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势力车企交完成绩单,零跑、小鹏、理想、蔚来都把自己的中报晾在台面上,网上吵得最欢的就是销量和净利润。但咱们仔细一看,发现其实毛利率才是那个被遗漏的关键点。为啥?因为销量多未必就赚钱,净利润高可能各种花活,唯独毛利率实打实告诉你这品牌是不是真会过日子,会不会抠细节,能不能称得上“本分企业”。我都不禁想问,这玩意儿为啥大家反而少关注了?
说白了,毛利率就是企业卖东西挣钱和成本花费的之间关系,你卖出去一辆车,除掉直接造车的钱,还剩下多少,卖车真挣钱不挣钱,一眼就懂。你要是没毛利率做支撑,销量再高也容易埋雷,净利润再好也不踏实。所以这回四家全线毛利率上涨,其实比谁更能火力拉满更关键。要是从这几个公司各自的方向去琢磨,还真有意思。
先说零跑,这家一路都是性价比选手,产品主打平价,曾经让人觉得是“务实版”造车新势力。但是,今年它不仅销量猛涨,毛利率还暴涨13个百分点,创了历史新高,甚至营收翻了一倍还多,一下变成了让人刮目相看的“逆袭榜样”。这其中,最核心的两个原因其实不复杂: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下降,自研能力拉满支出降低。卖得多了,生产摊销自然能压住,等于把本来每卖一辆车要掏出的钱,变成了每卖一百辆车都更省钱了。你可以说,谁都能做大做强,但零跑这次是真在数据上体现了出来,利润也终于见红了。
再看理想,这哥们一直靠增程式车型吃香喝辣,现在毛利率达20.3%,稳居第一。但它摊子不止想继续靠增程赚钱,还非得往纯电逼自己一把。前段时间MEGA没跑起来,i8引发吐槽,这纯电之路走得有点艰难。问题是,理想自己明知道增程还吃香,却偏要在纯电方向上“All in”,你说这种战略到底是不是“自找烦恼”?李想说2025是纯电SUV的元年,我倒是想问一句,得理想纯电要是真干不起来,到时候还玩哪出?当然,i6要是能扛住销量,这路或许还继续能走,可见“转型焦虑症”真不是危言耸听。
再说说小鹏,它和前面俩不一样,走的是“技术高端路线”,想通过高端车型和智能驾驶拉高溢价,把车企变成技术炫酷的赚钱机器。X9,G7这种都定价在四十万级别,你说高端市场香不香?肯定香。但香的人多了,竞争也险恶,一堆品牌早就在那儿磨刀霍霍了。何小鹏信心满满,觉得2026、2027可以靠智能驾驶、性价比拉开差距,“自我造血”不是没可能,但前提是用户真愿意掏大钱换那几项智能体验。说到底还是市场买不买账,消费者认不认,这跟在朋友圈吹牛B是两回事。
最花活的还得属蔚来,人家直接搞了个集团战略,分头出击,“三线作战”:蔚来品牌主攻高端,乐道打中端,萤火虫对准低端全覆盖,李斌也真敢“想大”。按照他的规划,三季度靠多品牌拉交付,四季度要冲月销量五万。这设想谁都羡慕,可是你品牌多了,摊子铺开了,资金、精力、市场配额怎么协调?这是个老大难。别到最后,什么都想吃又谁都吃不饱。搞集团战略不是说说而已,得有真功夫稳稳当当运营才行。
回头看看几家下半年的规划,个个都像憋着一大招。零跑干脆把年销量目标拉满,上调14%-15%毛利率,让自己的性价比和盈利能力齐头并进,好像誓要把薄利多销做成一种极致修炼。小鹏干脆给新车型塞了三颗芯片,再加大模型,还猛吹交付增速,准备把新科技像武侠秘籍一样全用上,营造“超强智驾”人设,想一口气圈住更多高端用户——但这些技术究竟能在市场端转化为真订单,还是要等消费者用钱包投票。
理想反而低调下来,对下季度交付和营收预期都比较保守,主动承认现在是个阵痛期,要稳住阵脚。这种选择其实挺值得赞同,转型的时候没人能一路高歌,不如先你稳我再进。
蔚来还是不太保守,觉得多品牌能大幅拉销量,有点把愿望当现实。不过也不能说人家全是空头承诺,至少战略摆出来了,看能不能真兑现吧。
总结一下,为什么现在这些新势力车企集体毛利率都涨了?说白了,行业竞争终于变聪明了,大家都明白“卷价格”没出路,终究是要把利润做出来,才能活得舒服。以前谁不靠规模效应、补贴、低价抢市场,最后亏得一塌糊涂;现在车企们都学会了去成本、提效益,还能自己转型、研发,活得比谁都灵巧。这背后是对中国汽车市场变化的洞察:用户不再只图便宜,开始追求真正的体验和价值,车企也逐渐能凭技术和品牌赚钱,而不是靠补贴砍利润。
换句话说,造车这事儿越看越像做生意而不是做秀,谁会算账,谁能在细节上拿捏得住,就能存活下来。一味地“短期冲销量”那种思路,已经慢慢被市场抛弃,你要真会规划远期路线,敢押在高端黑科技、敢布局全线品牌,敢坚持做研发,反而能逐渐站稳脚跟。未来如果卷起来,大家卷的都不是赔钱玩命,而是“怎样把钱赚得体面、把产品做得更牛”。消费者自然也跟着得实惠,买到不光便宜还性能更好、智能更强的车,这才叫行业良性循环。
现在来看,这四家下半年到底谁更能赚到钱?其实不是看谁猛推新车、谁号称要爆销量,而得落到“谁能把利润留住”——靠成本管控,靠技术领先,靠品牌布局,谁能让自己的毛利率继续涨,谁就是真赢家。至于咱们这些围观群众,不管站哪队,看戏的乐趣还是有的。毕竟现在车圈比的不是谁更能喊口号,而是谁能撑起自己的账本,把钱装自己兜里。
毛利率上涨、各有各大招,未来风云变幻,谁家能“笑到最后”?咱也不急着下定论,一边看好戏,一边等下半年成绩单,愿新势力们都能玩出点新花样,让大家真享受下市场变革带来的甜头。明年今天我们都能说一句,“去年那谁家做得最牛,过得最滋润”,这才是观众的最大乐趣吧。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