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汽通用,眼下谁还敢说它是车圈的“顶流”?但时光拨回去,2017年那会儿,真是何等风光——年销两百万,合资阵营里横着走。可谁又能料到,好端端的,却栽在了“三缸机”这颗硬邦邦的“骰子”上?别说车市老炮儿,连新司机都忍不住哀嚎:你说好好的油车,弄个三缸图啥?真的就那么缺德行吗?故事背后的深意不只是简单的技术路线问题,更多是人性、时代还有点“赌命”的味儿。
说实话,当年谁不羡慕通用的底气?老板们侃侃而谈,规划图一摊,三缸机的蓝图亮得晃眼。王永清的自信,看似坚定,实则透露着一丝慌乱。他要的是“稳住市场”,可政策一落地,前有狼后有虎。这双积分的规矩,干脆利落,不达标就不让卖油车——你敢说不是逼上梁山?上汽通用95%的销量压在油车身上,新能源连零头都攒不够,这要拼谁肯?可又不能放弃老大盘。堵着嘴说出来的话,也就成了:“难道真让我们眼睁睁丢掉这大好江山,去抢个新蛋糕?”话糙理不糙,合资品牌从来习惯高高在上,要他们割肉转型,咋可能说服自己?美系又崇尚大排量老肌肉,一夜之间让你变身省油冠军,这不比让熊猫上跳高还不靠谱?
说白了,三缸机成了救命绳索。政策的驱赶,市场的压力,企业的算计,全都挂在了这么个“小玩意儿”上。研发投入一波波,技术堆料堆到天花板,“十二项静音”“单缸黄金排量”“全球顶级供应链”……字面上唬人,实验室跑出来的数据那叫一个美。工程师出去随便吹:“谁开得出三缸还是四缸?”不仅高调,还真把研究院当庙会使。可你真敢信这话就是现实?数据你说你的,老百姓还得凭屁股说话。行业里都明白,车子最终混不混得开,看的是路上掉不掉链子,不是实验室里咋咋呼呼。
等市场真实地一耳刮子甩过来,才知道什么叫自作聪明。2018年,别克英朗换三缸,销量直线腰斩,从42万到26万,掉得清脆。车主的吐槽没断过:“怠速跟按摩椅似的,高速想超车,你吼你的,我慢慢爬我的。”后台一打开,工单投诉刷屏。三缸这事儿,说的不止是技术,其实更戳人心理——缸数等于面子!老一辈喜欢揣着钥匙出门溜达,“三缸车主聚会不敢亮钥匙”成了段子,社交媒体一片嘲讽气氛。丰田混动、比亚迪DM-i,油耗省得明明白白,动力给得实实在在。再瞅瞅三缸别克,省油成了最大笑柄,还带着不省心的后遗症,网友直接打趣:你那叫省油,不如说省心要紧。
其实,有些错不光是赌技术的问题,更是战略分裂带来的恶果。通用不敢大胆革新,一只脚想踩电动化的新世界,另一只死守着油车的营收命脉,迟迟不敢切换。摇摆不定,成了“墙头草”。管理层那股自信,看似有道理,实则下盘浮动。新能源的浪潮说真话早就拍到岸边了,你还在琢磨要不要弄湿裤腿,机会就一溜烟让人抢光了。比亚迪、吉利、甚至丰田和本田都混动、电动齐头并进,通用死死浪在三缸机各种黑科技堆里,最后不但没保住油车阵地,混动车领域也被甩出一条街。
销量撑不住,车企开始花样自救。降价成了家常便饭,品牌内卷到极致。凯迪拉克优惠甩十万直接抢别克,别克忍不住再砍一刀把雪佛兰逼死。内部打乱仗,渠道商头大如斗,经销商库存塞满院子,卖车的反过来自嘲,“不如直接去修电动车”。市场上,三缸标签沦为污点,消费者用脚投票,比降价还要实在。
但更闹心的,其实是信任断裂。2018年大规模召回,前悬架缺陷蛋疼到让人说不出话。2020年变速箱成金属搅拌机,维修站里“旧疾复发”,业界再无神车光环。不少老客户成了品牌黑粉,不断在网络上吐槽,“油钱都省出来补修变速箱了你敢信?”广告能吹技术多牛,市场一句“你开着不舒服”,再多科技堆砌也没戏。其实细想想,这不光是技术未过关,归根结底,是忽略了人心这道坎。
这36亿教育费,交得算不算冤?现在回头看,明明写着“时代在变”,有人却自欺欺人,以为腾点小聪明还能熬出个“技术春天”。殊不知,行业迭代比互联网还快,抢不到赛点,说再多“黑科技”也只是包装。新能源的浪潮砸过来,那种油车最后的挣扎,怎么看怎么像是泡沫。这不是说三缸机就一定是错,但倔强地只靠堆技术、不读风向,不愿意all in新赛道,最后只能两头挨打。这就像老农不懂种子、只会加肥料,结果一场洪水下来,颗粒无收。
归根到底,这一出连环反转的闹剧,既有合资老大哥的“与时俱进”迷思,也有一点自上而下的硬气自负。车市讲究的是迭代,是用户体验,是产业协同,而不是“我说你得信”。消费观念早变了,低油耗不等于低体验,省心才是硬道理。三缸能不能被原谅?或许将来有机会,但得把主动权还给需求,不是靠降价哄骗,更不是只求一时过关。前一秒还在嘲讽国产车“堆配置”,后一秒就让政策拍醒。谁敢说不是种讽刺?
如今,怀念过往辉煌成为经销商的日常,朋友圈都在转“你还记得当年别克有多牛吗”。可现实是,等你缓过神来,别人的时代已经换页。不是说企业没有机会翻身,而是时代的容错率更低,比起“哄着政策跑”,不如真枪实弹卷一把技术和服务,在新能源、混动化的主场接着拼,不行你还得认。
说到这里,你要问,三缸机的锅该甩给谁?政策?技术?还是决策者的拿捏?其实都沾边。市场这玩意就是这样,留情面给不了任何人。通用的故事,其实就是一堂很贵很现实的商学院案例课,讲的是判断,赌的是速度,拼的是颠覆力。大企业倒下,很多时候不输在能力,而是慢在思路。
打住,让大家想想:要是你是通用的高层,当年愿不愿意堵一把三缸?看到今天的新能源大势,会不会后悔当年那个斩钉截铁?别老嘲笑厂商,每个人都可能被时代的浪花淹没。你们怎么看三缸机的故事?欢迎留言出招,互相掀点老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