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出了件新鲜事,卖白酒的五粮液真把车造出来了!刚开始听说这事儿,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脑子里立马浮现出"方向盘带酒香""仪表盘像茅台瓶"的奇葩画面。特别是那个被网友戏称为"酒杯标"的车标一亮相,朋友圈里直接笑炸了锅——这年头连喝酒的都要和开车的抢饭碗了?
但您可别急着笑,等我带您仔细盘盘这台凯翼昆仑iHD,说不定您也会像那8000多个掏腰包的车主一样,突然觉得这"酒杯车"有点意思。毕竟咱们老百姓买车最实在,管它车标像酒杯还是酱油瓶,价格合适、配置到位才是硬道理。
先说说这车的定价,9.99万起的中型混动SUV,这数字往4S店墙上一挂,隔壁看比亚迪宋PLUS的大哥立马就挪不动腿了。您算算账啊,差不多的混动技术,比主流品牌便宜了五六万,省下的钱够加三年油,这账谁不会算?现在油价这么飘忽不定,谁不想找台"吃得少跑得远"的车?
说到动力系统,五粮液这次倒是挺聪明,没自己闭门造车,直接把奇瑞的底盘、比亚迪的混动、宁德时代的电池攒了个"顶配套餐"。1.5T发动机热效率干到40%,纯电跑150公里,满油满电能怼1200公里。咱就说日常上下班,充电比加油划算多了,周末跑个长途也不用老惦记服务区。特别是那个7.9秒破百的加速,等红灯时偶尔想"野"一把,也不会被旁边的小年轻笑话。
坐进车里第一感觉就是:真宽敞!4米7的车长,1米96的宽度,后排能轻松跷二郎腿。现在家家户户都爱周末自驾游,后备箱587升的容积,装下婴儿车、露营装备还能塞两箱矿泉水。您要是家里有老人孩子就知道,坐得憋屈的车开半小时就浑身难受,这空间对家庭用户真是拿捏得死死的。
底盘调校倒是给了我惊喜,过减速带时"咚咚"两声就完事,没有多余弹跳。跑山路时车身稳当,不会像开船似的左摇右晃。后来一打听,原来和奇瑞那些20万级别的SUV是同一个平台,难怪开着不像十万出头的车。现在年轻人买车都讲究个"驾驶质感",这台车倒是摸准了脉。
智能化配置也算跟上了趟,中控大屏操作挺跟手,L2级自动驾驶跑高速能省不少劲。虽然比不上那些能自动变道的高端车,但对于咱们普通家庭用车,能帮着踩刹车、保持车距就够用了。特别是那个快充,吃个快餐的功夫就能充个百八十公里,比某些纯电车还利索。
当然啦,便宜肯定有便宜的道理。内饰摸上去硬塑料多了点,座椅皮质也不是特别细腻。但您想啊,十万块要啥真皮座椅?省下的钱自己后期加装不香吗?至于品牌力这事儿,我倒觉得现在年轻人买车越来越不看牌子了。您看前些年那些新势力造车,不也是从被质疑到被接受?关键还是看产品硬不硬。
说到这儿,肯定有朋友要问:五粮液一个卖酒的,造的车靠谱吗?其实人家早就布局了,24亿真金白银砸进去,还拉来这么多大牌供应商。现在汽车行业早就是"拼积木"的时代,关键看谁家会搭配。就像咱们去菜市场,同样的食材,大厨和小工做出来的味道能一样吗?
这台车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找准了"实用主义"这个点。现在车市卷成这样,有的拼冰箱彩电,有的比自动驾驶,但普通家庭最需要的还是省油、能装、毛病少。五粮液这招"田忌赛马"玩得妙——用二线品牌的价格,给到一线品牌的三大件,专治各种"既要又要还要"的选择困难症。
我认识个90后奶爸,本来预算十五万想买合资车,后来试驾完直接订了昆仑iHD。他原话是:"省下五万块够孩子三年奶粉钱,空间还比CR-V大一圈,至于品牌?开出去谁认识啊!"这话虽然实在,但也反映出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面子不如里子重要。
不过您要是特别在意做工质感,建议还是去4S店亲手摸摸。毕竟成本摆在那儿,有些地方确实能看出省钱的痕迹。但话说回来,现在十万块的手机都有人买,十万块能跑1200公里的SUV倒嫌便宜了?
最后说个真实故事:上周去充电站,碰到个开昆仑iHD的网约车司机。我问他怎么选这车,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每天充电比加油省七八十块,一个月就是两千多,车价又便宜,干我们这行的最会算账。"您看,连靠车吃饭的人都觉得划算,普通家用还能差到哪去?
所以啊,下次再看见那个"酒杯标",别光顾着笑。这车就像五粮液的老白干,看着朴实,后劲可不小。在如今这个"买车比买房还纠结"的年头,能找到台不玩虚的、老实巴交的家用车,反倒成了件稀罕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