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塞尔维亚展厅启幕,三品牌齐发欧洲新局
说起东风汽车最近的动静,真是有点意思。7月刚到头几天,听车友群里炸开了锅——“你们晓得不?咱东风在贝尔格莱德开了家大展厅!”我还以为又是哪儿的快闪店,这回不是,是实打实地落户首都街头。DONGFENG、VOYAH、MHERO仨牌子一块儿上阵,把主流家用、智能新能源、高端越野全摆出来了。这事搁两年前,我那修车师傅老杨还会摇头,“这玩意能成?”现在倒好,人家真就站稳脚跟。
今年上半年数据也挺扎眼:出口11.5万辆,比去年多出3%。尤其是新能源那块,自主出口2.9万辆,还翻了两倍多。群里有人调侃,“再这样下去,以后在国外碰见自个儿老家的车比国内还容易。”其实别看数字平平淡淡,背后折腾可不少。我前阵子陪朋友换电池,他吐槽说外面卖得火爆的新款,在国内售后配件反而紧张。“估计都是优先供海外市场吧,”他边拆边嘟囔。
欧洲市场这几年变化大,不止一个邻居提过——“挪威路况滑溜溜的,你说国产电动车冬天顶不住吧?人家岚图都跑进去了。”目前据销售顺嘴一提,这系列车型已经混迹四十多个国家。猛士917自23年上市以后,也悄摸进了瑞士、西班牙这些地方。有意思的是DONGFENG BOX,那台方盒子模样的小电动车,现在荷兰、电动榜单第一名,还让当地媒体专门写文章分析中国品牌怎么这么能打。
渠道扩张也是一桩桩琐事堆起来。今年3月北马其顿最大商场搞展示活动,据说现场小孩拉着爸妈围着转圈看内饰;5月波兰三品牌齐亮相,有个做二手生意的大哥私信我,说当地同行开始留意中国货源;6月罗马旗舰店揭幕,一时间朋友圈晒合影的不少。我有个同学常驻米兰,说他们本地人最关心续航和空调制冷效果,因为夏天暴晒堵车是真难受。他试驾时特地掏温度枪测了一下出风口温度,“没想到比预期凉快。”
还有“一带一路”那摊事,今年4月底沙特UMA签合作协议的时候,我们微信群有人问:“中东油便宜,他们买咱新能源汽车干啥?”其实卡塔尔和阿联酋发布会之后,不少土豪就是冲着新鲜感去体验智能驾驶功能。一位维修师傅告诉我,中东气候对车辆密封条要求高,有些国产车型初期吃过亏,现在改良之后返修率降不少。“以前热胀冷缩缝隙大得能塞硬币,现在好多啦。”
香港市场最近也成焦点。据熟悉的人讲,6月份九款乘商车型一起露面,本地司机更关心底盘防锈处理,因为沿海湿气重。我记得早些年进口皮卡被盐雾腐蚀惨兮兮,如今厂家直接升级底盘喷涂工艺,新批次据检验站老师傅讲“铁锈问题明显改善”。
南美智利那边也没闲着,上个月圣地亚哥旗舰店开业,有网友发照片称,当地公交司机路过都要下来瞅两眼。有趣的是,有辆展示用的新款皮卡轮胎被钉扎漏气,好在配备自动补胎泵(这个配置国内倒是不常见),工作人员演示完毕吸引了一堆围观群众拍视频。
荣誉奖项方面,今年5月新华社给东风进出口公司颁了个“可持续发展案例”,听起来挺官方,但内部员工私聊时透露,公司为此专门成立绿色供应链小组,从选材到运输全流程减碳,每周都有会议复盘细节。有段时间连午休都省掉加班盯环保指标,不过结果还是值得骄傲的。
技术储备这一块,其实很多圈外人不知道——海外销量破150万背后的研发投入很吓人。据工程部同事闲聊,他们曾经为了适应俄罗斯极寒,把自动驾驶样车冻上一夜再跑高速,好几次电子架构差点罢工,多亏后来改装升级才扛住考验。而混合动力系统开发团队经常跟德国工程师视频连线讨论线路布置,说白了就是不断试错磨出来的成果。“别觉得国外标准高,其实咱自己要求更严,”项目经理总这么念叨。
不过话又说回来,用惯国产老SUV的人,对新出的那些智能配置未必买账。我舅舅前阵子刚换新岚图,他嫌语音助手反应慢,一激动就喊方言指令,经常闹笑话:“打开窗户”变成导航切歌,全家乐呵半天。所以技术虽好,也要慢慢适应用户习惯。这种小插曲,在产品迭代会上都会被拿来当典型案例分析,用来优化下一代系统识别能力。
想起之前有段误传,说某批次车辆座椅加热失灵,其实只是保险丝型号选错导致偶发故障,被维修技师一句话解决:“这种毛病啊,就是零件供应链断档惹祸,下回注意批号就行。”所以市面上传言多半夸大其词,大部分问题厂里很快反馈整改完毕。不过像这种细节上的瑕疵,也是推动整个体系完善的重要推手吧?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拼凑起来,就是企业国际化的一步步推进。不知哪天逛街突然看到身旁驶过贴满中文标志的新能源MPV,会不会愣神一下:哎呦,这不是自家的么?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