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豪华品牌为何集体失落?
我真是没想过啊,以前年轻那会儿,做梦都想拥有的那些“二线豪华”车,现在居然变成这样了。以前说到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吧,至少都觉得它们身上有那么一股“高级感”。结果到了2025年,我才明白过来,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已经不怎么稀罕这些车了。
二线豪华车品牌的至暗时刻
看着最新的销量榜单,我心里就一个想法:完蛋了。啥叫“日薄西山”啊?这简直就是直接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你说品牌偶尔出点问题还能缓过来,但销量这玩意儿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你脸疼。2024年,凯迪拉克全年才卖了11.5万辆,同比直接跌了62.8%,这谁顶得住啊!以前那些主打车型,像CT5、XT5,现在一个比一个卖得差。更扎心的是,他们寄予厚望的纯电新车IQ傲歌,一年才卖不到3000辆,说它是“边角料”都算是客气的了。
二线豪华车市的残酷厮杀
雷克萨斯顶得住吗?也就那样吧。全年就靠着16.4万辆才勉强保住点面子,结果还同比下滑了9%。像ES、RX这些以前的销量主力,现在只能靠降价三万到五万来苦苦支撑,品牌的高端溢价已经被砍得七零八落了。
沃尔沃也好不了多少啊,全年卖了15.6万辆,同比下降8%。靠着几款插电混动车型才勉强度日,但它的燃油车系列被人吐槽“落后过时”,搞新能源转型也是步履维艰,磕磕绊绊的。
豪华车市场的“降价潮”与新势力崛起
更吓人的是终端价格啊!CT5现在优惠都能到8万了,XT5直接降了13万,裸车价都跌进20万区间了,这下跟迈腾、帕萨特算是抢同一个市场的客户了。雷克萨斯ES的起步价也跌到了22万,以前还得加价两万才能提车,那画面简直成了“时代的笑话”。
问题是,降价也没能让销量回升,反而让这些品牌掉进了一个怪圈——越降销量越低,销量越低就越得降价。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大家开始互相提醒:“再等等吧,说不定还会更便宜呢。”
就在这些“老贵族”们自己都快撑不住的时候,咱们国内的新势力已经开始悄悄占领市场了。2024年,问界M9一路猛冲,在50万元级别的市场上连续几个月都是老大。理想汽车全年卖了超过50万辆车,稳稳当当地坐上了新能源市场的头把交椅。
蔚来和腾势把平均成交价牢牢控制在30到40万之间,连仰望U8这种百万级的豪车,也在高端市场杀出了一条路。
新势力车企为何能赢得市场
这帮所谓的“后浪”车企到底凭什么赢得了市场?我来告诉你,靠的根本不是情怀,而是技术、体验和用户生态。
比如问界那套ADS 3.0无图智驾系统,现在已经能在95%的城市道路上用了,开车出门都不用看地图,照样开得稳稳当当。再看看蔚来家的150kWh半固态电池,续航直接干到了1000公里,连我都心动了,这种续航焦虑症晚期患者都想试试。理想更不用说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已经成了豪华车的新标配,谁不想要这样的配置?
说实话,在智能化、电动化、舒适性这些新标准下,雷克萨斯的“匠心工艺”和沃尔沃的“安全信仰”就显得有点过时了,感觉像是老古董一样。
不过呢,二线豪华品牌也不是完全没动作。沃尔沃虽然新能源车型占到了46%,听起来挺厉害,但仔细一看,它们的纯电车销量惨不忍睹,月销量才几百台,根本撑不起品牌的转型计划。
雷克萨斯到现在连一款拿得出手的纯电车都没有,国产化更是遥遥无期,那些曾经的豪华燃油车,现在就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被时代远远甩在后面。
至于凯迪拉克,它的电动路线更是一言难尽,锐歌LYRIQ一年卖的还不如特斯拉Model Y一个月卖的多。我甚至怀疑,他们是真想转型还是压根儿没反应过来啊?
二线豪华品牌集体凉凉?
对了,小米SU7刚上市第一个月就卖了超过2.3万辆,这成绩简直太猛了。然后小鹏的Mona M03直接把激光雷达的价格拉到了15万这个区间,性价比无敌啊。再看看极氪007,用800V的电动车平台,直接把那些BBA的油改电车型按在地上摩擦。现在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而是直接跨代碾压。这种技术上的代差,才是让二线豪华品牌彻底没戏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二线豪华品牌,就像一个站在悬崖边的老将军,既不想撤退,又不敢往前冲。燃油车是累赘,电动车又起步晚,品牌价值也是一塌糊涂。要是没有后台撑着的话,比如沃尔沃有吉利支持,雷克萨斯靠丰田养着,那它们接下来的命运基本上只有一个——退出中国市场。
我之前看到有个网友说得特别狠:“问界M9都已经卖到50多万了,谁还会去看雷克萨斯ES那种专门给网约车司机开的车?”还有人开玩笑说:“凯迪拉克现在就剩下一个标签了,就是‘洗浴中心专供’。”听起来挺扎心的,但这确实是事实啊——贵族的面子一旦没了,就连最底层的人都不愿意接手了。
2025年豪车市场大洗牌
2025年的中国车市啊,那可真是变了天了,豪华品牌的排名都得重新洗牌。这股风一吹,旧的格局就散了,谁还敢靠着以前的老名声混日子啊,没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