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轩逸经典内饰落旧,中控台显保守,基础配置跟不上潮流

坐进新款轩逸经典这车里,第一反应真不是“有家的感觉”,而是有点恍若隔世,像突然穿越回了十年前,还真有那么几分翻老照片的意思。问题来了,到底是我们对家轿的期待变得太高了,还是这个轩逸经典的内饰确实太“保守”了?是不是现在买辆新车,就理应享受到点现代气息,否则就觉得亏?这个问题值得琢磨。

车内最“吸睛”的地方其实是中控台。说是吸睛,就是因为和现如今的主流设计完全不一样。整个台面基本都是硬塑料,上一代中控的味道,说不上粗糙到扎人,但确实不柔和。你按下去,手感像拿着塑料饭盒在桌子上敲。你要是指望能有点软包,给人点温情,那你是来错地方了。这里没有任何软性的包裹,就是实打实的硬邦邦。那种简约,其实更像是——能省则省,能用就行,剩下的都是浮云。入门版连屏都没有,原本应该有一点科技感的位置,直接一块黑色塑料板“封印”了。就是个小储物槽,实用是实用,但导航全靠手机夹,别说智能座舱了,连“入门级智能”都不算。

新轩逸经典内饰落旧,中控台显保守,基础配置跟不上潮流-有驾
新轩逸经典内饰落旧,中控台显保守,基础配置跟不上潮流-有驾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现在连最便宜的车,都开始讲究智能互联、屏幕、中控交互,新款轩逸经典反而像完全没听说过这些趋势?难道说这其实就是一门生意经,用最少的成本,满足最基础的用车需求,不掺杂一丝时代进步?或者说,更贴近那群只要求能开走,别的都不重要的用户?

看细节更有意思,手动空调的旋钮完全沿袭十几年前的“标准”。你摸着转,生涩感扑面而来,就跟家里老旧电风扇的旋钮一样,说不上坏,就是过于“朴素”。收音机依旧是密密麻麻的按钮,档次低其实不算啥,真正的问题是按着不是很顺手,音质也就勉强听个响。你要是指望有车载娱乐体验,基本只能靠自己发明点乐趣。方向盘,还是纯塑料,握着细细的,手感偏硬。开时间长一滑,根本没有皮质包裹的安稳。多功能按键啥都没有,想调整个音量还是得腾出手去摸——舒适和便捷,都只能算是时代的“遗物”。

再说座椅,织物面料粗糙得很,纹理一眼看过去就是“老样子”。包裹性谈不上,坐久了麻烦就更明显了,夏天一闷肯定流汗。车内储物空间,也不是现在流行的“极限利用”,一些设计依旧保留着过去的思路。杯架缺限位,水瓶一晃就闹心;门板储物格又小又浅,想多放点东西简直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设计,到底是“致敬经典”,还是纯粹偷懒,用旧方案省钱?

更让人一头雾水的,是连个USB接口都没有。在现在,手机=人的一部分,车要是没USB口,有种像出门忘了带钱包。你手机一没电,只能找个外接充电器“将就”,那种尴尬堪比坐在黑屋子里找钥匙。这种“断电式体验”,真让人怀疑,设计师是不是把智能手机当成了不存在的东西?是不是只考虑到那些从来不用手机的人?

新款轩逸经典的内饰就像被时间遗忘在了十年前,是不是刻意的“复古”,其实并不是。仔细琢磨,是“无奈为之”,还是“故意为之”?有些人觉得,古早不等于落后,用十年前的方案,或许能压成本,也许还能圈一波喜欢简单的用户。毕竟,有不少人买车,只管三件事:能开,不贵,修得起,剩下的都是锦上添花。

但问题是,时代在变,消费需求在变。现在大家的认知是,哪怕是最家常的代步车,内饰、科技体验、舒适度总得跟时代同步。老派设计曾经是主流,现在却成了拖后腿。但制造商究竟是为了把价格做得更低,还是压根就在“售卖情怀”?这些问题没准厂家也自己说不清。有人说,轩逸经典内饰是“致敬历史”,但真正的历史是继续向前,而不是原地打转。

车的内饰,实际上是和人的体验结合最紧的部分。车能开、能走、能停,是基本素养,但人与车之间的“默契”,很多就是由内饰营造的。过去我们习惯了粗犷的设计,觉得省心,觉得“像工具”。但习惯并不等于舒适,更不是进步。不管智能屏风行,还是物理按键回潮,关键还是要满足人的“欲望”。而新款轩逸经典的内饰,选择了一条最保守的路线,把别人的“进步”放在了看不见的角落。

或许有很多人会反驳,为什么一定要智能、舒适、高档感?老车不也能开,不也能抵达?但这个观点仔细一琢磨,其实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现在的选择变多了,大家花钱买体验,不只是买“代步工具”。既然能用同样的钱买到更贴近时代的东西,凭啥还要为“老旧”买单?难不成只是为了那一份“怀旧”?

当然,车企做这种选择,肯定有自己的生存逻辑。要压价格,要适应最广泛的人群,要保障利润。可是,这种彻头彻尾的“倒退”,真的是消费者想要的吗?科技不断进步,体验不断刷新,这是趋势;但轩逸的经典内饰却像在用“过去”约束“现在”,就像商场里突然出现一台只能收现金的电话机,别人指指点点,厂家还一脸自豪。

有没有可能,把轩逸经典的内饰看成一种“现实主义”?现实是成本有限,现实是市场分层,现实是有人追求“能用就行”。但问题是,现实可以选择进步,也可以选择停滞。轩逸选择了后者,既没有主动“出圈”,也没有跟上“进化”。是不是厂家觉得,这么做能赢得保守派的青睐?还是本就没打算和对手竞争细节和体验,只想躲在价格和口碑的遮羞布后面?

新轩逸经典内饰落旧,中控台显保守,基础配置跟不上潮流-有驾

很多人怀念老车,是因为耐用,是因为简单。现在的轩逸经典,是不是借“经典”的外衣卖简陋?你说它复古,其实是配置上的贫瘠;你说它刻意?有种“被时代落下”的无力。这不是主动怀旧,而是被动落伍。用复古来描述它,不如直接称之为“不思进取”。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翻天覆地,创新、进步一浪接一浪,不跟风也可以,但不能老是“原地打转”。

谁还记得当年买车的心情,只求能开就行?但现在是买车也是买体验,是用着顺心、坐着舒服、用着方便。新款轩逸经典的内饰,是在用过去的答案,回答现在的问题,就有种用BP机打电话的尴尬,说不上恶心,却让人忍不住皱眉头。厂家的算盘可能就是降成本争销量,但消费者的需求不是止步不前。

如果厂商觉得,买这种车的人就只在乎省钱,那可能还是小看了市场。“经典”不是反复横跳在原地,是纪念曾经的美好后,继续往前走。新款轩逸经典的内饰,给人的不是怀旧,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滞后。不是不喜欢过去,而是不愿把过去当成现在唯一的标准。

新轩逸经典内饰落旧,中控台显保守,基础配置跟不上潮流-有驾

最后想问一句,这种“十年如一日”的设计,是不是在挑战消费者的底线?还是觉得大家不会介意这种省钱的做法?市场会最终给答案。人们怀旧,是为了记忆美好,不是为了接受落后。轩逸经典的内饰,想要当情怀卖,就得有点情怀的诚意;想要靠配置吸引,也不能全靠价格。

有点像那句话:你可以跑得慢,但不能不动;可以做减法,但不能只剩下算账。谁都明白,车终究不是生活全部,但“体验”已经变成了基本需求。轩逸经典的“复古”内饰,如果只是复古还好,假如是落后,那就未免太对不起这个时代了。

如果我们对现代生活有更高的期待,那么那些还停留在昨天的设计,是不是就该主动退出舞台?汽车进化路上,谁也不必等谁。生产者的选择会决定方向,但消费者的选择,其实比生产者更有力量。新款轩逸经典的内饰,或许就是一面镜子,映出谁拒绝改变,谁还在追求进步。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