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有人跟你说,抱上华为的大腿后,东风小康面包车可以干翻bba,你一定认为这个人脑子进水。
如果说商界有 “逆天改命” 的天花板,那赛力斯绝对算一个。
2025 年前三季度财报一出来,全网都看呆了:营收 1105.34 亿元,股东利润 53.12 亿元。
要知道五年前,它还是个全年卖不出 800 辆车、亏得底朝天的面包车小厂,现在却能在高端市场按着 BBA 的头打。
这种剧情,比最狗血的爽文还离谱,简直是现实版 “开局一个碗,三年赚千亿”。
一、曾经惨到离谱:面包车厂的 “生存挣扎”
现在风光无限的赛力斯,2020 年的日子难过得能让人掉眼泪。它的前身是做 “东风小康” 微型面包车的,主打低端商用车市场,在新能源浪潮起来的时候,完全是边缘角色。
当年它推出的首款新能源车,全年销量只有 791 辆,平均一天卖 2 辆多,比楼下电瓶车店的销量还惨 —— 旺季时电瓶车店一天就能卖几十辆,赛力斯全年营收跟二线电瓶车品牌不相上下,要是遇到电瓶车促销,它连喝汤的份都没有。
更要命的是亏损,2020 年全年净利润亏了 17.92 亿元,生产线开一天亏一天,连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来。
那时候的赛力斯,在新能源赛道里连 “小孩桌” 都挤不上,顶多算在厨房等着被淘汰的 “边角料”。
当时行业里全是比亚迪、蔚来这些玩家,谁能想到,这个连生存都困难的面包车厂,未来能跟宝马、奔驰、奥迪抢饭碗?说出来都没人信,只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二、抱对大腿:华为 “智选模式” 的全维度赋能
赛力斯的转折点,是 2021 年跟华为的深度绑定,而且是华为所有合作模式里最 “亲儿子” 的智选模式。
这可不是简单贴个华为的标,而是华为从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到营销销售、售后服务,全程手把手带着飞。
华为给赛力斯的,是自己压箱底的技术。
问界系列一出场就搭载了鸿蒙智能座舱和 HUAWEI ADS 高阶智驾,这俩都是当时行业顶尖的黑科技。鸿蒙座舱能实现手机、电脑、车机无缝互联,语音控制响应快还精准,连方言都能识别;ADS 智驾不用依赖高精地图,就能实现高速自动变道、城市道路避障,甚至能应对 160 多种泊车场景,新手也能轻松停车。
这些功能放在当年,BBA 的高端车型都没有,问界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
更关键的是华为的销售渠道,赛力斯直接搬进了华为全国 40 多个城市的 180 多家门店,相当于瞬间拥有了全国顶级的销售网络。
以前没人知道赛力斯是谁,现在逛华为店就能看到问界汽车,余承东还亲自下场站台,给足了曝光度。
这种 “技术 + 渠道” 的双重加持,让赛力斯彻底摆脱了小厂的命运,从没人问津变成了网红爆款。
三、逆袭狂飙:从年亏 18 亿到干翻 BBA
合作后的赛力斯,增长速度简直像开了火箭。
2021 年刚推出问界品牌,营收就冲到 167 亿;2022 年翻倍到 341 亿;2023 年稳步增长到 358.42 亿;到了 2024 年,直接飙升到 1451.8 亿,股东利润 59.5 亿;2025 年前三季度还没结束,营收就破了 1100 亿,利润追平去年全年。
短短四年,从年亏 18 亿到年赚 60 亿,这种跨越式增长,在汽车行业里闻所未闻。
但赛力斯的野心不止于赚钱,而是直接冲进高端市场,把 BBA 按在地上打。
40 万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场,以前是 BBA 的天下,现在问界已经站稳了脚跟。
问界 M9 一上市就成了爆款,在 40 万以上高端 SUV 销量榜里名列前茅,超过了宝马 X5、奔驰 GLE 这些经典车型。
要知道,这个价位的消费者以前买车只认 BBA,觉得开出去有面子,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问界,因为它不仅有豪华质感,还有 BBA 没有的智能体验 —— 语音控制、自动泊车、超长续航,这些都是当下高端消费者最看重的点。
现在的赛力斯,再也不是那个生产面包车的小厂了,它成了能跟 BBA 平起平坐的高端品牌。
数据不会说谎,40 万以上高端新能源市场,31-45 岁的中高端消费者占了近六成,他们宁愿花同样的钱买问界,也不愿再为 BBA 的品牌溢价买单。
赛力斯用实际成绩证明,高端品牌不是靠历史沉淀,而是靠产品力说话。
四、不止是 “被带飞”:双向奔赴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觉得赛力斯只是运气好,抱上了华为的大腿,但其实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共赢。
华为之所以选择赛力斯,不是随便找个代工厂,而是看中了它的硬实力 —— 赛力斯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掌握三电核心技术,还有国内顶尖的智能化工厂,能快速实现量产,执行力超强。
在华为合作的所有车企里,赛力斯是最配合、最能打硬仗的,这也是余承东多次称赞它的原因。
而赛力斯的聪明之处,在于敢于 “把灵魂交给华为”。
它没有固守自己的传统造车思维,而是完全信任华为的技术和判断,从产品定义到营销推广,都让华为深度参与。
这种 “放下身段” 的选择,看似冒险,实则精准踩中了时代的风口。
现在的汽车行业,已经从 “机械时代” 进入 “智能时代”,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一辆车,更是一种智能出行体验。
赛力斯自己搞不定的智能化,华为能搞定;华为不想自己造车,需要靠谱的合作伙伴,两者一拍即合,才有了这场逆袭。
这也给所有传统企业提了个醒: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单打独斗很难成功,找对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赛力斯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精准的选择和果断的转型。
五、爽文照进现实,选择大于努力
赛力斯的故事之所以比爽文还让人着迷,是因为它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濒临淘汰的面包车小厂,靠一次正确的选择,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别人几十年都做不到的逆袭,从年亏 18 亿到干翻 BBA,成为高端品牌。
这不仅是赛力斯的胜利,更是中国智能技术的胜利 —— 华为的智能化技术,让传统车企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现在的赛力斯,已经成了商界的 “逆袭标杆”。
从无人问津到高端爆款,赛力斯的逆袭还在继续。
未来它能不能稳住优势,我们拭目以待,但至少现在,它已经书写了一段商界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