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7月底他们搞了个App改名投票,让网友帮忙选新名字。上万人热情参与投出个冠军叫“成就梦想”,结果比亚迪内部一开会,拍板决定:“这名字我们不用,App还叫‘比亚迪’!“
更魔幻的是,官方扭头给冠军名字的作者塞了个“采用奖励”,发奖发得理直气壮,但名字死活不用。这套自相矛盾的操作直接把网友CPU干烧了:投票投了个寂寞?玩不起别玩啊!
比亚迪搞的这场App新名字投票,在7月31日轰轰烈烈地结束了。全网的比亚迪粉丝和吃瓜群众都卯足了劲儿参与,就想给这个天天要用的App起个响亮新名。
最终,网友用真金白银的投票,把“成就梦想”这个名字顶上了冠军宝座。大伙儿心想,这下稳了,官方总得认账吧?
结果八月初,比亚迪官方一条公告把所有人整懵了。公告轻描淡写地说:经过我们公司“内部慎重研讨”,App的名字不改了,还是用回原来的“比亚迪”!
理由一句没提。只提了那个被选中的“成就梦想”,仿佛它只是个参与奖得主。公告里重点说的是:这个“成就梦想”的名字虽然我们不用,但投它的作者别灰心,除了原本的“入围奖”,我们额外破例发你个“采用奖励”!
对,就是官方最初承诺的:名字要是真被用了,你就能拿到的那份大奖——10000积分加50点“梦想值”。
这一下,热闹炸锅了。有较真儿的网友直接扒出当时的活动规则:明明白白写着,投票第一的名字,官方会“择优采用”。
现在结果出来了,你比亚迪自己组织的投票,自己定的规矩,网友认认真真按你规则投出来了,你轻飘飘一句“内部决定”就推翻结果?连个原因都懒得编?那你这投票算啥?逗大伙儿玩儿呢?纯粹浪费网友感情和时间呗?
再一琢磨这个“采用奖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按照正常人的理解,这奖叫“采用奖励”,意思不就是名字被实际采用了才能发吗?
现在可好,名字明明没被用,比亚迪却硬要发这个奖。这好比什么呢?好比学校搞作文比赛,一等奖奖金10000块,结果学校扭头宣布:“一等奖作品写得确实不错,但我们觉得还是隔壁班那篇去年的更好,所以一等奖文章我们不登校刊了!
不过钱照发!”这逻辑,简直离了大谱。它直接让“采用奖励”四个字成了一个笑话。有网友毫不客气地在比亚迪官方账号下面开怼:你们这叫啥?这叫无效投票、无效奖励、纯纯的无效活动!
为啥比亚迪宁肯顶着挨骂,也要硬着头皮搞这么一出“发了奖但不用名”的尴尬戏码呢?有懂行的网友和长期关注比亚迪的粉丝就分析开了:说白了,还是“比亚迪”这三个字的分量太重了!
你现在随便去翻翻比亚迪的手机应用商店、看看官网、或者瞅一眼他们车里中控屏上那个App图标,无论你是开“汉”的、开“海豚”的、还是开“元”的,里头那个用来控车、查状态、搞服务的App,全都统一叫“比亚迪”。
人家早就把这名字焊死了在品牌战车上,跟旗下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车子深度绑定。这个统一性,比亚迪看得比啥都重。
有人特意去翻比亚迪的公开资料,发现它在国际上打的英文口号一直是“Build Your Dreams”。
这下更清楚了,“成就梦想”这名字,听起来挺正能量对吧?但本质上,跟人家用了多年的全球口号“Build Your Dreams”高度撞车,翻来覆去就在“梦想”这点上打转。
对于比亚迪来说,这相当于花大劲儿搞个活动,结果选了个意思差不多但传播力可能还不如英文口号响亮的名字,那何必折腾?不如干脆不变。
再往深了看,其实汽车大厂搞这类“用户投票参与命名”的活动,本身就带点“套路”。有搞过类似活动的人私下透露:这种投票,热闹归热闹,但最终拍板权,公司高管们是绝对不可能放手的。
为什么?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假如真来个天马行空的名字,比如叫“比亚迪超级遥控器”,这名字放手机里还行不?会不会让新用户点进来一看懵圈?
以为这是个手机遥控器App?或者有人觉得“比亚迪”三个字不够时尚,但换成个花里胡哨的新名字,用户会不会找不着北?误以为这是比亚迪又搞了个副牌或子公司的产品?这种混乱,风险太大了。
想想当年的特斯拉Cybertruck搞线上投票征名,粉丝们热火朝天投出来的名字,最后不也是被特斯拉内部一句话否决了?
这事的后果是肉眼可见的。网上各种讨论比亚迪的群里、论坛、微博、比亚迪App自己的评论区,简直像炸了的马蜂窝。
最大的一股声音就是质疑官方的公信力:名字定死了要用“比亚迪”,那你搞这投票干嘛?搞噱头博流量呢?这不是虚假营销是什么?赤裸裸地消费用户热情!
也有人觉得这补偿“不痛不痒”:10000积分和50梦想值听着不少,但具体能干啥?能换点像样的车载配件(比如快充头、脚垫),还是只能换点App皮肤、虚拟勋章这类没啥用的东西?比亚迪要是真心想安抚用户,就该把这奖励的“购买力”透明化,光给个数字,谁知道是不是画大饼?
不过,吵归吵,也不是所有声音都在骂。也有理性的老车主出来帮比亚迪说话:App最主要是好用!名字改不改真的无所谓!
只要功能顺手不卡顿,名字叫“比亚迪”还是“成就梦想”,压根儿不影响开车锁车看电量!他们还指出,手机里App图标一大堆,“比亚迪”这三个字一眼就能找着,真换成个陌生名字,找起来可能更费劲,反而麻烦。这部分观点集中在:稳定性和品牌认知度,比追求新鲜感更重要。
这场命名翻车事件,热度一路走高。就在比亚迪官方发公告之后不久,像微博、抖音、知乎这些地方,迅速冒出来一堆热辣标题的讨论帖。
有人发起灵魂拷问:“#比亚迪投票投了个寂寞#”,有人直接挂上话题“#万人票选抵不过内部一句话#”,还有人在论坛里开了个“打擂台”的投票贴,一边是“支持官方保原名(稳字当头)”,另一边是“反对朝令夕改(公信力更重要)”。
帖子下面你来我往,吵得不亦乐乎。甚至连汽车行业的其他论坛和自媒体都开始蹭这个话题,标题一个比一个抓人眼球:《从比亚迪改名看企业营销如何避免翻车》、《用户互动变公关危机?车企该怎么玩》。就在一片喧嚣中,那位捧回“双重奖励”
(入围+采用)的“成就梦想”投稿者,至今神隐。没人知道这位幸运(或者说憋屈?)的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是否真拿到了积分和梦想值,以及他/她自己对这“奖发了名没用了”的结果到底是高兴还是懵圈的状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