香——1.98万元,里程19万公里,外观也算整齐。杨旭这小算盘打得挺精,日常代步,老车稳得住,关键还不贵。不少人应该体验过在懂车帝上找车的刺激,车型筛着筛着,瞬间怀疑人生。杨旭倒好,摸清行情,主动约了杭州旺君车业的沈老板,线下探车。你说现在看车像相亲,见面之前都要双方“查户口”,走流程就怕掉坑。

到店一通检查,沈老板一路信誓旦旦:无火烧、无抵押、无切割,还有安全气囊都没炸过,公里数扎扎实实,二十万多点。杨旭一听,这话感觉像批发市场里老板拍胸脯保证“绝对正品”。不过大家都懂,二手车这行水有点深,杨旭哪能“抬眼即嫁”,当即要求沈老板给第三方查博士出具检测报告。这招也是聪明,找个“权威保驾护航”,买车更踏实。

说到查博士,这可是专为二手车设计的付费服务,车辆车况、检测、估价啥都能查。沈老板当天把报告甩来了,查博士正规排查,事故啥都没,公里数也跟沈老板说的差不多:204543公里,黑纸白字。杨旭这下放心了,钱交了,手续走了,车开走了,顺势就进修理厂做了半个月保养修理。

结果刚踏上新生活,第二天仪表盘上亮出了真相,行驶里程竟然不是公里,而是英里。换算一下,变成329180公里。杨旭当时都傻了:这车都快能开上月球了,自己当初怎么就没瞅准单位?难道是翻译闹的乌龙?车商不是说清楚了吗,报告也一样,真给人整无语了。

其实转念一想,很多人遇到二手车纠纷,心里都是一万个问号。仪表盘显示英里,这大老远的洋车,确实有些猫腻。可一问沈老板,对方倒推的干净:“交易都办好了,我没责任。”人家还说自己拍了仪表盘照片给杨旭看,上面明明写着miles,买车前自己也亲自看了,怎么能赖店方呢?

查博士这边也很干脆:检测师填错了,把英里当公里填,当时疏忽了。但系统里已经明示:下单人签了不承保协议,报告单位错了赔偿不管,大家自己去商量。你说这社会合同条款里写的比唐诗还绕,真出事就像看踢皮球比赛,左右开弓,谁能接上?

杨旭心里不服:这不明摆着欺诈吗?如果知道是30多万公里的老奔,鬼才会买。查博士出具的报告,不该对结果负责吗?懂车帝平台呢,敢不敢对把关失败的商家来点雷霆手段?很多买家估计在此时都忍不住点开评论:你们觉得这个归谁赔?现在哪个环节都是“不关我事”,难道消费者就要成“傻白甜”?

说到底,二手车行业这点事儿,讲究的是透明。你说公里和英里之间岂止是十万八千里,直接让人从南极开到了北极。律师郭海晶出来开麦,直接点题:里程数关系到车价值,是交易大事,不能含糊。像这种英里和公里“障眼法”,二手车商和第三方查博士都应该承担责任。你看,专家都说了,这已经够上民事欺诈了。

现场有趣的是,杨旭跟二手车商签合同时,人家还塞进一条“乙方对车辆已充分了解,甲方不保证公里数真实性,不承担法律责任。”这靠谱吗?郭律师直接戳穿:根据消法和地方条例,这种条款都属无效,卖家不能耍赖。

细想这买二手车的过程,网友可能忍不住自问:“难道我买二手冰箱还能给我个夏威夷标准?”反正一个单位,直接让人少活好几年。说白了,全靠信任,结果信了个寂寞。一边是卖家嘴巴说靠谱,一边合同里埋雷,再加上第三方检测玩“乌龙”,这局面谁能想清楚?

买二手车看奔驰变英里,检测填错惹纠纷,买家维权找说法-有驾

有朋友评论:买车之前,多长心眼,哪怕把车仪表盘先拍下来,大写的单位看仔细。也有人支招,买车还是得多做功课,别光信第三方报告和平台“认证”。现在信息不对称太多,说不定哪天连买瓶矿泉水都能遇到“火星计量”。

买二手车看奔驰变英里,检测填错惹纠纷,买家维权找说法-有驾

再看行业背景,其实二手车市场一直都存在猫腻,不仅仅在国内,全球都差不多。去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接近1750万辆,其中各种套路层出不穷。像这种里程数“换单位”,圈内早有前科,连国外都不少案例。比如美国市场,有人专门“洗表”把里程倒回,连老美都上新闻了。从法律角度说,无论以什么方式隐瞒真实车况与信息,都属消费欺诈。有人曾调侃,买二手车不仅考验眼力,还得考证单位,才不至于走进“坑里乐园”。

买二手车看奔驰变英里,检测填错惹纠纷,买家维权找说法-有驾
买二手车看奔驰变英里,检测填错惹纠纷,买家维权找说法-有驾

最后,这事到底会怎么结?杨旭还在维权路上坚持,不管是卖家还是检测机构,都有责任没逃掉。说不定将来这案子会被二手车平台当成“警世教材”好好普及,改进监管,别让老百姓一头雾水。大家买车时,不妨多留个心眼,问清楚单位和检测细节,别让自家“奔驰”变成“穿越机”。

你觉得呢?假如你遇上类似单位转换的套路,是找卖家理论还是干脆找律师走法律流程?或者,你有啥关于二手车的亲身经历,痛快说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下,到底买二手车,风险在哪,信任能不能撑得住?评论区见。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