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我今年四十有二,跑过川藏线,陷过巴丹吉林,修过牧马人,也玩过山猫。身边朋友换车,总绕不开一句“老王,你看普拉多还能买吗?”以前我懒得答,毕竟那会儿平行进口要六十万,国产也四十五万起步,买它跟买信仰差不多。
直到上周我去萧山仓库帮朋友验车,看到一排2024款2.4T穿越BX版,白色黑色排成队,指导价459800元,优惠七万,裸车389800元,生产日期去年12月,心里咯噔一下——当年被炒上天的“神车”,如今也走下神坛。我把钥匙拿到手,连夜开回千岛湖老家,来回七百公里,油表掉了半格,脑子里全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先说结论:普拉多仍是普拉多,只是时代变了,它没变。优点像老酒,越陈越香;缺点像老茧,越磨越硬。
第一脚油门下去,我就知道丰田把2.4T塞进机舱不是妥协,是求生。老4.0自吸低扭浑厚,但高反严重,海拔四千就喘;新2.4T账面282马力、430牛米,比老款多30牛米,涡轮在1600转就满压,起步那一下甚至有点窜。高速120公里/小时巡航,转速压到1800转,噪音比老款低一个量级,风噪、胎噪、发动机声像被一层棉被捂住。我故意在富春江大桥上地板油,变速箱连降三挡,转速拉到4500转,涡轮“咻”一声,时速表轻松破160,再加速还有余量,只是声浪不再浑厚,像中年男人刻意压低的嗓子,缺了点荷尔蒙。
油耗是我最意外的。老款市区15个油起步,高速12个;新款我开七百公里,表显10.2升,实测10.5升,92号粗粮即可。朋友不信,我把油票拍照发群里,一群人沉默。丰田把混动那套热效率思路用在涡轮机上,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双喷射、可变气门正时全开,省油是真省,但代价是声音不再“丰田”,少了点铿锵。
底盘还是那套带大梁的硬派结构,前双叉臂后四连杆,整备质量2.4吨,过减速带“咚咚”两声,车身晃两下就稳住,没有多余余震。我特意找了一段正在修的县道,炮弹坑、碎石、泥浆混合,把中央和后桥两把锁都挂上,低速四驱,蠕行模式一开,方向盘自己左右修正,我只管控制刹车,车子像履带车一样爬过去。朋友开牧马人在后面看得直摇头:“电子味太浓,没灵魂。”我笑他酸葡萄,毕竟普拉多现在让新手也能越野,这不是罪过。但电子系统也有bug,我故意在泥地关掉ESP,想试试纯机械,结果电脑每隔30秒自动介入,关不掉,像家长盯着熊孩子,不让你彻底撒野。
转向是这一代争议最大的地方。老款液压助力重得像健身房撸铁,新款改成电子助力,原地挪车一根手指就能打动,高速变线却轻得发飘,我开了两百公里才适应。老婆试驾后说“像开大号RAV4”,我听着五味杂陈——普拉多终究被城市驯化了。
内饰终于不再“上世纪”。12.3英寸中控屏+液晶仪表,支持CarPlay,但菜单逻辑依旧丰田,找座椅加热得翻三级菜单。用料有进步,中控台软质搪塑+缝线,门板手肘位皮质,但方向盘还是硬塑料,握感像握一根扫帚。座椅填充比老款软,长途腰不酸,第二排靠背可调,我175身高膝部两拳半,第三排依旧小板凳,短途应急。最惊喜是后备厢,五座版地台纯平,放四个28寸箱子还有余量,侧开门改为上掀式,地库开门更方便,但尾门限位铰链单薄,我单手关门能听到金属疲劳的“吱呀”。
可靠性是普拉多最后的护城河。老款跑五十万公里不大修的段子满网飞,新款涡轮机能否扛住高原、沙漠、高硫汽油?我拆开发动机护板看,涡轮本体用隔热罩包得严严实实,进气管路有额外冷却,机油加注口贴着“0W-20”,丰田显然做了针对性强化。但电子涡轮泄压阀、可变截面叶片都是新玩意,五年后会不会成耗材?谁也说不准。我问4S店技师,他摊手:“先跑十万公里再看。”一句话把我拉回现实——可靠性需要时间验证,信仰不能当质保。
保值率曾是普拉多最锋利的镰刀。2019年平行进口中东版4.0要65万,三年还能卖55万;如今国产2.4T新车38.98万,二手车商报价35万,三年折三万,神话破灭。原因无非三点:国产后供应量暴增,平行进口熄火;新能源硬派越野豹5、坦克500分流;油价上涨,2.4T再省油也是油老虎。我算了笔账:同价位能买坦克500 Hi4-T,绿牌免购置税,市区纯电,长途插混,普拉多除了标和口碑,似乎只剩“不会坏”的玄学。
写到这儿,你可能以为我在劝退。恰恰相反,如果你每年自驾里程两万公里以上,路线覆盖西藏、新疆、川西,需要一辆能加92号汽油、配件遍地、救援师傅闭眼都会修的硬派SUV,普拉多仍是唯一解。它像一把瑞士军刀,没有哪一项功能极致,却在任何场景都不掉链子;它也像一位中年老友,不再锋利,却值得信赖。
回到那排停在仓库的白色黑色普拉多。新车指导价459800元,优惠70000元,裸车389800元,生产日期去年12月。国产后从年初优惠五万,到年中七万,高配甚至九万,照这趋势,十万优惠指日可待。如果它还是平行进口,现在得卖六十万。价格跌回理性区间,信仰开始接地气,或许正是入手的最好时机。毕竟,当一台普拉多不再高高在上,它才真正属于那些需要翻山越岭的人。
全部评论 (0)