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江湖”国产车型的夏天结束了?
2023年8月,燃油车市场杀出一记“回马枪”,大伙儿看到榜单那一刻,脑子里就仨字太意外!过往横扫千军的国产SUV变身“陪跑”,昔日榜首星越L一夜跌到第8,咱们曾经挂在嘴边的“国货之光”长安CS75PLUS干脆直接跌出前20,连影子都快看不到了。再看看合资阵营,大众把“燃油老大哥”的姿态给摆得明明白白,前十占了五席,像是在说“谁来我都不怕,不服你也得忍着。”壮哉,我大大众,真成了车圈里的“王者荣耀”——豪门底蕴拿捏得死死的。丰田这边的卡罗拉也原地“开摆”,连前35都进不去了。有人感慨“燃油车江湖,变天了吗?”
第一回合“燃油国货”VS“合资常青树”,昔日风光去哪儿了?
咱们印象里,国产燃油SUV一直是“真香定律”的代表。星越L、CS75PLUS、哈弗H6,谁家过日子不眼馋一把?结果这次,星越L连前三都没挤进去,还好歹沾个前十边,CS75PLUS连及格线都保不住,冲进前20那是妄想。你问哈弗H6?5000多辆,榜单里像个“考研落榜生”,多少人心头一凉“不是说国潮崛起吗,这咋没了动静?”
这头国货唱“凉凉”,那头大众、丰田、日产、别克、宝马奔驰奥迪等合资车们,一个比一个精神。榜单头名轩逸2.7万辆、朗逸2.4万辆,博越L掂量掂量,“我还能再努力一下”,但合资的盘子岿然不动。大众家族强势五席,丰田卡罗拉锐放表现还行,就是卡罗拉自己摔了,根本抬不起头来。看得人直呼“合资老伙计,就是能打!”
网上一堆车友吐槽“燃油国货的好日子结束了?”也有人反呛“新能源崛起,燃油车谁还看得上?”说着说着,评论区就成了“大型吵架现场”。
细数榜单销量大洗牌,老将失宠新秀不答卷
榜单再一8月有32款燃油车销量破万。最顶流的轩逸,温吞的性格居然隐约带着一股“老干部”的稳健气场,遥遥领先,成了“乐坛常青树”的车圈翻版。榜首之外,朗逸、博越L、帕萨特、途观L、RAV4荣放轮番上榜,你来我往,各显神通。
有人说星越L还能排第8块够争气了,实际上前面那些合资早就是“万年老店”。尤其卡罗拉掉到32名,销量不足8000辆,往年那个街头巷尾“打打麻将都能碰见一辆”的盛况,真成了回忆杀。长安CS75PLUS更惨,1.2万的销量还被轰出前20,恐怕厂家都得喝两口冰水压压惊。
反观豪华阵营,宝马3系、奔驰C级“不是一般能扛打”,动辄销量上万,雅阁和昂科威Plus、红旗H5居然也拉成一条线。连“哈弗大狗”都进了1.4万,还真有点儿南北通吃的样子。
但如果说榜单后面的“倒数小能手”,那才叫扎心。缤越、威兰达、捷途旅行者、帝豪,销量都悬在警戒线上。尤以睿蓝X3 PRO为代表,5741辆竟然胜过瑞虎5x、哈弗H6这些前辈,真是后生可畏。美系的君越、别克GL8只剩4000多销量,伊兰特、思域、坦克300一把子跌到80名开外,昔日车圈的尖子班,如今全成了“中等生”。
“表面平静”之下,其实买车人的犹豫、渠道商的迷茫,厂家自己的“打算盘”,谁也不敢喊“过于乐观”。热度退却,真金白银买账的,都是在赌下一个周期的机会。
哎嘛,这场“榜单大乱斗”,其实背后水可深着呢。网友们认为消费降级、油价上涨、政策变动、新能源搅局,层层叠加下来,谁还敢哭着喊着交全款买油车?经销商那头都快“边喝茶边盘算盘”,卖一辆少一辆,库存多了压力山大。用户说“倒不是不买油车,是心里没谱。说新能源能省钱,可车主一合计电池换新的价格,头发都开始掉了。”
其实国产品牌这阵子尴尬不只是燃油板块,新能源这把火愈烧愈旺,好多家庭买车“一票否决”燃油,直接奔新能源那边去了。看着“造车新势力”搞发布会整花活,仿佛只要带个大屏幕,外加“智能座舱”,那车主心里直接就种了草。反观燃油车,除了“便宜点、维修方便”,似乎找不到太大亮点。尤其北方小伙伴,家门口一搜新能源,“充电桩一个没有!”——还不是敢怒不敢言?
再说合资阵营,能抗住新能源冲击的,也就那么几款传统车型。大众是典型的“老油条”,逢场作戏个把年头,靠质量和口碑死撑,但智能化、网联化、颜值化,那还得是新势力的炫技场。连丰田本田都着急上马混动车型,怕被晾在外面“凉快”。
不过别看前面吵得热闹,榜单表面一片按部就班,实则水下是“暗流涌动”。厂家狂堆优惠政策,说是高端配置全系标配,谁还敢信?经销商信誓旦旦“保价到年底”,可谁都知道,说变天就变天。新能源补贴政策忽左忽右,油价明里暗里蹭蹭上窜,老百姓看着汽车市场都快晕菜了。
而背后更扎心的,是燃油车的“宿命循环”。大家还记得当年伊兰特、思域、马自达几兄弟横扫千军吗?如今已混到二三千辆的惨状。再不转型、不自我革命,堆什么优惠、撑什么场面,都有点隔靴搔痒。
紧箍咒再次响起。新能源崛起、合资压制、本土品牌迷失。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大战在即,车市的水和油,越来越分不清。
明面儿上,大家还在喊着“燃油车爆款,优惠多多”,而实际上,好多品牌都在做“两手准备”一边低头珍惜剩余流量,一边偷着布局新能源,怕哪天风向一变,被拍死在沙滩上。尤其国产阵营,硬仗才刚刚开始。合资还死守燃油“根据地”,但转型要慢,只能靠情怀和口碑撑着,“要死死得明白,要活活得彻底”。君不见很多二线品牌干脆直接转型,连家电企业都插一脚,搅得市场越来越像“魔幻现实主义”的菜市场。
分歧其实愈演愈烈。有人坚信“新能源是未来”,油车全该下岗;有人死守“燃油性能稳定、用着踏实”,新势力玩花样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双方各自拉杆子,车友群天天炸锅。厂家也不傻,哪个能不两头下注?就怕一边押宝新能源,一边就错过了燃油车剩下的最后一波红利。你以为十年后二手油车还能卖个好价钱?醒醒吧,梦里啥都有。
榜单末尾那帮“陪跑选手”,还在苦苦挣扎。一水儿的4-5千辆,连郊区的4S店都快扛不住房租。上周东北朋友逛4S店,直言不讳“感觉比去年冷清多了,销售的热情都降温半度。”不是说人情冷暖,但摆在眼前的现实,“一手空调一手电扇”,说不定哪天就被淘汰了。
你说车市平静了吗?不,战鼓敲得通天响!新旧势力互掐、合资坐看风云、国产自救求生。新能源、燃油车、混动,三分天下,让人眼花缭乱。说是买辆车,最后买了焦虑、买了迷茫、买了一肚子的选择题。
,其实这榜单怎么看怎么别扭。合资老炮们还在那里插旗占地,国产品牌哑火扑街就像“七月的西瓜,谁抢谁剩一地瓜子壳”。新能源又偷偷摸摸搞个大新闻,“油电双全”都成了标配。有人说燃油车不用着急,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底子厚着呢。可你试试再不忍一忍,“新能源终究会翻盘”,到时候可别哭鼻子说“为啥咱家乡的车不见了”。
至于榜首的轩逸、朗逸,不羡慕、不傲娇,“老树开花”也得适应新节奏。网友说得好——咱老百姓买得起车不稀奇,买对了车才牛气。榜单头条,还是得给买家起个醒——无论燃油还是电动,盲目跟风最怕被忽悠瘸了腿。
都说燃油车Comeback了,你觉得该继续“死磕”老牌合资,还是趁早拥抱新势力的智能新能源?是该相信“传统大厂”的岁月沉淀,还是押宝“新瓶装新酒”的造车新势力?来——各位老司机、键盘党,评论区互怼开始,你会站哪一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