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CEO或将变动,电动化转型遇阻压力山大
最近在车友群里刷到一条消息,说是大众那边工会闹得挺厉害,要让布鲁姆卸掉他手上两个重担。其实这个人,我还真查过,他德国不伦瑞克出生的,还在同济混过博士,94年就进了大众系统,奥迪、西雅特、大众、保时捷都轮了一圈。15年开始管保时捷,再后来直接进了大众董事会。
说起这事,其实18年那阵子,大众集团刚折腾完一次大洗牌,把12个品牌分成三档——普通、豪华、超豪华。像我们常见的大众、西雅特啥的算普通;奥迪归豪华;剩下宾利、兰博基尼这些跟着保时捷一起列超豪华。这几个板块分别归三个高管打理,那时候布鲁姆就是掌舵最顶级那一摊。
2022年9月,这哥们又顶替前任当上了整个大众集团老大,同时还没放下手里的保时捷权杖。这种双份工作,听起来风光,其实背后麻烦也不少。我记得销售小张喝酒时候吐槽:“一个人两头跑,不怕脑袋炸?”确实,这几年他主导把保时捷独立上市,又推电动车战略,还定了个2026年前要省100亿欧元的目标,为此德国本土关掉三家厂房,就业保障协议也砍掉。有次我去4S店换机油,还碰到师傅闲聊,说他们厂有亲戚正好被裁员影响到,一肚子牢骚。
还有和小鹏汽车搞合作,在中国设研发中心,要专门为咱们市场开发15款新车型。当初群里有人笑话:德系终于服软了?不过效果咋样,现在看也没多明显。投资者一直盯着布鲁姆俩职位合并这事儿不放,总觉得精力顾不过来。今年5月业绩一滑坡,有些股东就趁机施压,让他至少辞一个位置。据说现在已经开始物色接班人,也许很快就能看到变化。
其实现在对布鲁姆来说最棘手的是:保时捷正赶上变革期,各种难题堆一起——中国市场需求低迷、电动车推进慢,美国加税又让利润缩水。今年财报出来,上半年营业收入181.6亿欧元,同比少赚近7%,利润更惨,只剩10.1亿,比去年同期暴跌67%。汽车业务净利润才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从15.7%跳水到5.5%,十年前的数据都比这体面点儿。
销量方面,今年全球只卖出14万多台,同比降幅接近9%。尤其是德国和中国市场,一个跌23%、一个跌28%。身边做二手车的小赵说,现在想收辆新款卡宴,都得仔细掂量下行情。他朋友去年年底刚提的新帕美拉,到今年挂网上还亏十几万。“以前买辆911一年最多亏点保险钱,现在真不敢乱入。”他说,“关键国内新能源高端玩意太猛,你别看蔚来、小鹏这些配置卷得飞起,高阶智驾、电池包什么花活都有。”
而且欧洲本地经济形势也是糟糕透顶,加上消费者对纯电兴趣减弱(主要还是充电桩布局慢),所以连老外自己都犹豫要不要换新车。我认识的一位修理厂老师傅经常念叨:“911那个自吸发动机才叫味道!你让我开纯电?呸!”但厂家偏偏要搞“动力并行”,Cayenne和Panamera继续留燃油版,对中国市场还特别弄信息娱乐系统升级版本,据说可以微信语音直接控制导航,不过有群友反馈中文识别经常懵圈……
718系列原计划明年推全新纯电,但因为北方某家供应商延误,新车估计最快27年才能见面。本来传言K1项目会出超高端纯电SUV,现在又搁置讨论是不是加内燃机选项,看样子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不止一次听技师抱怨:“配件越来越贵,小毛病却一点不少。”
今年对公司来说压力巨大,本来预期还能保持10%以上回报率,如今实际只剩可怜巴巴的5%-7%,全年指引已经调低两次。“重新校准”计划出来后,公司准备五年内裁3900人,通过自然流失+限制招聘方式省钱。同时Exclusive Manufaktur这种定制化服务投入加码,从目前8%收入占比争取拉升至15%。
但到底能不能扭转局势,不好讲。一方面美国关税持续抬头,中国市场迟迟缓不过劲,还有就是新能源技术始终追不上国产品牌节奏。我邻居前阵子问我要不要考虑买台二手Taycan,他老婆嫌续航短、不如Model S方便充……唉,这种纠结天天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吧?
写着写着想到,上周六夜里隔壁小区停了一排进口911,全贴黑膜,有辆尾标歪斜明显应该是事故返修件。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位女司机早晨开走的时候差点剐蹭我家楼下绿化带,她摇窗户冲我喊一句,“不好意思哈,新刹车总感觉发虚!”可能还是习惯传统机械脚感吧。这类冷门用车体验,也许只有真爱粉才能体会其中乐趣与无奈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