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开得起方程豹钛7?简单一句话:不是家里有矿,就是钱包有光!💸
我先扯点事儿。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你那豹钛7,家里得多有钱啊?我当场就愣住了。心想,这车价格20万左右,真是门槛不低。然后我开始算账。新车,落地价大概是20万。十年后,残值估算下来差不多4万。换句话说,折旧率挺高。光是停车和待在门口发呆的费用,每年就得1.5万左右散掉。你问我:这不算油钱?我告诉你,油电混合的车,平均每公里0.3元左右,日常跑个1.5万公里,一年得花掉4500块油费,还不算保养、保险和洗车。
说到保养,按厂家的建议,年检、保养、过滤器更换,最低千把块,加上保险6000,洗车停车3000。你会觉得这些花费,随便一算就是个中等家庭的月房贷——差不多2500左右。合起来,一年,用钱如流水—差不多2.95万就没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人可能会问:你这是想干嘛?让大家知道开车多费钱?其实我只是把日常琐碎细节拉出来,告诉你,想稳稳当当地开个钛7,得把车当成个稳赚不赔的投资。但真正的门槛不是钱,而是辛苦拼的那份努力。
从行业角度来说,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一台普通家庭入手的坦途车辆,成本和预期都远比想象中高。打个比方:我曾经跟一个同行聊天,他说:你知道吗,买辆卡车维护成本,整个行业也就那样。我就反问:你说的是供应链的压力?还是研发费的浪费?他笑了:都算,但更实际点,得看你怎么用。供应链就像买菜,菜场上摆的货,不一定都是新鲜的,价格也会波动。研发?就像买个高级厨具,功能再多,真正用的少。
这就让我想到,开车也是一样。我们日常用的零件,比如刹车片、轮胎、滤清器,都是从各个供应商一层层拼拼凑凑出来的。一辆车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想象。尤其是中国市场,供应链的博弈经常在某个零件上提前埋雷。
你会不会觉得,买个二手飞度,别买超豪华款,普通版就挺好。没有收音机,反而安静。走路是不是最便宜?不过你说骑自行车也得掏钱——充共享单车,算算一年骑都不便宜。共享单车充钱吗?我试过用支付宝扫码,年费不用几百块,但骨头别太费。更别说,骑得累,出点汗,还得考虑骑车的天气——夏天太热,冬天刺骨。
我还翻了下笔记,发现用自行车上下班的成本,太低了。每年骑车花不了几百块,甚至不用花。比买车省得多。你说,干嘛还搞那么复杂?买辆二手凤凰二八,环保、健康、便宜舒服。真的是用钱少,站得稳。
对了,有朋友曾经开玩笑说:你不如直接拿刀砍了双腿,用滑板车跑。 这话虽然夸张,但也反映了——极简生活的极端方案。其实我也在想,要不要干脆不买车,等到80岁再考虑。话说回来,我觉得没细想过的猜测——10年后,电动车还能卖出几何价?我是不是太乐观了?估计差不多1万就不错了,毕竟现在谁都在拼着跑量。
刚才翻了翻我相册,有一张车展照片,那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车辆的价值,不光是你眼里看到的那个模样。它还承载了你背后的努力、幻想、不安。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轻松站在这个门槛上?
你有没有想过,像我朋友的父母,收入也不过每年十几万,但他们怎么能毫不犹豫就买了辆钛7?还是说,真正的富裕,不是钱包鼓,而是心态宁静?还是说,生活的成本早就比这些要复杂多了?
再跑个题,你有没有发现,好像所有车的保值率都在折腾,似乎钱成为最重要的部分。而我,一边抱怨用钱,一边又在猜测:这是不是就是现代人的常态?拼命工作,拼命花钱,到头来还得拼命买车,拼命换车。
喜欢车的人,总不会只为了实用而买车。像我这样的,自媒体人,能感受到驾驶的乐趣,但更多时候是在琢磨,那辆车背后,藏着多少故事和经济原理。
问一下你:你觉得,普通家庭,哪个月收入能真的hold得住一个家庭的汽车梦想?还是说,大家都得靠运气或者存款,才能像我说的那样,买得起一台豹?
邀请你留言。毕竟,生活里,真正决定一辆车价值的,不只是那几个数字,而是我们怎么用心去操作它。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