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生产线上,输送线的选型直接影响产能、品质和成本,但很多采购负责人容易陷入"越贵越好"或"只看价格"的误区。今天整理了超实用选型指南,从参数到场景全解析,新手也能选对不踩坑。
第一步:根据工序选材质,毛坯选碳钢,成品选包胶。毛坯阶段轮毂未经过表面处理,对输送线耐磨性要求高,碳钢滚道输送线是最优选择,重点关注三个参数:滚筒直径(38-76mm)、壁厚(1.5-3.5mm)和承重(50-500kg),重载选大直径厚壁滚筒,轻载可适当缩减成本。成品阶段需保护表面,必须选用包胶滚道输送机,核心看包胶材质(橡胶耐磨、聚氨酯防滑)和厚度(5-15mm),精密轮毂建议选10mm以上厚度,普通轮毂5mm即可满足需求。
第二步:根据产能定速度和长度。线体速度并非越快越好,需与前后工序匹配。毛坯输送建议0.5-1.5m/s,避免高速碰撞导致毛坯损伤;成品输送3-20m/min为宜,配合检测、包装工序节奏。长度方面,单条线最大可做20米,超过可采用多段拼接,模块化设计方便后期扩展。某年产50万套轮毂的工厂,选用15米长碳钢线+10米长包胶线组合,刚好适配其每小时120套的产能需求。
第三步:根据布局选结构。直线布局选标准线性模块,有转角需求则需匹配转弯半径(600mm、900mm、1200mm可选),90°转角建议选大半径,确保输送平稳。电机安装位置(左、中、右)和方向(0°-270°)可按需定制,避免与车间其他设备冲突。若需要频繁移动,还可加装固定脚轮或移动轮,提升灵活性。
第四步:必看附加功能。智能化工厂建议选变频调速+MES系统对接功能,实现生产协同;多规格生产需选快速换型模块;车间湿度大或有腐蚀环境,碳钢线需升级镀锌工艺,包胶线选耐酸碱材质。这些细节看似小,却能大幅提升使用体验。
评论区留下你的工序、产能和布局需求,免费获取专属选型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