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全系现异响,车主自发维权,售后回应引关注

理想汽车:异响为何成了“理想”车主的梦魇?

有这样一家号称“用户至上”的新势力车企,最近却在用户心里狠狠地“翻了车”。它就是理想汽车。2025年6月以来,诡异的“下摆臂异响”不断在理想各大车型上上演——不是自己家的独角戏,而是全系焕新版车型齐登台。理想L6、L7、L8、L9,无一幸免。河南、浙江、广东,全国各地的车主自发拉群“抱团取暖”,光维权群就能拉出近400人。新车到手还没捂热乎,方向盘、底盘里就按下了定时“当当钟”,路况各异,异响如影随形。有的车主,开了5000公里不到就被告知该换下摆臂;还有的,20多天体验全程噪音伴随,哪里有幸福感,只有上火感。

理想汽车全系现异响,车主自发维权,售后回应引关注-有驾

郑州的李先生,31.88万元买回一辆理想L8 Pro,本以为开启“智驾新时代”,没想到两周后踩刹车或低速拐弯时,前轮发出“咔嚓”金属声。“底盘都快散了”,他打趣地说。巨资买个寡欢,李先生不敢开,怕开就碎。这种“买新车怕开”的戏剧感,用笑话都讲不圆。

有L9车主也抱怨,低速转向、加速、过坑洼路时,前悬挂区发出咯吱声,像极了老旧自行车。归根结底,专家分析是三宗罪:一,摆臂橡胶套质保差,耐操不行;二,工艺控制流于形式,装配时若胶套扭曲,埋雷于无形;三,底盘设计忽略了复杂路况的现实,受力集中部件损耗加速,叫苦不止车主一人。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问,理想售后(郑州梧桐店)干脆了当地回应——下摆臂球头有点事儿,但安全没问题,会尽快搞定。然而,理想官方至今未见正面公开回应,有的只有冷冰冰的售后个案处理,“静静等待配件到货”。对于刚提新车的用户来说,这种“沉默是金”的态度只剩拍大腿:口口声声用户至上,却让信任大厦轰然塌陷。

讽刺的是,这一切并非“初犯”。早在2020年,理想ONE也因下摆臂球头脱出召回过上万辆,2021年某杭州车主甚至提车当天就遭遇前悬挂异响,修车、保密协议一条龙服务。如今又逢“换汤不换药”,新老车型异响卷土重来,掩盖的是理想汽车系统性设计与产销链条上的痼疾。解决阵痛唯一出路,除了强制重审供应链、矩阵式升级品控体系,别无他法。苛刻地要求零部件厂商靠谱生产、全流程检测到位,以及持续优化底盘与悬架设计,都是理想想要收复失地的必修课。

更棘手的是,异响还只是冰山一角。投诉平台上,理想的“电耗高、续航缩水、智驾跑偏”等八大投诉问题堆成小山。2025年上半年,理想L6投诉指数同比暴涨五千多个百分点,稳居新势力车企首位。不仅仅是姿态问题,理想的“售后补丁”和社交舆情应对,都变成了一面广角镜,投射出理念与实践的断裂——宣称科技领先、服务第一,却让车主变成试验品。

和菜头如果来评理,或许会用一贯的反讽调侃:买理想,送惊喜,还能提前感受“物理弹奏”。层层递进地看,这样的问题绝非一两个螺丝那么简单,而是理念、战略、管理多点塌陷。汽车新时代,品牌需要的不光是攻城略地的PPT和爽剧式发布会,而是在看不见的螺丝上答好题,别总让“异响”成了猎奇热搜。

理想汽车全系现异响,车主自发维权,售后回应引关注-有驾
理想汽车全系现异响,车主自发维权,售后回应引关注-有驾

一辆几十万的新车,本应是家庭的欢喜伙伴,而不是噪音和焦虑的放大器。失去用户的理想,还能剩下什么?留给理想汽车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理想汽车全系现异响,车主自发维权,售后回应引关注-有驾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