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三菱帕杰罗的刹车管频繁漏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多位中国车主投诉事故频发导致安全隐患。
三菱起初一口咬定是车主操作不当,拒不认错,直到媒体曝光铁证才被迫承认设计缺陷。
这个“刹车门”丑闻揭开了信任崩塌的序幕,原本深受信赖的日系品牌从此在中国人心中摇摇欲坠。
二十年过去,百年老店三菱汽车在2025年7月底正式宣布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结束了它在这里52年的旅程。
三菱的故事要从1970年代说起,它作为首批来华的日系车企,一入场就打响了名声。
当时中国汽车业刚起步,三菱的发动机技术如4G6系列成为国产车的“心脏”,供给长城、东南等品牌。
鼎盛时期,三菱发动机占据国产车市场的半壁江山,靠耐用性收获了“教父”美誉。
它的全球销量早在1970年代末就突破100万台,在华也赚得盆满钵满。
三菱的产品曾代表性能巅峰,比如Lancer和帕杰罗包揽全球各大拉力赛冠军。
帕杰罗在1990年代蝉联达喀尔拉力赛冠军多次,被车迷奉为“越野王”。
但繁荣背后暗藏危机,问题在2000年前后开始显现。
帕杰罗事件让品牌信誉大打折扣,销量瞬间滑坡。
更严重的短板是产品单一,2010年代的数据显示,帕杰罗系列贡献了公司销量的七成以上。
三菱在车型更新上像蜗牛爬行,十年没推出像样的新货,内饰设计老旧不堪。
面对中国SUV热潮,三菱决策迟钝,没能及时调整战略。
反观对手品牌,纷纷推出本土化车型抢占市场,三菱却守着老本坐吃山空。
2018年起,新能源汽车势头凶猛,中国电动车渗透率一路飙升。
到2023年,新能源车已占据市场55%,比亚迪等国产品牌引领风潮。
三菱对此视而不见,仅小打小闹试探电车,比如2010年代的i-MiEV销量寥寥。
它坚守燃油路线,结果2020年在中国销量暴跌至不足5万辆。
亏损如雪球般滚大,2022年财报显示亏超10亿元。
三菱内部决策拖沓,直到2023年才开始自救行动。
2023年3月,三菱将长沙整车工厂转产给了新能源品牌。
发动机业务也在2024年交由北京一家公司接手处理。
2025年7月31日,三菱汽车正式发布公告,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这一决定基于持续亏损和市场脱节的现实。
退出过程讲究体面,年轻员工优先转签到新公司,工作内容保持不变。
年长老员工则按工龄拿到丰厚一次性赔偿金。
另外,不愿转岗的员工可留在售后部门继续就业。
生产车间已陆续交接完毕,三菱承诺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长期照常。
尽管败局已定,三菱在撤离时保持尊严从未拖欠工资。
这一系列措施赢回了一些尊重但难掩落幕的无奈。
三菱的历程犹如日系车在华的一个缩影曾经凭借省油耐用称雄。
如今在新能源浪潮中铃木汽车2018年退出后三菱也步其后尘。
燃油时代曾是王者但智能化和电池续航已成中国用户新宠。
三菱因傲慢与迟缓错过了转型节点2025年7月的退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