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拿到892亿,增长27%,利润也没偷懒,第三季度核心归母净利39.6亿,前三季度累计106.2亿,销量、市场占有率、新车投放都在发力,让人想知道这钱和车到底怎么来的,后面我细说来龙去脉,不啰嗦,只把关键信息摆明白。
2025年第三季度,吉利交出一份让人眼睛一亮的财报,营业收入达892亿元,同比上涨27%,环比也增长15%,创下单季度收入新高。
同期核心归母净利润达到39.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9%,前三季度累计核心归母净利润106.2亿元,同比增长59%。
到2025年10月底,吉利全年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47.7万辆,离全年300万辆目标还有空间,但完成率达到82.6%。
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前三季度吉利市占率为10.2%,同比提升了28.1%,说明销量增长并非只靠促销堆量。
多品牌协同是重要推手,吉利、领克、极氪等品牌齐上阵,覆盖从家用到高端性能的各类需求,产品矩阵逐步完善。
新能源车型渗透加速,销量贡献提高,新车型和高价值车型比重提升,推动整体营收质量改善。
第三季度,银河系列、极氪007、领克Z20等车型陆续交付,车型投放节奏加快,消费者选择更多元。
公司在智能电动领域的投入开始见效,新一代智能座舱和高阶辅助驾驶成为吸引流量的卖点。
面对第四季度,吉利宣布进入新品密集投放期,多款搭载新一代智能座舱与高级辅助驾驶的新能源车将上市。
公司重申全年300万辆销量目标的信心,并表示将继续推进“智能吉利2025”战略,抢占全球智能新能源市场的有利位置。
从时间线看,2025年1—9月累计净利润数据和10月底销量数据共同支撑起第三季度财报的合理性。
收入和利润的同时增长,说明销售端和产品端在今年下半年起了化学反应,带来更高的单车价值和营收结构优化。
市场份额的提升并非偶然,靠的是多品牌策略与产品节奏的精准配合,以及新能源车型的市场渗透率上升。
新车交付节奏旺盛,既有覆盖大众需求的车型,也有针对性能和高端市场的产品,形成了互补的销售体系。
公司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上的投入带来了可见的回报,这些高价值车型提高了整体毛利率,推动利润增长。
销量目标的剩余部分将由第四季度的新品推动,尤其是那些搭载新座舱和高阶辅助驾驶的车型,承担着冲刺任务。
对外释放的信号是明确的,吉利要在2025年把“智能吉利2025”推进得更深,让技术和产品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筹码。
这一波成绩单里,既有传统车型的稳健表现,也有新能源和智能车型的加速贡献,两条腿并行并奏效。
短时间内的营收和利润双升,让市场看见了吉利的产品力在提升,以及品牌竞争力的回暖和扩张。
接下来几个月的交付和销量数据,将检验公司能否完成全年300万辆的目标,也决定第四季度财务曲线的形态。
吉利走到今天,既是靠产品矩阵的深耕,也是靠对智能电动方向的持续投入带来的量价齐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