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限速卡脖子?20城解禁电摩后,普通人出行难题有解了吗?

早高峰的路口总是这样,外卖骑手小李急得直按喇叭,电动车仪表盘死死卡在25km/h,距离订单超时只剩3分钟。旁边车道上,上班族王女士盯着前方蠕动的车流叹气,这已经是她第三次迟到了。

h限速卡脖子?20城解禁电摩后,普通人出行难题有解了吗?-有驾

电动车,这个数亿人依赖的出行工具,正站在争议的风口浪尖。通讯领域专家项立刚一句“制定标准的专家坐在小汽车里,受限速影响的却是靠电动车通勤的老百姓”,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让“电动车标准是否贴合民生”的讨论冲上热搜。

h限速卡脖子?20城解禁电摩后,普通人出行难题有解了吗?-有驾

25km/h的限速,听起来挺合理,实际走起来却满是无奈。在早晚高峰的非机动车道上,这个速度连正常通行都难。数据显示,高峰时段电动车实际平均速度往往低于15km/h,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更讽刺的是,为了赶时间,不少人被迫闯入机动车道,反而让交通事故风险上升了63%。

h限速卡脖子?20城解禁电摩后,普通人出行难题有解了吗?-有驾

老骑手都记得,旧国标虽然也限速20km/h,但管理宽松得多。现在新国标一来,不仅管得严,还加装了防篡改装置。这种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寸步不让”的转变,让习惯了灵活出行的老百姓很难适应。

限速带来的麻烦,远不止“走得慢”这么简单。新国标规定,铅酸蓄电池电动车整车重量不能超过63公斤,电池电压不超过48V。这样的车,满电续航最多70公里,冬天还得打七折。家住郊区的上班族,每天通勤往返就要担心“半路没电”。

h限速卡脖子?20城解禁电摩后,普通人出行难题有解了吗?-有驾

更头疼的是安全隐患。正规车满足不了需求,地下改装市场就火了起来。商家们偷偷解码提速、更换大功率电机,甚至把电池换成72V的,有些改装车时速能飙到100km/h。这些“超标车”没经过安全检测,成了火灾和事故的导火索。

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外卖骑手。他们原来平均速度能到4550km/h,现在卡在25km/h,相间内送单量直接减半。有骑手算过账,严格限速后每月收入要缩水一千多元,还得面对更多超时罚款。平台给的配送时间,根本没考虑限速的现实。

h限速卡脖子?20城解禁电摩后,普通人出行难题有解了吗?-有驾

好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解决办法。江苏盐城、无锡率先放宽了电摩管理,允许合规车辆上牌上路。西安更灵活,高峰时段保持25km/h限速,平峰就放宽到35km/h,兼顾了安全和效率。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20多个大中城市跟进解禁摩托车,西宁就是今年首个全面解禁的城市。

但电摩上路并没容易。它被划为机动车,得上牌、考驾照、买保险,一套流程下来不仅花钱,还得花时间学习考试。更麻烦的是,全国还有200多个城市仍在“禁摩”,就算有驾照也开不进去。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要么完全禁行,要么只允许在特定路段行驶。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看得很清楚,他建议放宽电摩上牌限制,简化驾照考试,还要优化城市道路规划,多设专用车道。这些建议说到了老百姓心坎里——不是反对规范,而是希望规范能多考虑实际需求。

h限速卡脖子?20城解禁电摩后,普通人出行难题有解了吗?-有驾

电动自行车的核心价值,终究是服务老百姓。标准如果只讲安全不讲民生,再严格也落不了地。今年9月刚实施的新国标已经做了些调整,比如把铅酸电池车重量上限从55公斤提到63公斤,不再强制装脚踏板,这些都是好信号。

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多“接地气”的改变。政策制定者不妨多骑骑电动车体验体验,少坐在汽车里拍脑袋。西安的分时段限速、盐城的电摩解禁,都值得推广借鉴。长远来看,或许可以根据不同城市规模、不同路段特点,制定更灵活的标准。

毕竟,出行政策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实。限速限得住仪表盘上的数字,限不住生活的节奏;标准定得再细致,离百姓太远也是空谈。

你的日常出行受限速影响吗?你支持电摩适当解禁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出行这条路,需要我们一起走得更快、更稳、更安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