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电池上车,价格下探10万级,华系车首搭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得特别火,那就是“半固态电池”。

您可能在新闻里或者听朋友聊天时听到过这个词,听着就挺高科技的。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新型的电动车电池。

这事儿之所以闹得这么大,是因为它一下子把两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给摆到了台面上:一个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另一个就是价格。

半固态电池上车,价格下探10万级,华系车首搭-有驾

以前我们总觉得,想要续航跑得远,车就得贵,动不动就三四十万。

可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你,有一款续航能超过一千公里的车,价格居然能降到十万块钱以下,这换谁听了都得愣一下,心里犯嘀咕:这是真的假的?

是技术真的进步了,还是厂家在玩什么新花样?

事情的起因是9月初,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这两家公司突然宣布要合作,说要在一款新车上用上半固态电池。

这个“半固态”到底是什么呢?

咱们用个通俗的例子来解释。

现在大部分电动车用的锂电池,里面装着电解液,就像一包液体,所以晃动起来有感觉。

全固态电池呢,就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它里面是纯固体的,没有一点液体,理论上更安全,能量也更高。

而现在说的这个“半固态”,就是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理解为把电池里的液体换成了类似果冻或者浓稠的凝胶状物质。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就是在同样大小的电池包里,能储存更多的电能。

按照官方的说法,能量密度能提高一大截,直接让车的续航里程奔着一千公里去了。

这就好比以前一个水壶只能装一升水,现在用新材料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水壶,却能装下两升水,这对于解决大家的续航焦虑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如果说五菱和华为还只是放了个消息,那紧接着在成都车展上,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品牌就直接把实物摆了出来。

他们推出了一款叫MG4的纯电动车,特别设置了一个“半固态安芯版”,预售价格直接定在了9.98万元。

半固态电池上车,价格下探10万级,华系车首搭-有驾

更关键的是,他们还承诺,今年年底之前肯定能把车交到用户手里。

这个价格一公布,整个行业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半固态电池是高端车的专属配置,比如蔚来汽车有一款售价四五十万的车型就搭载了这种电池。

怎么一眨眼的功夫,这项高科技就用在了十万级的家用车上了?

现场看车的人反应也很有趣,分成了两派。

一派人特别激动,觉得这下可好了,充一次电能跑这么远,以后出远门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了。

另一派人就比较谨慎,心里充满了疑问。

他们担心的点也很现实:这毕竟是新技术,到底稳不稳定?

耐不耐用?

别开个两三年,电池性能就大幅下降,到时候换电池的钱都够买半辆新车了。

尤其是一位来自北方的朋友,他的问题就更具体了,他问在零下三十度的冬天,这电池表现怎么样。

厂家的人回答说,低温下的功率性能提升了百分之五十多,但这话听着还是有点模糊,具体到冬天续航会打几折,谁心里也没个确切的答案。

消费者还在观望,资本市场那边早就按捺不住了。

消息一出来,跟固态电池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就开始疯涨。

半固态电池上车,价格下探10万级,华系车首搭-有驾

有一家叫天际股份的公司,股价连续三天涨停,其他一些生产上游材料的公司,比如丰元股份、金银河,股价也跟着往上蹿。

但是,如果我们冷静下来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股热潮背后,可能有些虚火。

在这些股价大涨的公司里,真正有能力大规模生产半固态电池的其实没几家。

比如说行业里技术比较靠前的孚能科技,虽然已经接到了广汽、东风这些大车企的订单,但他们的生产线也还在调试完善中,目前主要还是给一些小众领域,比如飞行汽车供货。

毕竟飞行汽车对成本不那么敏感,而且需求量也小。

这说明,资本市场的热情,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和炒作,离真正的大规模普及还有一段距离。

从技术本身来看,半固态电池也并非完美无缺。

它虽然能量密度高,但目前还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成本,另一个是循环寿命。

有电池行业的内部人士就私下透露,现在生产一块半固态电池的成本,要比传统的液态电池高出至少百分之三十。

要把这个成本降下来,让普通消费者都能轻松负担,可能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去改进工艺和扩大生产规模。

至于更先进的全固态电池,那更是八字还没一撇,基本上还都待在各个公司的实验室里,量产的时间表也是一再推迟。

面对这项新技术,产业链上的不同角色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像上汽、蔚来这样的汽车制造厂,他们非常积极,急于把半固态电池作为自己产品的一个新亮点推向市场,抢占先机。

而一些行业专家,比如国家新能源汽车专家万钢,就显得比较冷静。

半固态电池上车,价格下探10万级,华系车首搭-有驾

他公开提醒说,不要光想着画大饼,要先把半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成本问题踏踏实实地解决了,还要考虑以后这些电池报废了怎么回收利用,不能只顾着往前冲。

而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行业巨头,他们的策略就更稳健。

他们一方面也在研究固态电池技术,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继续改进现有的液态电池技术,比如推出了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高的麒麟电池和神行超充电池。

他们的做法,更像是一边看着新赛道,一边把自己现在脚下的路修得更宽更平。

这次华为和上汽的合作,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次市场试水,用一款价格亲民的车型来收集用户数据,为未来的技术竞争打基础。

那么,MG4这款不到十万块的“半固态”车,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最直接的,可能就是会引发新一轮的“价格战”。

你想想,当十万块的车都能跑一千公里了,那让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品牌怎么定价?

如果MG4真的成功了,那么明年我们很可能会看到电动车市场又一轮激烈的价格竞争,这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

但是,这里面也有风险。

现在电池厂都在拼命扩大产能,但生产半固态电池需要的一些关键原材料,比如硫化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挺紧缺的。

到时候会不会出现车造出来了,却没有足够的电池可装,导致用户迟迟提不到车的情况?

这也是一个未知数。

总而言之,半固态电池这件事,现在看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技术上很有前景,但离成熟还有距离;价格上很吸引人,但背后的风险也不小。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MG4这款车上,看它在年底前到底能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交付。

如果它成功了,那可能真的会改变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