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电车的朋友越来越多,有个事儿估计不少人都碰上过,就是这电车坐着坐着,怎么就感觉有点晕乎乎的呢?
尤其是司机一脚电门踩下去,车子“嗖”地一下就窜出去了,那感觉确实挺爽,可车里坐着的人,特别是后排的乘客,没一会儿就可能觉得头晕想吐。
这都快成了电车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通病”了。
很多人就纳闷了,以前开汽油车开了那么多年,也没这么容易晕车啊,怎么换成电车就不行了?
其实这事儿吧,还真不是咱们的身体变娇气了,问题出在电车本身的设计特点上。
咱们得先简单说说人为啥会晕车。
说白了,就是你的眼睛和你身体的感觉没对上号。
你眼睛看到车在往前跑,但你身体里管平衡的那个器官,主要是耳朵里的前庭系统,它感觉到的是车子在不停地加速、减速、晃动。
如果这个加速来得太突然、太猛烈,超出了你身体的适应范围,大脑就会收到一堆混乱的信号,它一处理不过来,你就开始晕了。
汽油车加油门,动力是慢慢上来的,有一个线性的过程,给了你身体一个缓冲和适应的时间。
但电车不一样,它的电机一通电,瞬间就能爆发出最大的力气,这个加速过程几乎没有延迟,就像有人从后面猛地推了你一把。
这种突如其来的猛劲儿,最容易让你的平衡系统“死机”,所以坐电车更容易晕,根子就在这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汽车厂家们也是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有些车推出了所谓的“舒缓模式”,通过调节动力输出和空调什么的,让你感觉好一点。
但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要想不晕,还得看车子本身的“硬功夫”,也就是它的动力系统调得顺不顺,底盘悬挂稳不稳。
最近,就有人把市面上三款挺有代表性的纯电SUV拉到了一起,专门做了一次“抗晕”测试,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安稳座驾”。
这三台车分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特斯拉Model Y,咱们中国新势力里的实力派极氪X,还有一位是来自传统大厂的“老江湖”——东风本田e:NS2。
这次比的不是谁的屏幕大,也不是谁的百公里加速更快,就比最实在的一点:谁能让你和你的家人坐得最舒服、最不晕。
测试分了好几个环节,模拟了我们日常开车最常遇到的情况。
第一关就是直线加速和刹车。
特斯拉Model Y和极氪X这两位,动力是出了名的猛,电门一踩,推背感十足,车子猛地就抬头往前冲,刹车一踩,车头又猛地往下沉,这个“点头哈腰”的动作幅度还挺明显的。
对于喜欢刺激的驾驶者来说可能很过瘾,但对于车里的乘客,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来回这么晃几下,胃里就开始翻江倒海了。
而轮到东风本田e:NS2上场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的加速也很快,但这个快,是一种沉稳、厚重的快。
你踩下电门,能感觉到一股强大但非常平顺的力量在推动车子前进,整个过程连贯又线性,特别像在开一台大排量的自然吸气汽油车。
动力是源源不断地涌出来,而不是一下子全砸在你背上。
这就给了车里所有人一个非常宝贵的适应过程,你的视觉和身体感受能够同步,自然也就不容易晕车了。
接着是第二关,过弯测试,包括连续的S弯和环岛路。
这一关主要考验的是底盘的支撑性。
电车因为底下装着一块又大又重的电池,所以整车重量普遍不轻。
车子一重,在转弯的时候,惯性就大,车身就容易往外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侧倾”。
要是悬挂调校得不好,软绵绵的撑不住车身,那过弯的时候车子就会像船一样左摇右晃,人坐在里面被甩来甩去,不晕才怪。
在这方面,特斯拉Model Y的悬挂调得比较硬,路感很清晰,过弯时侧倾控制得还行,但代价就是路面一有点坑洼,车里感觉就很颠。
极氪X的表现也算不错,但在一些比较极限的弯道里,还是能感觉到车身的晃动。
而东风本田e:NS2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把“老牌车企”的深厚功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调校底盘,本田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行家,他们能把一台普通的家用车调出赛车般的操控感。
这次在e:NS2这台电车上,他们显然是把看家本领都用上了。
在连续转弯的过程中,你能清楚地感觉到,这台车虽然不轻,但车身姿态保持得非常好,侧倾非常小,整个车就像是牢牢地吸在地面上一样,车头指向哪儿,车身就稳稳地跟到哪儿。
人坐在车里,身体基本不会有多余的左右晃动,感觉特别安稳、有信心。
这种稳,不是靠把悬挂做得硬邦邦来实现的,而是一种柔韧又有力的支撑,这背后就是几十年造车经验的积累。
最后一关是颠簸路面测试,看谁的滤震效果最好。
为了让对比更直观,测试方甚至还找来了一台公认的舒适标杆——奔驰S级轿车来做参考。
结果让人有点意外,通过仪器测试车内的晃动幅度,东风本田e:NS2在经过连续颠簸路面时,车身的平稳程度竟然和奔驰S级不相上下。
路面上的那些小颠簸、小振动,基本上都被悬挂系统给过滤掉了,传到车厢里的感觉非常轻微,坐着就跟坐在一块“魔毯”上一样,非常舒服。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对比,我们能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像极氪这样的中国新势力品牌,它们更像是一个科技公司,造出来的车充满了未来感,大屏幕、智能语音、各种新奇的功能,它们在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去定义汽车。
这非常了不起,也是我们国家在新能源领域领先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像本田这样的传统车企,它们在转向电动化的过程中,则更多地是在坚守一些汽车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它们可能不会给你一个超大的屏幕,但它们会花巨大的精力去调校动力输出的平顺性,去打磨底盘悬挂的质感,努力让一台电车也能拥有传统好车那种人车合一的驾驶乐趣和高级的乘坐感受。
这两种造车理念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侧重点不同,也正好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你追求的是最前沿的科技体验,那么我们的自主新势力绝对是首选。
但如果你更看重一辆车作为交通工具最基本的属性——驾驶的质感和乘坐的舒适性,希望你的家人在车里能坐得安安稳稳,不被电车的“急脾气”折磨得晕头转向,那么像东风本田e:NS2这样,把传统机械功底和电动技术相结合的车型,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出色的选择。
它告诉我们,电车不一定非要“一惊一乍”,也可以做到动力强劲的同时,又温柔平顺、安稳舒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