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总渲染的理想i5跳灯版,帅得让我心跳漏了一拍。
各位车友,先说清楚:目前理想官方并未发布任何关于“i5”或纯电轿车的正式信息。我们今天聊的,是博主糖总@SugarDesign基于理想i8概念车所创作的一组假想渲染图——尤其是那款带跳灯设计的版本,低趴宽体、线条凌厉,真的像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说实话,看到第一眼,我心里就冒出一句:“这要是量产,我钱包准备好了。”
但咱不能光看脸激动,作为老司机,我得带大家冷静下来,扒一扒这组图背后的设计逻辑,看看它为啥能“一眼万年”。
外观:跳灯不是复古,是态度
先说最抓眼球的——跳灯。没错,这玩意儿在90年代风靡一时,法拉利F355、本田NSX都用过。如今它出现在一辆“理想”车上,乍一听有点魔幻。但糖总的设计思路很清晰:理想i系列想走的是“科技+情感”路线,而跳灯,就是情感的开关。
你想想,现在满大街的电动车,眯眯眼大灯、贯穿式灯带,辨识度是高,但看多了真有点审美疲劳。而跳灯不一样,它像一双会“眨眼”的眼睛,启动时缓缓升起,仪式感拉满。这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让车有了“生命感”——就像你坐进驾驶座,车子也在跟你打招呼。
再说车身姿态。糖总的i5渲染图明显借鉴了本田NSX的“低趴宽体”风格,轴距拉长,轮拱外扩,车尾微微上翘,整体比例接近GT跑车。这种设计不只是为了帅,更低的重心意味着更好的高速稳定性,宽体则为大尺寸轮毂和高性能刹车系统留足空间。我试驾过几款低重心轿跑,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是SUV永远给不了的。
风阻系数?暂无相关数据,但从线条走向看,车顶弧线流畅下滑,后视镜做了半隐藏处理,前唇有主动进气格栅的影子——这些细节都在为降低风阻服务。要知道,每降低0.01的风阻,续航就能提升5-8公里(WLTP工况下),对纯电车来说,这可是实打实的“省电黑科技”。
设计语言:i8的影子,i5的灵魂
糖总说,理想i8是i5的“雏形”,这话有道理。i8作为理想首款纯电车型,已经展现出不同于L系列的锋利线条和未来感。而i5的渲染图,更像是把i8的DNA“压扁拉长”——前脸保留了理想标志性的T字灯带,但更窄更锐利;侧面腰线从大灯一直贯穿到尾灯,形成强烈的视觉牵引力。
有意思的是,车门采用了无框设计+隐藏式门把手,这在理想现有车型里是头一回。无框车门固然帅,但隔音和密封性是挑战。我之前试驾某款无框电动车,高速上风噪明显比传统车门大。不过以方太在厨电领域“死磕用户痛点”的劲头来看,理想如果真做无框车门,大概率会用双层隔音玻璃+主动降噪技术来补足——毕竟,安静,是豪华的前提。
尾部设计也值得一说。贯穿式尾灯+可升降尾翼,白天是优雅,晚上是杀气。尾翼不光是装饰,高速时自动升起,能增加下压力,提升过弯稳定性。这让我想起保时捷Taycan,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配合空气动力学套件,能让两吨重的车跑出“贴地飞行”的感觉。理想如果走高端运动路线,这套系统肯定少不了。
用户视角:谁会买这样一辆车?
咱们得现实点:这车如果真量产,价格不会低。参考蔚来ET7、极氪001 FR这些对标车型,预计起售价在40万以上。那它的目标用户是谁?
我身边有个朋友老张,38岁,科技公司高管,家里有L9,但一直念叨“想玩点不一样的”。他跟我说:“SUV坐着舒服,但开起来总觉得‘敦实’,不够激情。”i5这样的车,就是给老张们准备的——他们不需要天天飙车,但想要一辆能“唤醒驾驶欲望”的车。
而且,多孩家庭的爸爸们,也需要一点“自我空间”。周末送完孩子上兴趣班,绕城高速开一圈,跳灯升起,音乐响起,那一刻,他不是谁的爸爸或老板,只是一个热爱驾驶的人。
竞品对比:和谁抢饭吃?
如果i5真来了,它绕不开三个对手:蔚来ET7、极氪001、小米SU7。
蔚来ET7:豪华感强,换电方便,但设计偏稳重,少了点激情。
极氪001:操控好,性能猛,但内饰质感和品牌调性,和理想还有差距。
小米SU7:性价比高,智能座舱强,但底盘调校和豪华感,还在追赶。
i5的优势在哪? 如果它真能继承理想“用户第一”的理念,把“驾驶乐趣”和“家庭需求”平衡好——比如提供“舒适”和“运动”双悬挂模式,后排保留L系列的舒适性,那它就有机会杀出重围。
技术猜想:空化射流能上车吗?
说到理想的技术积累,大家都知道“冰箱彩电大沙发”,但很多人不知道,理想母公司方太在洗碗机领域搞出了“高能气泡洗”技术,源自潜艇清洗原理。这让我突发奇想:这种“空化射流”技术,能不能用在电动车的电池冷却系统上?
目前主流是液冷,但效率有瓶颈。如果能把微小气泡注入冷却液,形成局部高压冲击,散热效率可能大幅提升——这对高性能纯电车来说,意味着更稳定的输出和更长的寿命。当然,这只是我的脑洞,暂无官方信息支持,但理想如果真敢这么玩,那才叫“跨界创新”。
理性提醒:别被颜值冲昏头脑
各位老铁,我必须泼点冷水:跳灯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国内年检是否合规也是问题。而且,低趴车身意味着通过性差,地库坡道、减速带都得小心翼翼。这车适合城市通勤+偶尔撒欢,不适合当工具车天天跑工地。
另外,理想目前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主要服务于增程式,纯电平台的续航、充电速度、低温表现,还需要市场检验。别忘了,小米SU7刚上市时也被夸“神车”,结果交付初期也有小毛病。
所以我的建议是:喜欢可以,但别冲动下单。等实车试驾,看看续航虚不虚,底盘软不软,智能驾驶靠不靠谱,再决定也不迟。
未来展望:理想需要一辆“灵魂之车”
理想现在很成功,但产品线偏“家庭实用派”。i5如果真能以跑车姿态出现,不光是产品补充,更是品牌向上的信号——告诉世界:理想不只是奶爸车,也能造出让人心跳加速的机器。
这让我想起当年特斯拉推出Roadster,虽然产量少,但树立了“电动=性能”的认知。i5或许就是理想的Roadster时刻。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
如果你有40万预算,会选一辆帅到炸裂但可能不够“实用”的理想i5,还是继续稳稳当当开L系列?评论区聊聊,我挨个回复。
顺便说一句,糖总的跳灯i5,我已经设成手机壁纸了——有些车,哪怕只是假想图,也值得被记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