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上海正式预告CB500SF9月19日亮相,复古外观引发怀旧热潮,国产品牌面临选美难题

就在昨天,很多车友群里都在聊,2024年新款SUV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了轿车。这个趋势其实也反映出我们这几年实际的购买偏好在变,但仔细想想,SUV卖得好也不完全是因为喜欢大空间。数据显示,去年SUV的销量占比估算在45%左右(样本有限,可能有点偏差),汽车厂商的小算盘也在逐步转变。

我在路上碰到一个修理工,他边擦油边说:现在出来的新车,基本都得考虑经济性,别说折旧,油耗低点也能省不少钱。就这个微动作,我就知道,实际上,大家都在用用得起来衡量买车的价值,尤其是在一波三折、租售比难算的背景下。

Honda上海正式预告CB500SF9月19日亮相,复古外观引发怀旧热潮,国产品牌面临选美难题-有驾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它们的调校口味也在变。就拿我身边朋友的两台车比,一台国产紧凑车,一台日韩合资的同价位车型,实际体验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国产车的悬挂调得更舒服,但转向手感略生硬,反应成熟;而合资的那台,操控精准,油门反应快,就是略扎心。

有时我会想,这研发的苦衷究竟是什么。其实很简单,研发要照顾不同市场的需求,又要控制成本、缩短周期。就像做一份菜,要考虑所有人的口味,不可能每个人都满意。偏偏在中国市场,除了性能,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耐用和维修便利。这个车厂线下反复打磨的细节,让我觉得生活就像调试一辆车,要在不同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Honda上海正式预告CB500SF9月19日亮相,复古外观引发怀旧热潮,国产品牌面临选美难题-有驾

说到这个我又卡壳了。国产品牌的外观设计逐渐追赶,甚至模仿到极致,不少山寨元素让我难以辨别真伪。很多朋友问我:这是不是抄了某个品牌?你怎么看?我只能说,设计的创新成本偏高,要想用差异化赢消费者,显然比以前难多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比较有趣的细节:某国产品牌的新品,搭载了类似电动挡杆的东西,实际操作还挺顺手。但我心里也在猜测,这是不是在冲击传统自动变速箱的市场份额。不细想的话,这个点感觉像是为了卖点而卖点。

说到这,我也试算了一下成本。假设一辆车在市区油耗平均在百公里8升(9元/升估算),百公里油钱得72元;加上维护、折旧、保险,一年跑十万公里,成本算下来大约在7万多点。这种粗算,我知道很概括,但可以让人直观感受到,省油省心的车,可能更受欢迎。

Honda上海正式预告CB500SF9月19日亮相,复古外观引发怀旧热潮,国产品牌面临选美难题-有驾

说到这里,老板的朋友——一位资深销售曾经说过:客户其实关心的,不是配置先进不先进,而是能买得起,日后维修不烦。我觉得这个评价挺写实,有点像买房,买得起的舒服才是真正的舒服。

你们觉得,国产品牌现在的外观大战,是走火入魔了吗?还是必须都走到这一步?毕竟,外表好看直接影响第一印象,但实际用起来是不是还差点意思?有人会说:国产车这几年怎么就变得这么好看了?是真的在变,还是品牌越来越会包装?我其实猜测:他们可能在有人暗中借鉴,或者说,有一部分研发团队其实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把这车更像某某,才卖得更好。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市场的选美比赛谁赢谁输,关键还是看用户的心态和惯。你会为了外表去买一台车,还是更关注后续的用车体验?这倒是个挺值得深思的问题。

Honda上海正式预告CB500SF9月19日亮相,复古外观引发怀旧热潮,国产品牌面临选美难题-有驾

我还记得一个朋友,买车前特别在意品牌的情感绑定。他觉得品牌就像一家人,虽然说得挺温馨,但实际上,品牌背后的供应链、工艺控制、配件成本……都没有那么浪漫。可能很多人也没想过,花大价钱买的那台炫酷外观车,日常维修时,手感到底有多自信。

总之啦,国内品牌的颜值大战还在继续,但我心里一直盘算:这车看着漂亮,能用几年不?价格合理,日后维修不折腾,才是硬道理。你们会不会就像我一样,把看上去舒服放第几位?还是更喜欢耐用+实在的感觉?不管怎么说,车里那一点点细节,可能才是用多久都不会变的真心。

Honda上海正式预告CB500SF9月19日亮相,复古外观引发怀旧热潮,国产品牌面临选美难题-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好了,或许下一次,谁能守住那一份初心,才是真正的赢家吧。你们觉得,现在的国产品牌,是不是已经到了选美阶段?哪个细节能打动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