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汽车”)发布公告,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 ZK)已发行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2024年5月10日,极氪汽车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当下距离其上市还不到一年。这背后是吉利汽车一直在推动汽车业务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主动应对新能源汽车淘汰赛。
上市不足一年,
极氪汽车面临私有化
根据吉利汽车公告,吉利汽车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相较极氪上一个交易日22.59美元的收盘价,收购价溢价约13.6%,近30个交易日加权平均价格溢价约20%。
按照极氪汽车2.542亿股的总股本来估算,吉利汽车此次收购需要花约22.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1.74亿元)。吉利汽车表示,此次极氪私有化资金来源包括吉利汽车拟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受此消息影响,极氪美股盘前大涨超10%至25美元,接近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的作价。
对于极氪汽车退市以及吉利汽车整体的战略调整,吉利控股集团表示,这是落实《台州宣言》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回归一个吉利”,收购完成后,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吉利汽车将进一步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提升研发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极氪汽车于2024年5月10日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此次退市计划的公布,距离其上市还不到一年时间。
“双品牌”运作首年,
销量不及预期
在这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私有化整合,与“双品牌”运作之下极氪销量依然不理想相关。
2024年,极氪销售新车22.2万辆,同比增长87%,并没有完成年初制定23万辆的销售目标。2025年,极氪更是将销量目标调整为32万辆,但2025年1至4月极氪累计销量约为5.5万辆,在时间只剩下66.7%的情况下,销量还有83%未完成。
从车型上看,极氪除了极氪001和极氪7X两款车型之外,极氪009、极氪007、极氪X等都未能展现出爆款潜质。
为提升刚刚上市的极氪的规模,2024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对外宣布要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2025年2月14日,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完成后领克51%权益归属极氪,49%权益归属吉利汽车,领克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极氪加上领克2025年销售目标也提高到了71万辆。
但“双品牌”运营了半年多时间,极氪销售效率甚至比不上刚刚整合到极氪科技集团的领克,领克2025年的销量任务是39万辆,今年前4个月已经完成约26%。
销量不振也让极氪汽车迎来了品牌营销服务一号位“换将”。5月4日,五一假期还没结束,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就走马上任,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务整体工作。
推动资源整合,
吉利应对汽车淘汰赛
而销量只是推动此次极氪私有化的冰山一角。从行业大环境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从去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来看,深入汽车全产业链的吉利,应对行业竞争的策略是,推动汽车业务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自《台州宣言》之后,吉利整合动作频频,包括吉利几何、翼真(LEVC)和雷达纷纷并入吉利银河,吉利旗下电池业务整合并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等,无一例外都是在激发规模效应。
此次极氪并入吉利汽车后,吉利汽车旗下将拥有极氪、领克、吉利银河、中国星四大品牌,其中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进一步寻求协同发展。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