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和一家非营利初创企业 Nunam把e-tron测试车的退役电池重新上车,做成电动三轮,价格约1.2万、配雨棚和双屏,2023年在印度试点用于提升妇女就业;
若在国内上路需三轮驾照并看城市政策,这波“技术下沉”直接把雅迪、小牛逼到了讨论桌上
消息是从群里炸出来的,大家先是打趣“四个圈焊三轮”,随后一查来源,发现这是奥迪环境基金会资助的项目,不是玩票,是奔着资源再利用和社会就业去的
说白了,品牌光环被拉到民生场景里,难免让人既好奇又犯嘀咕
起心动念很直白:让退役动力电池二次开发延长寿命,同时在印度创造更稳定的出行与就业
2022年项目曝光,2023年在当地试点上路,方向是对的,但
至于试点效果和2025年的最新落地,公开信息还很克制,没给出明确成绩单
这也留下一个悬念:理念很美,执行能不能跟上?
先看“脸”
黑红撞色不土,前脸的神态确实有点奥迪味,远远瞟一眼就知道不是路边随便拼的
雨棚是它的杀手锏,抗8级风、能收能藏,遇到暴雨也不用包粽子,早市买菜能把自己“罩”成一个移动包厢
细节对得起牌子,这一步就把所谓“老头乐”的粗糙感给掰开了点距离
坐进去,科技感立刻抬头
双液晶屏,上面导航、音乐、能耗都明明白白,语音还能说印地语,外卖骑手最在乎的路线规划和省电建议都给你算好
冷藏后备箱是个贴心点
夏天买冰棍不怕融,冬天则当储物格用,实话说这波设计更像生活上的“降维打击”
不过,座椅腰托支撑够但面料偏“塑”
夏天穿短裤一坐,黏腻感会提醒你它不是豪华车
动力没想象空间,它就是踏实那挂
最高时速约40公里,官方续航标200公里,我试了满载跑郊区,差不多180公里就要歇;
晴天太阳能能白嫖二十来公里,但阴雨天基本靠墙充
好在
家用220V插座就能顶上,几块钱跑一百多公里,用车成本友好,算账很踏实
真正有话题的是电池
它把A6、e-tron退下来的电池包重构BMS再用,每块电池都有二维码可溯源,连材料出身都能查,这比二手车那套“口碑担保”更直给
这套思路把“可持续”落到了地面
续航不虚标给了底气,但老化曲线仍需时间检验,这是所有再利用电池必须面对的现实题
安全也没有糊弄
有测试做过50%偏置碰撞,前脸塑料件碎成渣,A柱纹丝不弯,三点式安全带和全包裹驾驶区让人心里更稳
当然它车身偏重、满载拐弯要收着点
别把它当丰田i-Road那类会自动倾斜的“城市小精灵”,理念不同,玩法也不同
i-Road的技术漂亮,但
高价和场景限制注定了它没大规模铺开,这恰好映射出三轮市场的分层逻辑
说回钱和规矩
1.2万的价位,比雅迪、爱玛高配贵一截却堆了不少配置和一个“四个圈”的脸面,可要合法上路,得考三轮相关驾照,普通C照不认
大城市主路限行是常态
建议先看本地政策再下单,别买回家当晒衣架
售后这块
有业内人士提到全国授权点可修、三年保修电池两年,但线下铺设还不算密集,坏了可能要多折腾
把眼光拉远一点,行业正在换档
权威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电动三轮车被明确纳入新能源交通工具管理,年出口量突破70万台,东南亚、南美、中亚已成核心市场,全球年均复合增长预计达12%
这不是小品类,而是全球化的朴素刚需
更巧的是
今年4月奥迪E5 Sportback全球首秀,驾驶辅助系统能精准识别三轮车和外卖骑手,这一前沿与“地面交通真实世界”对齐,说明车厂在认真做本土化适配
品牌争议始终热闹
有人打趣“奥迪掉价”,有人夸它是“草根豪车自由”,吵来吵去,其实还是对车企角色的不同期待:是只做光鲜科技,还是走到泥地里解决日常问题
说白了
当退役电池有了新生,当一个雨棚让出行更体面,品牌也在试探社会价值的新边界
当然,槽点不能回避
太阳能在阴雨天几乎不顶用,冷藏箱夏天五小时保鲜算刚及格,后排挤仨成人膝盖会顶前排,方向盘偏细、车身偏重,倒车要有点力气
更扎心的是
四十岁往上的朋友可能还是倾向咬牙上四轮,三蹦子里“奥迪味”再浓,也需要时间去被接受
那它能火吗?
我的看法是,看场景:通勤、送快递、下乡拉货,它实用且有面儿;
要是追求豪华舒适或纯粹撑排场,恐怕还是不对路
技术下沉不是低端,而是把复杂的能力放到更广阔的生活里
关键在于政策友好、售后跟得上、电池耐用性过得去
更重要的是
如果印度试点真能稳住就业、推动电池回收产业链,这才是这台车最值得被看见的意义
最终,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交通工具的真实需求:省心、能干、别太贵,再加一点体面
至于“雅迪突然不香了”这种话
与其比谁更潮,不如比谁更能让日常过得顺手
我更愿意把这台三轮
看成车企从塔尖往地面迈的一小步,若能走稳,市场自然会给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