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高管上演互撕大戏:嘴上喊 “兄弟”,下手全是 “暗箭”

这几天,奇瑞的姚飞姚总火了。

不是因为新车大卖,而是在车主群里给吉利新车贴了三个标签:烂车、后排挤、音响差。

好家伙,这哪像车企高管,活脱脱一网上冲浪的暴躁老哥。

消息一出,网友们都乐了:前几天还喊着“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转眼就成了“塑料兄弟情”。

车企高管上演互撕大戏:嘴上喊 “兄弟”,下手全是 “暗箭”-有驾

其实啊,汽车圈里这档子事,早就不新鲜了。

你看那长城举报比亚迪油箱问题,特斯拉暗讽新势力“冰箱彩电沙发”,还有余承东三天两头“剑指”这个“嘲讽”那个,简直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宫斗戏。

有人说,这是商业竞争,无可厚非。可言叔瞅着,这背后藏着的,是人性的老问题。

不过汽车行业这样,在房地产行业同样如此,在A楼盘看房,A楼盘的职业顾问说B楼盘坏话,这都是基操了。

咱先说说为啥这些高管们这么爱“互撕”。

说白了,还是流量焦虑闹的。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过了躺着赚钱的日子。

新能源汽车销量蹭蹭涨,可蛋糕就这么大,谁不想多咬一口?

于是乎,高管们纷纷化身“网红”,靠拉踩友商博眼球。

你看姚飞,一句“烂车”,瞬间登上热搜,奇瑞的热度也跟着上来了。

车企高管上演互撕大戏:嘴上喊 “兄弟”,下手全是 “暗箭”-有驾

可这招,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你说你一个高管,这么没格局,消费者能看得起你家品牌吗?

再往深了说,这也是业绩压力使然。

车企高管们手里握着大把期权股票,股价跌了,腰包可就瘪了。

咋办?只能靠炒作维持热度。

就像当年的手机圈,雷军和余承东不也隔空互怼过?

可结果呢,消费者记住的是他们的口水仗,还是产品本身?

我看啊,更多的是一笑了之。

还有一点,就是个人膨胀。

有些人当了高管,就忘了自己是谁。

觉得自己啥都懂,啥都敢说。你看长安董事长朱华荣,说BBA落后,这话是不是有点过了?

BBA百年积累的技术和品牌底蕴,是你一句“落后”就能否定的?真正的高手,从来都是敬畏对手,闷头搞研发。

就像华为,当年被美国打压,人家没忙着骂街,而是静下心来搞芯片。现在怎么样?鸿蒙系统不也挺争气的?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古人的一句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车企高管上演互撕大戏:嘴上喊 “兄弟”,下手全是 “暗箭”-有驾

没想到啊,这商海之中,也是“商人相轻”。

可你看那些真正的百年老店,哪个是靠骂街发家的?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竞争了百年,人家搞的是产品创新、营销创意,什么时候互相泼过脏水?再看看咱们的老祖宗,徽商晋商,讲究的是“和气生财”,靠的是信誉和口碑打天下。

现在这些车企高管,真是有点舍本逐末了。

你说你有那吵架的功夫,多研究研究电池技术,多优化优化智能系统,不好吗?消费者买车,看的是性能、质量、性价比,不是看你在网上打嘴仗。就像小米SU7,发布的时候靠实力圈粉,根本不需要靠拉踩别人上位。真正的好产品,自己会说话。

当然,我也理解这些高管的难处。

现在的汽车市场,太卷了。

新势力层出不穷,传统车企转型压力大,大家都想在存量市场里分一杯羹。

可越是这样,越要保持清醒。你看余承东,最近被网友吐槽“嘴是负资产”,

为啥?就是因为太爱怼人了。

品牌形象是靠产品堆起来的,不是靠嘴巴吵出来的。

车企高管上演互撕大戏:嘴上喊 “兄弟”,下手全是 “暗箭”-有驾

最后,言叔想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车企之间的竞争,从来都不是零和游戏。

当年的家电大战,成就了海尔、格力、美的;手机大战,催生了华为、小米、OPPO。

汽车产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咱们的车企高管,肩负着振兴民族工业的重任。与其忙着互撕,不如携手共进,把中国汽车的品牌打响,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车不差!

记住了,真正的高手,从来都是和自己较劲。

当你把心思放在提升产品力上,放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自然会赢得尊重。

那些靠拉踩上位的,最终只会沦为笑柄。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认真造车,谁在搞歪门邪道,大家心里都有数。

愿中国汽车圈,少一些“宫斗”,多一些“侠客”。靠技术说话,用实力圈粉,这才是正道。

(作者:言叔,资深财经观察者,20年笔耕不辍,用历史的眼光解读财经,关注我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