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开车去公司,天还蒙蒙亮,身边的车流不算多,但那一排乐道L60的尾灯亮得挺亮的。心想——这车要么又涨价了,要么配置有调整。(这段先按下不表)
新款L60谍照乍一看没太大变化,就是外面轮廓还那么熟悉。你问我为什么会感觉,一眼就能认出:嗯,这还是乐道的那个样子。其实是因为,完全照搬前脸还不现实,毕竟造型师会告诉你,老设计会变成标志,但细节不变,品牌辨识度是能撑好一阵的。估算下来,新款车尾灯的灯带可能会采用变色灯组,增强辨识度(但样本少,不一定准)。
说到配置,厂商的思路都差不多,都想吃鸡。一个厂商会把配置堆得满满的,但良心讲,配置升级没那么容易硬件堆出来。我跟合作的销售聊过,他就说:今年只要车内多了两个无线充电板,很多人就觉得值了。这其实很关键,因为在供应链里,无线充电模块其实不算啥大件,但能让客户意会到升级的感觉。你说实操差别在哪?我试过的,同样配置的两台车,副驾驶手枕下面的无线充电板,便捷度是有差的。
刚才我翻了下笔记/相册,那次试驾的片段还记得:后排座椅通风,嗬,那实际用起来确实舒服,尤其夏天开空调一变,不像有的车只是感觉凉快,是真的让人觉得头发不黏着,这个设计,真是考虑到老板们的高要求。有人问:后排座椅通风值不值?我觉得值,尤其是要考虑粉丝们的用车体验。
我留个疑问:像新车加入金色车漆,是不是代表厂商越来越玩豪华感了?但实际上,金色在高端车中用得多,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尤其在中国市场。你不觉得,这相当于白金卡的一点点烫金感觉?总归,各个品牌都在尝试拿亮色调性抢市场。
回头说动力:现款乐道L60两驱版还是240千瓦电机,续航555公里,换成730公里的版本,外出基本不用担心过桥费问题(这段先不扯),但我觉得,续航的提升主要还是靠电池包容量;但其实电池们在空间里的布局,就像餐厅里的厨师,如何排布,让容量最大化,而不影响车的平衡,就像厨师怎么把菜摆得既好看又吃得顺。
你可能会问:新款是不是速度会更快?这我就有点猜测——其实电机功率没变,那动力差别也许不大。不同的是,可能在调校上,调得更顺畅或反应更灵敏。这跟调音师调音一样,不能说硬件变了,但调出来的感觉就不同。
有个细节:我刚才翻相册时,看到车尾那个细长的尾灯,就是很识别符号。这个设计其实很讲究,细长尾灯有个好处,能把横向延伸感加强,也就视觉上拉长了车的比例,让人觉得更加拉风。 很像戴手表,人手上戴了个大表盘,感觉就挺有逼格。
说到成本,估计新车在千瓦时的电池包上的投资大概能多花个几百块钱(估算/体感),就在品质和续航上多点保障。毕竟,买车的人都担心续航焦虑,你问我,在这个区间的用户,大概70%关注续航,剩下那30%喜欢操控感。
我一直在想:车厂研发早就盯着用户的开车惯去调车了。不少人发现主动刹车其实就是个大配件,个中有趣的是,主动刹车的传感器,就像人的眼睛,感应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时,就像人突然看到个跳出来的事情,立刻反应。而在生产线,说起来很像装配工换零件,你得保证每个零件都符合标准,否则一装到线上,可能就闹脾气。
对比别的车,像格拉斯的X20,配置差不多也在那儿,价格也差不多,最明显的差别在哪里?我猜是他们的调校方向和细节打磨。同价位车,我试过几款,堪称驾驶感受差异微妙,但这微妙的差异,实际上可能影响用户的满意度。
这些细节都在供应链里拼拼速度、拼成本。我有个朋友是修理工,他说:电池包的焊点,做得不细致,车跑个两三万公里就出问题。这就像房子抽水管子,藏在墙里,差个焊点变成漏水,修起来特别麻烦。
你是不是在想,这车未来会不会降价?汽车价格这个事,说得难听点,也就是市场点水的结果。按我观察,国货车,现在价格越来越扯平,甚至有时候比合资还便宜。便宜也不等于质量差,但成本控制变得极其重要。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新车的价格涨了,配置又上去了,大家会不会觉得买得到的越来越少?
我得琢磨个刚需——车内的那些变新的细节:新款会不会增加点智能化?语音助手、车辆远程控制?那些东西确实方便,但我心里暗暗觉得:用心感受车的每一处设计,才是真的体验。毕竟,车子不只是一堆技术拼拼凑凑出来的机械体。
而你,是不是也喜欢在途中推敲这些细节,想象着跑在路上的它,随时准备迎接下一次变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