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成立 朱华荣任法人 国资委表态

第三家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成立 朱华荣为法人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态

7月29日,重庆。一座山城的清晨还未完全苏醒,但一则消息已经震动了整个中国汽车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法定代表人正是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这不仅是一家新公司的诞生,更是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一次深刻重构——国务院国资委主导的兵装集团分立重组落地,中国迎来了第三家中央直管的汽车央企。

你可能要问:不是已经有东风和一汽了吗?怎么又来一个“中国长安”?别急,这背后可不是简单换个名字,而是一场涉及117家分子公司、牵动万亿资产的战略重组。更关键的是,这次重组不是为了“做大”,而是为了“做强”,目标直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

为什么是现在?央企汽车“三足鼎立”意味着什么?

先说背景。2025年6月,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独立为一家新央企,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意味着,长安的“国资身份”进一步升级,从“兵装系”企业跃升为与一汽、东风并列的“汽车专属央企”。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态:三大央企汽车集团的形成,将更好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品牌。

这话分量很重。它释放出一个信号:国家层面正在通过资源整合,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中国长安的成立,不是为了在红海市场里多抢几辆车的销量,而是要成为国家队的“尖刀连”,在核心技术、全球布局、品牌高度上打出中国牌。

朱华荣掌舵:不只是法人,更是战略操盘手

很多人注意到,新央企的法定代表人是朱华荣。这绝非象征性安排。作为长安汽车的灵魂人物,他不仅是企业掌舵者,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少有的战略型企业家。

从2024年业绩说明会到2025年股东大会,朱华荣反复强调:重组不会改变长安既定战略,反而会为国际化、市场化提供更强支撑。他还公布了明确目标:2025年实现收入3000亿元,销量300万辆,其中新能源100万辆。

第三家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成立 朱华荣任法人 国资委表态-有驾

这数字听着大,但拆开看并不虚。长安旗下已有长安汽车、深蓝、阿维塔、长安启源、长安凯程五大品牌,覆盖从家用燃油车到高端电动、智能出行的全矩阵。而中国长安作为顶层控股公司,将更高效地统筹资源,比如在三电技术、芯片研发、海外渠道上形成协同。

我曾试驾过阿维塔12,那台车的后轮转向+空悬底盘调校,明显能看出长安在高端平台上的技术沉淀。现在有了央企级别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种“技术跃迁”有望加速。

拆解“新长安”:辰致集团与长安汽车,各司其职

这里有个容易混淆的点:现在的“中国长安”是母公司,而大家熟悉的“长安汽车”是其核心子公司。

更准确地说,原“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6月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定位为零部件产业链平台,专注发动机、变速箱、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

而新成立的“中国长安”,则是整车+金融+物流+零部件的综合性央企集团,总部仍在重庆,朱华荣任法人。

这种“集团控股+专业分工”的模式,其实很像德国大众集团的架构:顶层是集团,下面有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品牌公司,还有博世类似的零部件子公司。中国长安的这次重组,某种程度上是在向世界级汽车集团的治理结构靠拢。

重组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别只看“央企”光环

各位车友,你们最关心的可能是:这事儿跟我买车有啥关系?

我的看法是:短期看,你的购车选择不会变,长安、深蓝、阿维塔该咋卖还咋卖。但长期看,三大利好正在酝酿:

第三家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成立 朱华荣任法人 国资委表态-有驾

技术投入更有底气:央企背景意味着更强的融资能力和政策支持。比如在固态电池、高阶智驾、车规级芯片等领域,长安可以更激进地投入研发。我试过深蓝S07的L2级辅助驾驶,高速领航表现稳定,但如果有了更强大的算力平台和数据支持,城市NOA的体验可能会更快普及。

全球化步伐加快:朱华荣多次提到“海外销量120万辆”的2030目标。新央企架构下,海外投资、渠道建设、本地化生产会更顺畅。我在东南亚见过不少长安CS系列,油耗低、空间大,很受欢迎。未来,电动版深蓝和阿维塔出海,竞争力会更强。

品牌信任度提升:虽然“央企”不等于质量保证,但在金融、售后、长期服务上,稳定性更高。尤其对商用客户或企业采购来说,这点很重要。

和谁比?一汽、东风之后,长安能否后来居上?

目前三大汽车央企中,一汽有红旗、大众、丰田;东风有本田、日产、岚图;长安则有自家的深蓝、阿维塔,以及与华为、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

横向对比,长安的自主化率更高,电动化转型更彻底。2024年长安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超80%,而一汽、东风仍严重依赖合资品牌。

但挑战也不小。一汽有红旗的品牌高度,东风有军转民的技术底蕴,长安则需要在高端市场进一步破局。阿维塔是个好苗子,但月销破万才是硬道理。

有老铁问我:“这重组会不会导致长安变成‘官僚企业’,反应变慢?”我理解这种担忧。但反过来看,央企身份也可能带来更稳定的长期投入,避免被短期股价绑架。关键在于治理机制——朱华荣团队能否保持市场化活力,是成败关键。

用户怎么说?真实声音值得倾听

我在长安车友群里聊过这事儿。一位深蓝SL03车主说:“只要别涨车价,怎么重组都行,我只关心电池质保和充电桩布局。”另一位阿维塔11车主则期待:“希望新集团能推动800V超充全国覆盖,现在找桩还是有点麻烦。”

第三家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成立 朱华荣任法人 国资委表态-有驾

这些声音提醒我们:无论顶层架构如何变化,最终要落地到用户的驾驶体验、用车成本和安全保障上。

未来怎么看?三电、智驾、出海,一个都不能少

展望未来,中国长安的成败,取决于三个战场:

三电技术:是否能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电驱效率上持续突破?

智能驾驶:能否在不依赖华为的情况下,自研出可靠的高阶智驾系统?

海外市场:能否在欧洲、东南亚、中东建立真正的品牌影响力,而不是低价倾销?

长安在2024年报中提出:2030年销售500万辆,其中数智新汽车300万辆,海外120万辆。这个目标激进,但并非不可能。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你觉得“央企化”是助力中国汽车高端化的必由之路,还是可能抑制创新活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也承诺,后续会持续跟踪中国长安的动向,尤其是新车型发布、技术突破和海外进展。如果你有试驾体验或用车故事,也欢迎分享,咱们一起把车聊透。

第三家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成立 朱华荣任法人 国资委表态-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