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出了件挺有意思的事,很多人都在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一家叫“懂车帝”的汽车媒体,搞了一场挺厉害的智能辅助驾驶大比拼,找来了市面上三十多款热门车型,在高速公路上模拟各种突发危险状况,看看这些车的“大脑”反应够不够快,够不够聪明。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模拟的都是些能让老司机都吓出一身冷汗的场景,比如前面好端端的路,突然出现一辆停着的事故车,或者旁边车道有车不管不顾地突然变道插到你面前。
这种测试,基本上就是对车辆智能安全系统的一次“极限大考”,谁是真本事,谁在吹牛,一试便知。
测试结果出来,让不少人有点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特斯拉家的两款车,新款的Model 3和Model X,表现非常抢眼,在最难的“高速事故场景模拟”这个环节,所有测试项目都稳稳地通过了,通过率是所有车里最高的,拿了个全场第一。
按理说,考了这么个好成绩,特斯拉方面应该高兴得广而告之,好好宣传一波才对。
可偏偏特斯拉中国的副总裁陶琳女士,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这个测试视频后,说了一句让大家有点摸不着头脑的话。
她说:“我们不关注排名,因为任何测试、排名都是相对的、短暂的,但对安全的要求却没有上限。”
这话一说出来,大家就议论开了。
这是什么意思?
考了第一名却说不在乎,是不是有点太“凡尔赛”了?
其实,这话说得非常有水平,里面有好几层意思。
首先,这是一种姿态,显得格局很大。
意思是说,我们特斯拉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在某一次测试里拿个名次,而是要实现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就像他们老板马斯克十几年前说的,要造出比人开车安全十倍的系统。
所以,一次测试的第一名,只是实现这个大目标过程中的一个小验证,没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
这种表态,一下子就把品牌的立意拔高了,跟那些还在为分数高低而争论的对手拉开了距离。
其次,这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公关策略。
你想,汽车技术发展这么快,今天你在这个测试里领先,不代表明天在别的测试里还能是第一。
先把“不关注排名”这个话说在前面,就给自己留足了余地。
万一以后有哪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也可以很从容地说:“我们本来就不看重这个嘛,我们更关心实际的用户安全。”这就叫未雨绸缪。
最后,她话锋一-转,又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了他们想让大家关注的地方,就是提醒所有司机开车要专注路况,安全最重要,顺便还邀请有兴趣的朋友去全国的门店亲身体验一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你看,整个回应下来,既宣传了品牌理念,又显得谦虚有格局,还顺带做了个产品推广,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如果说陶琳的回应是四两拨千斤,那她远在美国的老板马斯克的反应,就直接多了,像是一记重拳,信息量巨大。
马斯克也转发了这个测试视频,但他配的文字可就直白多了,他说:“特斯拉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还是在法律禁止数据出境,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
这句话才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也是最值得我们琢磨的地方。
什么叫“没有本地训练数据”?
咱们用一个大白话来打个比方。
这就好比一个外国学生,要来中国参加一场全国性的高考。
中国的学生呢,从小就在这个教育体系里,做的都是中国的模拟题,老师讲的都是针对中国高考的考点,对各种题型了如指掌。
而这个外国学生呢,因为规定,他不能把中国的这些“海淀密卷”、“黄冈题库”带回自己国家去学习研究,他只能靠自己掌握的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的底层原理来“裸考”。
结果,他不仅考上了,还考了个状元。
马斯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出于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国家有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像特斯拉这种智能汽车在中国道路上收集到的各种数据,比如路上的摄像头拍到的路况、交通标志、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动态,甚至是车主的驾驶习惯等等,这些极其宝贵的数据,是绝对不允许被传输到国外的。
这就意味着,特斯拉用来训练自己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模型的“饲料”,不能包含这些最新鲜、最真实的中国路况数据。
它的那套系统,更多是依靠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基于视觉算法的底层逻辑在运行,而不是像我们国内的汽车品牌那样,可以天天用海量的、专门针对中国复杂路况的数据来给自己的人工智能“开小灶”、“喂猛料”,让它变得越来越适应中国的道路。
所以马斯克这句话,其实是在“炫技”。
他的潜台词是:你们看,我的一只手被规则束缚住了,不能像你们一样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结果我还是考了第一。
这足以证明我的基础能力有多强,我的那套“纯视觉”技术方案有多厉害。
这无疑是对那些质疑特斯拉技术路线的人的一次有力回击。
同时,他这话也是说给外界听的,甚至可能也包含了对中国市场和政策制定者的一种暗示:如果未来能有条件,比如在中国建立一个安全的数据中心,允许我们用中国的本地数据来训练模型,那我们的辅助驾驶系统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将会提升到一个你们难以想象的新高度,会变得更加安全和可靠。
当然,这件事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恰恰证明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进步和强大实力。
你想,一个被限制了“本地数据特训”的特斯拉,依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它的技术底子确实厚。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这次测试中,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比如小鹏、华为赋能的问界等等,表现也同样非常出色,成绩紧紧跟在后面,差距非常小。
它们正是充分利用了自己作为“本地考生”的优势,用海量的中国路况数据,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在智能驾驶这条赛道上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竞争力。
所以,这次测试,与其说是特斯拉的一枝独秀,不如说是一场精彩的“神仙打架”。
这充分说明,在智能汽车这个领域,我们中国企业已经从过去的追赶者,变成了如今可以和世界顶级玩家同台竞技、掰手腕的强大力量。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因为只有这样,车企们才会有动力去投入更多的研发,拿出更安全、更聪明、更好用的技术和产品,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开车和坐车的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