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D911月3日正式上市,4款车型亮相成都车展,价格比2024款更实惠,配置和续航表现令人期待
腾势D9刚一亮相,就让我觉得这次是不是挺走心的。去年我还专门研究过腾势的研发流程,觉得它在技术积累和供应链布局上算比较稳定的品牌了。说明他们在设计和制造上,花了点心思,也有点实力,所以这次新车价格更友好一点,倒是真的让人想多关注。
一开始看到官方定价——30.98到45.98万元,感觉比去年公布的2024款要便宜一两万。你知道,新能源车价一降,销量其实就有空间了(这是不是一个常识?但有人总以为,降价就意味着变差)。而且,价格区间覆盖了不同需求,从家庭用车到商务接待,都能找到合适的版本。谈价格,最核心的还是配置和性能。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腾势D9的配置还真不少。这次配的是第五代DM技术——我觉得这个技术虽然不能说是行业第一,但在插混领域,算现阶段算比较成熟的方案了。特别是云辇-C+路面预瞄2.0技术,觉得像每天开车的人都知道,该技术的好处其实是提前预判路况,要是真的搞得好,能显著提升驾驶体验,尤其在高速变道或者城市堵车时。
对了,你知道这车的外观吗?沿用了现款的紫气凌云双拼色车身,亮得我都想上一眼。那紫气凌云其实就是一种淡紫配深色,配色特别亮丽,换个角度看,像梦幻色一样。前脸的L形格栅其实装饰性强,没装太多冗余,显得干净利落,适合年轻、个性化需求。这部分就让我想到一个场景:我带朋友去试驾——他指着车头说,这前脸够凶。年轻的客户群,喜欢这么亮骚点的外观。
动力方面,腾势D9的DM-i版,综合续航达到1100公里大关。这是我估算的,样本少、估算不一定准确,但感觉比较贴近实际:毕竟,油电混合在能耗控制上,肯定比纯电车更灵活一些。纯电续航200公里,也不算特别宽敞,但结合混动,日常通勤200公里,几乎不用拨续航焦虑。反而纯电续航620公里(我猜这还得看实际测试数据,毕竟每个路况差异还挺大的),算是挺靠谱的中长续航。
说到配置,除了云辇系统和智能辅助,小细节也不少。有一次我和销售聊起来,他说我们新款的智能防晕车,全球都领先。这句话我当时差点没笑出来,反正我觉得全球领先这个词,说多了也麻木,但真的用在腾势这种专业做车的品牌上,还是挺带感的。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内饰图。悬浮式中控屏,简洁,操作界面比以前更友好。很多车型开放平台、OTA升级支持,未来官方能够持续推新,我猜也是腾势想打造持续进化的品牌策略。
但,坦白说,我对这车的实操差别还带点存疑,不是说它不行,而是同级别车那么多,怎么突出?别的品牌像比亚迪、蔚来,价格、口碑都差不多,但用户体验线上线下反馈差异很大。有时会想:腾势这个品牌,算啥突击者?还是说它的性价比主要体现在折扣和配置堆料上。毕竟,一个车要好,除了技术、价格,还得看渠道、售后。
供应链的布局,比技术还要重要。就像我们买菜,蔬菜再好,供应不上也白搭。腾势的零部件供应链行不行,能不能保持产能稳定?这次我关注了下产能计划,感觉还不错。有消息说,成都那边新建的装配线,就是专门为D9服务。这算一个小细节,但反而告诉我:这个品牌没有在盲目追求产量,而是在打长期战。
这次在车展现场,我还见到一些新面孔——年轻销售,热情推车。跟他们聊了会,提到你们这次车的价格为什么会比去年便宜一点?他们回的很实在:调研过市场反应,觉得价格再便宜点,能吸引更多人试一试,用户反馈还不错。我心里想:这其实就是市场策略变化,既不死扛价格,也不盲目单纯降价,是个微调。
插一句:你觉得,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变了?他们更看重性价比还是品牌溢价?我自己觉得,这个答案得结合具体车型和体验来看。毕竟,车这东西,能用,才是真的值。
说到用车后续感受,也许会有点偏题,但真的发现,像这类插混车,日常油耗控制还挺令人满意的。根据我猜测(没细想过这个数字),百公里油耗在6-8L之间,算是比较不错的了。再加上未来新车的保值率,估计在4-5年后,还能保留50%左右的价值(这也是我个人的感觉,没查官方数据)。
插一句:其实我一直觉得,买车不光看配置和价格,还得看是否舒服。这个舒服,除了坐感和操控,还得看:买得起、用得顺手、心里不折磨。腾势这个牌子,能不能在用得顺手上,继续让人信服?这是个悬念。
(这段先按下不表)对了,你是不是也在琢磨,下一辆车会不会就是它?还是,还是会考虑别的?我其实挺喜欢跟你聊这个,毕竟,车这个东西,总是跟生活糾缠得很深。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