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被讽“卷王”,价格战下反内卷反谁?

最近刷朋友圈,好几位朋友都在发同一条新闻:比亚迪被同行“点名”批评,说它搞“价格战”,把新能源车市场搅得“天翻地覆”。有人气得“蹦起来”,说比亚迪这是“内卷之王”,把行业底线都打没了。可我作为一个天天跟车打交道的车评人,忍不住想问一句:消费者真正在乎的,是“卷”还是“值”?

说白了,老百姓买车图啥?不就是图个省心、省钱、省油,再加点科技感和面子嘛。现在比亚迪一出手,10万块给你纯电续航500公里,15万给你配L2级辅助驾驶、丹拿音响、自动泊车,这谁顶得住?别说“上头”了,简直是“真香”警告!你说它是“卷王”?我倒觉得,它这是把新能源车从“装逼利器”拉回了“国民神车”的轨道。

咱们就拿比亚迪秦PLUS DM-i来说,起售价才9.98万,亏电油耗才4升出头,一箱油能跑1200公里。什么概念?从北京到上海,中间都不用加油。这车一出来,多少燃油车“跌冒烟了”?合资A级轿车还卖12万、13万,油耗七八个,配置还没人家一半多,你说气人不气人?这不是“打脸”是什么?

再看海豹DM-i,20万级的中型轿车,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全安排上了。后排能翘二郎腿,座椅带通风加热按摩,车机流畅得跟手机一样。关键是,百公里加速才7秒多,油耗还不到5升。这要是放在三年前,你敢信?这哪是“卷”,这简直是把“床车”+“驾驶玩具”+“出片利器”三合一了!

有人骂比亚迪“没底线”,可我倒想问问:什么时候,让消费者省钱成了罪过? 以前新能源车动不动就二三十万,说是“高端”,其实是把电池成本全转嫁给了消费者。现在比亚迪靠着自家的“三电技术”,把成本压下来,价格打下去,让更多人开上好车,这不叫进步叫什么?

比亚迪被讽“卷王”,价格战下反内卷反谁?-有驾

当然,也有人担心,价格战打到最后,质量会不会“缩水”?这我得说句公道话:比亚迪这几年的质量口碑,真不是吹的。你看它的车,用料扎实,底盘调校也越来越有高级感。车辆悬挂系统调得既舒服又稳当,过弯侧倾控制得挺好,不像某些“车界网红”,光有颜值没内涵。

咱们拿它跟两个热门对手比比看。

一个是特斯拉Model 3。这车绝对是“驾驶玩具”,加速猛,操控爽,车机系统也先进。可问题是,内饰简陋得像“毛坯房”,后排空间小得像“小板凳”,冬天没座椅加热都得加钱选装。你说它是“神车”吧,日常家用真有点“劝退”。而且价格忽上忽下,老车主“气的蹦起来”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相比之下,比亚迪海豹DM-i在舒适性和配置上直接“支棱起来”了。

再看丰田凯美瑞双擎,这可是燃油车里的“老咕噜棒子”了,省油耐用是它的标签。可它的智能座舱?反应慢半拍。辅助驾驶?功能少得可怜。外观内饰?多年不变,审美疲劳。你说它稳重吧,可面对比亚迪这种“百公里加速7秒、油耗5升、配置拉满”的选手,它那点燃油经济性优势早就“跌冒烟了”。

还有人提吉利银河L7,这车确实不错,颜值高,内饰豪华,性价比也高。可仔细一比,比亚迪宋PLUS DM-i在续航、三电技术成熟度、售后网点覆盖上,还是更胜一筹。毕竟比亚迪是吃电池饭起家的,这块“基本功”别人真抄不来。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比亚迪是不是太“狠”了?把别人都逼得活不下去了?可市场经济不就是这样吗?优胜劣汰,消费者说了算。 你价格高、配置低、技术旧,那被“卷”出去,怪得了谁?与其骂比亚迪“内卷”,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技术跟不上,就别怪市场不讲情面。

比亚迪被讽“卷王”,价格战下反内卷反谁?-有驾

其实,“反内卷”听着挺正义,可落到买车这事儿上,消费者才是最终裁判。 我们不需要车企“惺惺作态”地维持高价,我们要的是实打实的“真香”体验。比亚迪把价格打下来,把配置拉上去,让更多普通人开上好车,这难道不是行业该有的样子?

你看现在,连BBA都开始降价了,新势力也在推更便宜的车型。这说明啥?说明“卷”已经成了新常态。谁能把产品力、成本控制、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谁就能“上桌第一个动筷”。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比亚迪是“卷王”吗?是。但它卷的是技术,卷的是效率,卷的是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多的东西。这种“卷”,我举双手赞成。

这样的比亚迪,你爱了吗?

比亚迪被讽“卷王”,价格战下反内卷反谁?-有驾

面对价格越来越香、配置越来越顶的新能源车,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