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上的事儿,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你要是前段时间问我,现在买车什么最火,我估计十个人里有八个会告诉你,得看这车带不带华为的技术。
好像一辆新车要是没个鸿蒙座舱,没个华为的智驾系统,就跟不上时代潮流了似的。
尤其是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华为自己参与的汽车品牌,问界和智界,都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那阵仗,搞得好像整个汽车行业的未来,就分成了“华为家”和“别家”两种。
大伙儿都寻思,这下好了,想卖得好,跟着华为走就对了,这简直就是条现成的快车道。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以前在咱们国内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日系车,像是丰田、日产这些老牌劲旅,却没跟着大部队一窝蜂地往华为怀里钻,反倒是自己琢磨出了一套新打法。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这都什么年代了,不抱华为这条“大腿”,难道日系车还真能凭自己翻身,甚至把现在风头正劲的国产车给比下去?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
咱们先看看丰田是怎么干的。
丰田这次可以说是两条腿走路,一步都没落下。
一方面,它得稳住自己的老本行,就是那些卖得最好的燃油车和混动车。
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汽丰田RAV4荣放和广汽丰田威兰达来说,这两款车一直是15到20万这个价位的主力选手,也是很多家庭买第一辆SUV的首选。
这个市场竞争有多激烈就不用多说了,大众、本田的老对手盯着,比亚迪、吉利这些国产新贵也冲得厉害。
可就算这样,丰田还是把这两款车的销量稳住了。
这次车展上,它们俩都搞了“焕新”,价格也给得挺实在,荣放限时价都到15万出头了。
但光降价可不够,这次升级最大的看点,是它们变得更“聪明”了。
具体怎么个聪明法呢?
首先,这两款新车都用上了丰田中国团队自己研发的智能车机系统和最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这一点特别关键,说明丰田终于想明白了,它知道中国消费者早就受不了以前那种卡顿、功能少、界面老土的车机了,所以让最懂中国人的本地团队来操刀,这体验一下就不一样了。
更厉害的是,新款威兰达还用上了一种叫“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的东西。
这词听着挺唬人,说白了,就跟咱们用的智能手机一个道理,以后车里的各种软件,不管是车机导航还是驾驶辅助功能,都能通过网络直接升级了,也就是咱们常说的OTA。
这在以前的燃油车上是根本不敢想的,车买回来是什么样,开到报废基本还是什么样。
现在丰田把这个技术用在了主力的燃油车上,一下子就让传统汽车跟上了智能时代的步伐,这可比单纯降价有诚意多了。
而且,丰田还把混动版的门槛给拉低了,威兰达第一次推出了2.0升的混动版,把价格打进了20万以内,这明摆着就是要跟比亚迪、吉利的插电混动车掰掰手腕了。
你看,用更懂中国人的智能配置留住老客户,再用更有吸引力的混动价格去抢新客户,这基本盘不就稳住了嘛。
稳住了老本行,丰田在新能源车这块也没闲着。
它推出了一款叫铂智7的纯电轿车。
这车就有意思了,它身上处处都能看到丰田“学聪明了”的影子。
它确实用了华为的鸿蒙座舱,因为丰田也承认,目前在车机系统这块,鸿蒙的流畅度和生态体验确实是顶尖的,消费者喜欢,那我就用。
但是在智能驾驶和电驱动这些核心技术上,丰田并没有完全依赖华为。
它的电驱系统用了华为的,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却找了另一家国内很牛的公司Momenta合作。
这就好比一个高明的厨师,他知道哪家的酱油好,哪家的辣椒香,他把市面上最好的“料”都买回来,给自己做一道拿手好菜。
最让人吃惊的是,铂智7很可能在20多万的价位上,就给你配上双腔空气悬架。
这东西以前可是五六十万的豪华车才有的配置,能让车开起来更稳、坐起来更舒服。
丰田这么一搞,等于是把配置直接拉满了,让这台车几乎找不到什么明显的短板。
它的策略很清晰:用华为的座舱吸引眼球,用其他顶尖的硬件和软件来保证整车的高品质,再定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去跟特斯拉Model 3/Y抢市场。
这样既借助了华为的名气,又没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出去,主动权还在自己手里。
日产的想法和丰田有点像,也是“借力打力”,但手法更直接。
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推出了新款天籁,最大的卖点就是号称“燃油车里唯一使用华为鸿蒙座舱的车型”。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响亮的宣传口号。
但更狠的在后头,它的限时起售价直接降到了12.99万元。
要知道,天籁以前可是和雅阁、凯美瑞齐名的“日系三杰”之一,是妥妥的中级轿车。
现在它不仅用上了鸿蒙座舱这个时髦的配置,还把价格降到了紧凑型轿车的水平,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它就是在告诉消费者:我把我最大的短板(车机智能化)补上了,还用了一个你无法拒绝的价格。
这招一出,以前那些觉得天籁不错但车机太老旧的潜在客户,估计就得重新考虑了。
而且,日产在其他新车上,比如即将推出的N6,也没有死磕华为,而是选择了高通的芯片和Momenta的智驾方案,这也说明日产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思路是非常灵活和务实的。
除了丰田和日产这种积极求变的,还有像马自达这样坚持走自己道路的。
马自达这个品牌一直有点“固执”,在所有人都追求大屏幕、大空间的时候,它还在那儿钻研它的操控和驾驶乐趣。
这次车展上,我们看到它推出的一款叫EZ-60的新能源车,竟然卖得还不错,上市后连续两个月成了合资新能源中型SUV的销量冠军,一个月卖了三四千台。
这车有增程式和纯电两种动力,价格也定在了11万到16万这个非常实惠的区间。
它能卖得好,除了价格和设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马自达官方说的那句:“虽然是新能源车,但依然能给消费者油车的驾驶愉悦感。” 这句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在现在这个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汽车市场,大家的车机都差不多,加速都很快,但真正能把“好开”这件事做到极致的,却不多了。
马自达就抓住了这一点,它服务的就是那些在乎驾驶感受的消费者,虽然这个群体可能不是最大的,但足够支撑它活得很好。
所以你看,绕了一圈回来,我们发现日系车企在这次转型大战中,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手足无措。
它们非但没有慌,反而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清醒、更务实。
它们终于肯放下身段,认真研究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
它们的策略多种多样,有的通过给老车型“换脑”和降价来保住市场份额,有的通过“取各家之长”来打造高性价比的新能源车,还有的则坚守自己的品牌特色,走差异化路线。
这一切都说明,汽车行业的未来并不是一条单行道,与华为合作可能是条捷径,但绝不是唯一的出路。
当这些曾经的国际巨头都开始学习“中国式造车”,学会了怎么堆配置,怎么谈性价比,怎么搞智能化,那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也更加精彩。
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现在可能还要加一句,和跟不上时代的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